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好田、好地,朝堂自有叫好者

A+A-

    为什么给朝堂上的信难写。



    骠国都城被攻陷。



    大贵族被一锅端。



    这种行为,用史官来喷的话,就是强盗行径。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胡写乱的事情不能干,这是欺君。



    只能照实,一份长达千字,花了一天时间,多次核对的长电报送到长安。



    王珪看到这份电报后,在雷音堂外的休息室呆坐了一夜。



    然后王珪写了一份三千字的长疏。



    王珪长疏的意思大概就是,先锋布竹汉领八百人,与两千九黎战士,遇到各似敌非敌,似友非友的六诏部落。无奈行智急之法,恐吓、利诱各部落,要么共同作战,要么被消灭。



    但友多敌少,前锋兵力已经增至百倍。



    若没有足够的战利品,恐怕会生大变,只能不断求战。



    根据蒙舍诏诸部所报,他们长久以来受外敌侵扰。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布竹汉果断领军南下,势如破竹



    王珪也是长叹一声。



    没办法。



    连人家的国都都攻陷了,国都内大贵族一锅端,事情都到了这程度,还能怎么样。



    朝堂上尽一切可能谈化此事。



    史官这边呢,用上三十个字、五十个字,简单的记载一下便是。



    王珪写完,上朝。



    连续几天时间,也就为了这事。



    怎么样圆呢。



    朝堂之上,大官员可以绞尽脑汁,把这一次突然的,意外的,几乎不可思议的灭国之战,尽可能的淡化。



    朝堂上还在想着,怎么样把这段事情写的更委婉呢。



    又一封长电报发到。



    这次是雷音堂刚刚赶到前锋行营之后发的。



    总结起来,就四个字。



    天惠之地。



    平原,由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可比江南道。



    土地极为肥沃。



    气候上佳。



    稻米一年三熟。



    夏季为雨季,冬季为旱季。



    可种棉花。



    六诏部落所占据的区域,有一处河湾,此处若建码头,可以直通大海,全长数千里。



    (密支那河口)



    粮食可以海船经麻六甲运到幽州。



    这只是初步的报告。



    萧枫的知识有限,已经请宁州派人过来再测,同时太国舅府已经请成都派农师前来。



    萧枫这份报告,最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土地肥沃,而是这么好的地方,骠国已经开发过了,骠国只是国都被推平,这些地方都是大贵族所属的土地,他们的管家、奴隶一直在耕种着这大片的土地。



    萧枫的办法很简单。



    把大贵族的管家吊起来打,给奴隶每人每人发两碗大米饭,很快就收集到了关于这片土地最有价值的数据。



    而且田地还没闲着。



    最近即将迎来的收获,就能供给宁州。



    匆忙赶来的崔煜与郑悯二人,还没到先锋行营呢,就见到到处都是打架的人。



    没用武器,最纯粹的拳头包着麻布。



    



    一群又一群的。



    唐军的规矩。



    准确的,唐永业军的规矩。



    当遇到分配出现矛盾的时候,就打吧。



    打赢的一方,拥有优先话语权。



    从服装上看,这里至少有十几,可能二十个不同的部落。



    不仅仅是部落。



    应该是不同的族。



    唐官方,对这里的记载就分为两种。乌蛮与白蛮。



    乌蛮就是落后,野蛮的南蛮。



    白蛮就是已经相当接近于中原文明水准的。



    以大唐世族崔君肃为首编写的家国对于这里分的更细,像是刚被灭掉的爨氏,就属于原中原汉族被蛮夷化,但保留的中原大部分文化的类诸侯国的邦。



    六诏,则属于高于部落,低于诸侯国水准的蛮国。



    在家国中的定义,六诏甚至高于倭岛。



    理由是,倭岛不通官话。



    官话,就是切韵为标准,会书写标准文字,至少也是汉时隶书这个水准的,才算懂官话。



    郑悯、崔煜越是接近先锋行营,遇到的群体打架事件就越多。



    “人嘛,总是要奔着更好的日子去过。”



    崔煜感慨一句:“就查证,当时蒙舍诏攻打九黎,无非就是看中对方水草丰美的田地,部落人口多了,总要更多的粮食。眼下呢,这片良田,还有现成的农奴,虽没好家具,耕种水准也相当的差,可毕竟是现成的田。”



    郑悯:“所以,人性本恶。”



    崔煜:“错,人性本善。”



    郑悯:“子曰”



    崔煜:“别曰了,不善不是人,善才为人。”



    郑悯给噎住了,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驳。



    都是读书读到极致的主,郑悯脑海中瞬间就闪出了孟子的四非人论,这话在前,还真无法反驳崔煜。



    崔煜又道:“我们先去看看海港,看这边是否能通海运,若是可以的话,从岭南运来大量的锅驼。”



    郑悯:“这个,有用吗?咱们来之前余杭就一直在研究更好的钢材,当五匹马的锅驼重达三千斤,有人改了,加装了轮子,莫是水田,就是旱地也能陷入土中。”



    崔煜:“抽水。”



    “这个,确实有用。”



    抽水,确实有用,有一台,就能扛起一个富村农忙时抽水重担。



    崔煜却:“我们谋划一下,让咱们的僧徒、道友代替那些喇嘛,否则将来这地方,依旧不好管。那些喇嘛,还是吐蕃过来的呢。”



    郑悯反应过来了:“这是要紧的事情,无非就是制造神迹嘛。术士方士的法子,自然也是知道不少的。”



    “正是。”



    几天前,萧枫给长安的上疏就已经让朝堂上风向大变了。



    崔煜、郑悯的上疏发电报到长安之后。



    朝堂上风向出奇的一致。



    大唐皇帝李建成也在盘算着,什么不教不诛,什么不宣不战。



    朕什么也没听到。



    朕眼下只知道,若是在那片一年三熟,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地方设村、乡、县、郡。



    村子呢,依十户汉民,二十户白蛮,三十户乌蛮,再加八十户骠国农奴。万亩良田足够让他们富裕生活,若是地太多,可以多给一些,两万亩。



    再设乡学、县学。



    不出三十年,那里就是大唐的郡县。



    陆上,可有蜀地南下,岭南西进。



    海上,岭南水师绕过麻六甲,也一样可以到达。



    掌控不是问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