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派出探险队,去看看

A+A-

    李世民对李建成:“兄,舅舅不会让我去洱海的,我要为父亲守陵。”



    这话一出口,李建成脸上流露出一丝尴尬。



    若他完全没有一点试探的意思,那是假的,但也不全部是,更多的想过来看看,象这样的情况,二弟会怎么看。



    李世民这次对李建成的想法没全猜对。



    对窦乐的也一样。



    太国舅窦乐呢,在宁州城已经盯着地图发了两天呆了。



    是中南半岛没错。



    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轮廓没错,大概的山脉主要的河流也没错。



    布竹汉能一路打到对方都城,就是沿河一路往下,碰巧就看到城池,开始打了。



    打完,才知道是骠国的都城。



    其余的呢?



    真腊的都城在何处?



    扶南的都城在何处?



    思来想去。



    窦乐转过身:“给岭南发电报,调水师精锐一个舰队,南下。替我去两个地方看看,不要交战,只要打探。”



    “得令。”



    窦乐的两个位置。



    就是湄公河三角州、湄南河三角州。



    依常理,这种容易耕田的地方,应该会有大城池。



    至于李世民所想的这边的战略方案呢。



    窦乐相对还是纯善的。



    太国舅府的智囊们,可与半点纯善都粘不上。



    不。



    这个言论是错误的。



    依崔煜的理论,人性本善。



    不善的不是人。



    同理。



    我们对人善便是了,对非人,不在善恶论之。



    窦乐只是下命令,要求岭南水师派出一支精锐舰队,尽可能避免战斗,以探险的方式去两个地点看一眼,是否是扶南,或者是真腊的大城池。



    太国舅的命令,那是绝对是执行的。



    而且不能有半点违背,更不能打半点折扣。



    只是。



    舰队,一支精锐舰队是多大规模呢。



    唐军编制,团、营、队、伙。



    一营设五队、一队设三伙、每伙五位什长,每个什长领十个士兵,加一个副什长,也就是十二人。



    一伙就是六十人,一队就是一百八十人,加上伙长,副伙长,记事,反正毛算就是二百人。



    三伙,就是一队。



    国唐府一营不是再五队,而是分为轻步、重步、轻骑、重骑、火炮、虎蹲、飞燕火、神火飞鸦、勤务、工程、辎重、医兵、兽队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战需要的,不同配比的混装营。



    再水师。



    水师在隋时也有编制,但操船的水,算水卒,不算正规的士兵。



    到了唐,依隋例。



    可到了国舅府这里,这种编制就没办法继承。



    因为国舅府的水师,先炮舰。



    操炮的、操帆的、近战的,似乎都不是水能干的活,全是兵。



    那么,舰队要怎么分呢。



    总要单独一条医兵船、两条辎重船、两条粮草船、巡逻船、通勤船、近战冲锋船、然后才是主力炮舰。



    



    这个规模,可大,可。



    窦乐的命令下达之后,就这一队怎么编制,宁州这边疯狂和岭南通信。



    一队最终的组成,十二艘主力炮舰,四艘客船,既然是探险,那肯定要考虑到矿区、植被、木料、药材、香料、水文、地形,所以专业的人不能少。需要四艘客船。



    八艘运兵船,万一要到达的地方,炮舰没办法通行,要靠步行呢。



    保护我方专业的文职,需要八艘运兵船。



    考虑专业的文职去探险,那帐篷什么都不用,专业的工具怎么也要备上三份,万一需要搭桥呢,工程兵安排两条兵舰,辎重四艘。



    万一水土不服呢。



    医兵怎么也安排两船,粮草还是自带的好,八艘粮草船。



    万一被人袭击。



    箭支先备上二十万,炮弹也要一千发,这边多雨,密封的火药要心保管。



    再备辎重四艘。



    为了保护一共八艘辎重船,快速船配上二十四艘。



    也就是十四丈长,三桅五帆的快速船。



    船上配有弩,还有四门炮的快速船。



    最后,雷音营单独派两只队,各配一条单独的船,再给他们每船加两艘护卫船。



    舰队从番禺出发,在岘港补给。



    距离岘港不太远,原属于扶南的一个国,在岭南的记录中,就是一个部落。



    地方太破,而且到处都是沼泽。



    所以,只要他们不来靠近岘港,岘港守军也不会搭理他们。



    但女蛮国,却偶尔和他们发生点争执。



    为的,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



    比如最近就为了一片山头,那地方,满山都是沉香木。



    女蛮国声称这山头归她们,毕竟这运到大唐,老值钱了。



    舰队一进岘港,那支部落就全部落投降了女蛮国。



    女蛮王亲自跑到岘港来,船运来水果,还有米。



    女蛮国相很是开心:“女王,我们的帮一到,他们就投降了。”



    女蛮王是读过汉文书籍的,眼睛看着日浅繁华的岘港,沉思片刻之后道:“若是能把王宫搬到这港口旁,我们会更好。至于舰队,不是来帮我们的,这样规模的舰队,不可能为了只有几百战士的部落出动。”



    这舰队规模,放在岘港当地人眼中,已经大到惊人。



    船高数丈,站在码头上要高高仰着头才能看到船上的人,岘港有特制的高泊位,就是专门为这种船准备的,还有使用蒸汽的巨大吊车。



    已经有工匠在研究,将木制的吊车主体,换成钢铁的来试试。



    蒸汽的力量大,一次可以轻松的吊起数千斤。



    木制的吊臂已经限制了蒸汽的力量。



    受过大唐皇帝册封的女蛮王到了码头,见到了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岭南的,大唐直属军团,唐永业军。



    军服不同。



    这让女蛮国的国王不由在想,这么强大的一支舰队,将会去迎战什么样的敌人。



    或者,是什么样强大的敌人,需要大唐派出这么样的一支舰队。



    扶南?



    真腊?



    他们不配。



    他们眼下依仗的就是唐军对中南半岛环境的不适应,这里的雨季一下就是半年,到处都是沼泽,毒虫。



    他们的敌人,是谁?



    女蛮王脑海中一直在问,这么强大的唐军,要去迎战什么样的敌人。



    事实上。



    很尴尬。



    一天,两天。



    十天,二十天。



    一个月,两个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