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心如止水,大唐秦王

A+A-

    真是闲的。



    柴绍和程咬金盘算着,打算活捉几头狮子。



    张士贵也支持:



    “明天我们几个分头带人观察一下,心没错。”



    只有执失思力感觉不爽。



    他断了一条臂,医官至少要休养三个月,他是没办法开心的玩耍了。



    不过,下儿郎也没闲着。



    猎狮这种事情,执失部怎么也要猎几只的。



    从张士贵话里话外的意思,执失思力也在长安生活的久了,大概能得出来,这是想比上一比。



    猎牛、猎羊算什么本事。



    只有猎狮子,而且要活的,这才算是成就。



    至少还有什么好吃的。



    远征出来的各营都有规矩,不能乱吃东西,在陌生的地方乱吃东西,会死的。



    有队医兵跟着道士们。



    道士们先研究。



    研究好了,士兵们先分营尝试,没事才可以放开吃。



    柴绍等人正在研究活捉几只狮子送到长安去。



    此时,长安。



    长安城北,万寿原。



    这里有座陵墓,坐北朝南。



    北边有上宫,就是陵墓。



    南边有下宫,李世民就暂停在这里守陵。



    东北还有一片墓地,有些已经安葬了人,有些是空的。



    比如前任仆射裴寂,就想尽办法要把自己葬在这里,窦乐远征之后,裴寂是在李博乂的开的勾栏中喝酒,然后没醒过来,最终也算是如愿被葬在这里。



    还有空的。



    几乎都挨着主陵了,依王爵之礼修建,空的。



    墓主人呢。



    这会在准确的位置应该是原时空的北非,吉布提大概的位置。



    窦乐的墓。



    能陪葬皇陵,这是多大的荣耀。



    李世民独自一人站在墓前,上拿着朝廷派发最新的邸报,李世民从来没有感觉内心会有今时今日的平静。



    不再掌兵。



    远离朝堂。



    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李世民内心是迷茫的。



    也是有些不甘的。



    一年、两年。



    两年多的时间,让李世民内心变的平静。



    每天晨起练武,午后读书,傍晚看看朝廷送来的邸报。



    这种置身事外,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天下的感觉,让不得不安静下来的李世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静。



    世家与朝堂的矛盾依在。



    



    贵族与世家的矛盾越发大了。



    而平民们。



    谁甘心情愿的吃糠呢,自己吃糠,还要下一代吃糠。



    想改变生活现状的想法,在每一个阶层心中爆发着。



    李世民拿着邸报的背到身后,另一只放在墓碑之上,这是一块空碑,没有刻字。



    很巨大。



    若真要追究起来,算是僭越。



    但,这是大唐皇帝李渊亲自选的,李世民记得父皇过,碑要大,背后才能刻更多字。



    没错,舅舅的功勋,怕是这块碑已经刻不下。



    李世民一只扶在碑上,语气平静:“舅舅,你可知晓,铁勒部可能会反。不是你预测的他们野心勃勃,却是朝堂上迟迟不愿意给铁勒部唐人身份。铁勒部不甘心,认为朝堂轻视他们。”



    轻轻的拍了拍石碑,李世民背靠着石碑坐下:“舅舅,大郎,就是圣人,当今的大唐皇帝,他病了,是累的。铁勒人想要与俚僚人同样的待遇,这事,俚僚人不同意,他们有钱了,在长安买了宅子,十几位宿老住下,要求朝廷这次征兵至少五万,允许他们攻打真腊。”



    “回鹘人也买了宅子,回鹘人要西进,只接受李靖为帅。没有战争,他们人口暴增,当下的草原已经不足以养活他们的人口。”



    “皇帝,不好当。”李世民完,面带微笑的靠在窦乐的墓碑上:“大郎,史书一定会记载他,是位名君。他卯时起床,辰时听疏,巳时听名士讲学。午后休息原本有半个时辰,现只有两刻钟。”



    “未时还要在书房接见重臣,岭南、洱海、辽东、草原上各部落派人来觐见,他也亲自见,申时想歇着,却是一边用膳一边看疏。酉时会抽空听一听皇子们的功课,到后宫,皇兄的后宫不安宁的很。”



    “听闻,戌时皇兄的书房还掌灯。不过,最近灯亮了许多,宗圣观研究出新灯,亮的有些刺眼,而且不耐用,皇兄却是喜欢,因为亮,可以看清疏上的文字,皇兄的眼睛,已经不如之前了。”



    李世民双握着邸报,低下头。



    他上次见到李建成就感觉,李建成老了。



    四十六岁,还不到五十,李世民感觉李建成已经有些眼花,而且背已经挺不直。



    这是累的。



    大唐此时,政务繁重,李建成可以拿命在拼。



    大事事,事必躬亲。



    他在用命去守护,守护父亲与舅舅打下的这大唐的天下。



    李世民声音很低,自言自语了一句:“开科举真的好吗?皇权独揽真的好吗?世家与皇家的矛盾无法调和,寒门在冲击着世家的地位。只靠皇家,真的可以治理这么大的疆域吗?”



    作为一名旁观者,李世民可以静下来思考。



    东汉时,皇家与外戚共治天下,一朝天子朝外戚。



    上位的外戚,为了快速增加家族的权力与财富,败坏朝纲。



    所以,外戚不可选。



    晋时,皇家与世家共治天下。



    世家!



    李世民深知,世家大到一种程度,是可以影响皇权的。



    所以,李建成在舅舅的帮助下,压制世家。



    可压制的结果,却与最初想象到结果不同。



    正在李世民思考的时候,秦王妃长孙无垢来了。



    “观音婢,孤想单独安静一会,晚一点回去用餐。”



    长孙无垢将一只锦盒交给了李世民:“圣人亲笔信。”



    李世民接过,确认漆封无误,这才打开。



    确实是李建成亲笔。



    李建成信中写道: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之弟,执失莫诃友代兄为太上皇守陵三月,助弟筹办父皇三年祭。韦氏、柳氏、萧氏等族中子弟,前往皇陵相助。契丹部、室韦部派忠勇武者数千



    信中写的内容全是关于李渊三年祭的各种准备事宜,以及调派的人。



    李世民看完,淡然一笑:“大郎这是替我重组秦王府,三年守陵之后,我们便要离开长安,远赴地中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