第392章 不得不摆出的仪仗

A+A-

    谁拿冠军。



    窦乐并不在意。



    毕竟都是华夏的一部分,遵从华夏的文化、道德、礼教,再加上地域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风俗、习惯。



    自然是百花齐鸣的。



    比赛依大唐史官记录,为大唐皇帝停灵期间,一种向皇帝展示天下一统,万民归心的祭祀仪式。



    比赛进行期间。



    褚亮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到窦乐身旁:“国舅,朝堂上已经不那么平静了。”



    窦乐点了点头。



    这话的通俗一点,一朝天子一朝臣。



    就是穿越前,打工的时候,总经理换了,那高层就要换一次。



    老板换了,那换的人更多,特别是高层,也清楚留下的会没多大。



    褚亮:“李瑗已经在回长安的路上了。”



    “他?”窦乐有点意外。



    在窦乐的记忆中,李瑗虽然也是李渊的堂侄,却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他怯懦无能也不过份。



    褚亮:“右千牛卫大将军。”



    窦乐心:无所谓了。



    只是守备长安,怯懦无能也罢,不会有敌人攻打到长安城的,招募些有才能的部下,能把长安城的治安管好,也就足够了。



    褚亮在讲的事情,很简单。



    李建成最亲信的四人。



    文有韦挺、王珪,武有李瑗、冯立。



    冯立倒是一个人才。



    为东宫翊卫车骑将军,虽无大才,却是清廉自守、勤政惠民。



    听褚亮讲完,窦乐问:“马周,是相佐之才,先生以为如何?”



    褚亮反对:“这天下,人才很多,只是没有一个施展的会。非是臣下气,不舍得从国舅府放人离去,只是怕去了,在朝堂上也多生事非。”



    也对。



    窦乐明白褚亮的意思。



    万一让李建成误会,自己安插官员入三省六部,还真是没必要。



    褚亮:“臣下以为,接房玄龄去闽海,是时候开发大夷岛盐场,可以那边建城。”



    “可以。”



    窦乐没反对。



    眼下,开发大夷州,也就是未来的蛙蛙岛,是可以的。



    不别的,只当做一个护卫大唐沿海的军港,也是相当有价值。



    褚亮看窦乐认同,接着:“臣下备了一份名单。”



    窦乐猜到名单是什么,只了两个字:“慎重。”



    慎重,这个法没错。



    褚亮很清楚,毕竟太子要登基,也要考虑下新皇的心情。



    不仅是褚亮在盘算着新的人员名单。



    长安城也一样。



    李纲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骂起人来还是那么有精神。



    李承道给骂的只想往桌子下钻。



    若不是窦乐穿越,李承道这会估计坟头草也有一尺高了。



    李承道是李建成次子,其兄长李承宗孩童时期就已经亡故,他就是家中眼下的嫡长。



    皇太孙。



    李纲深知这个身份的不同,教导的时候异常严厉。



    王珪与韦挺到。



    李纲用戒尺往旁边一指,李承道赶紧抱着书,跑过去继续背书。



    相互见礼。



    王珪将一份名单放在李纲面前。



    李纲翻开扫了一眼,的很直接:“老朽八十有四,多活一年都是上天的恩赐,尚书左右仆射,就是圣人的管家,要处理天下大事务,老朽已经力不从心。半年,最多半年,稳定朝堂之后,老朽请辞。姚思廉、刘政会可继任。”



    



    王珪与韦挺同时起身施礼。



    李纲看的通透,眼下确实需要一位老臣来稳定朝堂。



    王珪曾经避世过,躲在山里好多年。韦挺太年轻,只是年少时就与李建成交好。



    以他们的身份和年龄,不可能在这个时间成为仆射这样的高职。



    李纲伸划掉了名单中一些年轻的武官。



    “太子殿下身边,冯立这样的将军为重,这些一心想建立功勋的年轻武官们,还是放出去的好。”



    王珪上前,准备发问。



    李纲根本没看他,的非常直接:“就他们,培养二十年,莫李靖领军,秦琼先锋。怕是苏定方领军,席君买为先锋,他们全部死战,也不够用。”



    这话的,让人很尴尬。



    但这就是事实。



    非常残酷的事实。



    莫这些年轻的武官,就是十个冯立,一百个李瑗,捆在一起也不够李靖一个人打的。



    更何况,还有天下无双的,灭国的国舅。



    全是骄兵悍将的永业军。



    所以,不如不留。



    安心文政,给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打仗的事情,没必要操心。



    李纲突然合上名册,起身面向皇宫方向:“老朽不擅长劝谏,每次劝谏都会惹恼殿下,这次请代为进谏。”



    王珪与韦挺赶紧站了起来。



    李纲道:“国舅回长安,请殿下在东郊码头亲迎。”



    王珪与韦挺同时施礼:“定代为上疏。”



    窦乐,是一定要回长安的。



    大唐皇帝李渊驾崩,新皇登基,他不可能不回长安。



    虽然,他不太想回来。



    他就想住在余杭,或者岭南也行。



    但,他必须回长安。



    大唐史官记载的,百族为祭祀大唐皇帝驾崩而举办的大仪式,结束。



    就是大唐第一届全民运动会。



    伤到不少人,摔跤与搏击什么的,这些家伙出有点重。



    大唐国舅,扶灵柩自大运河回长安。



    沿河,万民悲痛。



    依史官记载,万民的眼泪都让运河水涨了几寸。



    终于,可以看到长安的东码头了,窦乐想低调。



    码头上,开道的是十六名身高九尺的强壮士兵,用铁链拉着的八只猛虎。



    就是虎。



    真正的虎。



    自从窦乐送了李靖两只虎仔之后,大唐最顶类的武官,都喜欢养老虎。



    窦乐养的比例另类。



    依古籍记载,名为食铁兽。



    此时,只东郊码头。



    八只猛虎开道,后面是来自岭南西的战象兵。



    走在最中间的一头巨象,身上放着窦乐的大纛。



    而后是国舅府各位将军的旗帜。



    窦乐呢,在船上等了快一个时辰了,还没轮到他的船靠岸,码头上,这一队队的走的,是摆给谁看呢?



    窦乐不由的想到了张初尘曾经对自己过的那句话:你护不住我的夫君,我们不介意用刘文静之计。



    没错。



    这是在自我保护。



    也是国舅府上下,文官武将的一种态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