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出发,远行洱海

A+A-

    出远门,而且时间还不短。



    家里的事情总要有个简单的安排。



    窦乐坐在书房:“这一去,少也是一年时间。有几件事情,挑合适的时间上疏圣人。”



    褚亮不去,他也年龄大了。



    他的儿子,褚遂良这次随行。



    留下要办的事情,自然就交给褚亮了。



    窦乐道:“头一件事情,严禁庙宇使用名贵木料,紫袍之下,禁用名贵木料。”



    这是事,原本官员品阶,莫是木料,就是家宅的规模,围墙的高矮,花园的布置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所以,加上木料没什么不可以。



    窦乐:“金丝楠、叶紫檀、黄花梨三种,不允许私采,更不允许任何人交易。”



    正在写的褚亮抬起头:“太国舅,臣一个都没听过。”



    窦乐:“先记,回头我找来给你看。”



    “是。”



    褚亮记下。



    窦乐接着:“边关苦,守边的士兵,待遇要提一提,能补就补一些。具体褚学士你看着办吧。”



    褚亮起身一礼。



    这是代边关将士谢窦乐。



    窦乐:“给咱们的梁王,再加爵。我希望他收容更多的河湟当地人,最好是吐蕃人。除了心奸细之外,加快宣传汉化。安排医官前往河湟,研究吐蕃那边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有味药,我知道叫红景天,是用红景天的根入药,可以克制吐蕃的高原反应。”



    褚亮拿出红笔,将这一篇标红。



    显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窦乐:“最后就是关于研究,蒸汽受限于材料,无论是钢铁,还是密封,或者是轴承。还有,恩师正在研究的,要尽一切可能支持。”



    “是。这都是要紧事。”



    出远门。



    家里的事情肯定要交待的。



    窦乐和国舅府的文官聊了大半天,又宴请了武官们。



    然后,家里的事情。



    韦玎掌家,相当的可靠。



    洱海有什么?



    只是辣椒?



    那地方,窦乐的时空,几百年后会有一个独立的王国,也是相当的安宁与富庶。



    大理国。



    靠着马匹的贸易,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每年到了往中原送马的日子,大理城都被四面八方汇集过来的马匹给堵塞。



    折腾了好几天,船队从余杭入运河,先到江都,然后逆流而上,一直到巴州。这一路就要十多天。



    蒸汽装船的项目,还在图纸上呢。



    眼下,全凭风力与人力划桨。



    继续歌、继续舞。



    一等新罗侍婢朴佳雨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跪坐在一旁清洗着茶具。



    窦乐的视线却一直在窗外。



    窦乐知道朴佳雨为什么一副可怜样,因为被揍了。



    出发前,被竞争出行的太国舅府茶姬,好多人,趁着朴佳雨一个不留神,竹筐扣头,推进柴房就给揍了。



    有谁参与,朴佳雨不知道。



    窦乐也不知道。



    但窦乐相信,苏有福肯定知道,如果苏有福不知道,那么独孤十三肯定知道。



    更何况,还有无所不知的红云台呢。



    甚至于,窦乐怀疑侍香婢林婉儿都亲自参与,并且动了,这个杨素府曾经被收留的孤女,看似恬静,可是一个狠人呢。



    毕竟师从张初尘。



    林婉儿,平时的工作就一项,负责熏香炉。



    闲了,自己去制香。



    窦乐一直看着窗外,不去看朴佳雨,朴佳雨最多就是装个可怜,若是窦乐问起,上一言半语。



    她可不敢乱,什么自己头上扣了竹筐,然后被推进柴房,被人给揍了。



    



    这话了,窦乐且不,苏有福都容不下她,更何况府内的掌事夫人。



    窦乐靠在窗台,看着窗外的长江水。



    他想去洱海。



    有几分去旅游的心思,更多的是去作事。



    在他的时空,有这么一个法。



    唐崩于藩镇,衰于香积寺;终亡于黄巢,祸基于桂林。



    这一切,就是从大唐的根基受损开始。



    从南诏的叛变开始,真正动摇了大唐的根基。



    天宝平叛之战。



    两战皆败。



    两次南征,劳民伤财,全军覆没,铩羽而归。



    战后的第二年,安禄山就反了。



    洱海。



    眼下还是六诏呢。



    窦乐想看看,这些人凭什么可以让大唐在最强盛的时候,遇到两连败。



    当然,也有吐蕃人在背后搞鬼。



    更有李隆基老来昏庸,更有杨国忠祸国等等。



    不过,终究就是因为唐军惨败于洱海,才开启了整个大唐的衰败历程。



    去看看。



    也顺便看看,能不能在这个时空,自己有生之年,拿到天竺海的出海口。



    也就是印度洋出海口。



    突然,窦乐轻轻一拍额头。



    洱海。



    就是未来的大理。



    大理距离腾冲还是有点距离,不过听大理也有一个翡翠矿。



    窦乐转回头:“有福。”



    苏有福赶紧过来。



    窦乐:“发电到长安,询问是否可以从尚宫局那里,借尚服尚宫几个鉴定宝石的良。”



    “是。”



    苏有福立即去办。



    什么叫借。



    就是要,也是事。



    窦乐的法是错误的。



    六尚中的尚服,下设四司,管的是:巾栉、符节、服饰、仪仗。



    要鉴定宝石的,是六沿中的尚工局下设的司珍司。



    主管金玉宝货。



    原本,尚宫是从九品,杨广给她们提级,变成正五品女官。



    每局三位尚宫,四司。



    全称,六尚二十四司。



    当朝皇帝李建成,直接吩咐,尚服派一位从五品的尚宫,尚工也一样,正司珍挑选优秀的人,立即入蜀,在成都恭候太国舅。



    是窦乐错了。



    错就是错了,尚服依旧要派人,加派了尚工以及司珍司的人。



    数日后。



    成都。



    在这里等窦乐的,可不止是尚宫与掌珍,以及工匠们。



    还有李绩。



    李绩被李靖忽悠了一次,跑来蜀地,负责研究对洱海的战略。



    见到窦乐,也没抱怨。



    倒是窦乐道:“诸将借过了对高句丽之战,是不是感觉很遗憾。”



    李绩笑着回答:“薛家四郎、五郎喝醉酒,抱怨几句。他家二郎在辽东,也是立了功的。”



    两个相互见礼之后,从洱海北上赶来的李道宗也过来见礼。



    在成都休整两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