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担得起

A+A-

    王码头村前,是一条废弃的运河,几百年前,这条运河繁华至极,江北省南部有五成以上的货物,通过这条运河运输。



    王码头村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个装货卸货的码头,一些商贩在此定居,逐渐形成了村庄。



    但后来,一场大洪水,导致上游决堤,运河随即改道,绕过了王码头,王码头便只是一个村了。



    以上这些,都写在村口的石碑上。



    十一点二十,宋思铭到达王码头村,比预计的时间,还早到了十分钟。



    卢宏轩已在村口等候。



    “宋乡长,我又找王码头村的村民了解了一下,王培陵在村里的风评很好,这些年给村里做了不少好事。”



    “他自掏腰包,成立了一个助学金,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奖励五千块,家庭条件困难的,还可以酌情增加。”



    “另外他还在村里开了一个加工厂,工人都是本村村民,工资待遇很不错,还给工人缴纳社保,就是王培陵自己不怎么赚钱。”



    卢宏轩将新打探到的情报和宋思铭分享。



    这让宋思铭想起了望川县戚家庄村的村委会主任戚树茂。



    戚树茂也是一心为村里的百姓着想,正是戚树茂的极力争取,青山醇才有了两地建厂的方案。



    戚树茂非要留下青山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村民留下一个可以在家门口赚钱的会。



    对于这类人,宋思铭一向充满敬佩。



    “走吧,进村。”



    宋思铭道。



    王培陵家就在村委会旁边,是一栋两层楼。



    宋思铭和卢宏轩刚到,就看到几个人从二层楼里走出来。



    “还是人家王老板,好年底结账就年底结账,一分不差你。”



    “不像某些人,好的时间,好的钱数,转眼就不认账。”



    “是啊,我这干了一年,钱没赚到,赚的都是账。”



    “谁不是呢,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我去年的账,还没要全呢!”



    几个人相互议论着。



    通过他们的言谈,可以判断,他们是来找王培陵清账的,在农村做生意,很多都是攒到年底再一起清账。



    所以,一些人又把过年,称为年关。



    对于欠账的人来,过年这一关,可是非常不好过。



    宋思铭,卢宏轩与这几个人,擦肩而过。



    大门开着,他们直接进院。



    然后就听到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从屋里传来,“王培陵,那可是儿子结婚的钱,你都给了别人,儿子结婚怎么办?”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了年底清账就得年底清账,这是诚信问题。”



    回应的是一个男人。



    “你对别人诚信,别人对你诚信吗?”



    “入股王培基的酒厂,是年年给你分红,这都三年了,分红呢?”



    “去年发出去那一车货,货到付款,到现在都没付款吧?”



    “还有”



    女人滔滔不绝。



    “行了,大过年的,能别翻旧账吗?”



    男人打断女人。



    “你以为我想翻旧账啊?你要是有一座金山,有一座银山,我绝对不跟你翻旧账。”



    “可是,你没有啊!”



    “还有那个加工厂,在外地干得好好的,非得搬到村里来,给工人开高工资不,还给他们交社保,一年光交社保的钱就几十万。”



    “你看哪个村的加工厂,给工人交社保?”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女人不依不饶,继续输出。



    “我是想让他们老了,能有个保障。”



    男人解释道。



    “他们是有保障了,你自己呢?”



    “儿子结不了婚,就没有孙子,到时候,谁给你养老?”



    “等你死了,连给你上坟烧纸的人都没有。”



    女人越越激动。



    此时,宋思铭和卢宏轩,都有些尴尬,人家两口子正吵架呢,他们站在院子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故意偷听呢!



    而通过吵架的内容,他们也看出,王培陵的经济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王支书在家吗?”



    被发现站在院子里会更尴尬,宋思铭只能喊了一嗓子。



    屋内立刻安静下来。



    几秒钟后,王培陵的妻子孙秀梅,打开门,探出来半个身子,上下打量着宋思铭和卢宏轩,问道:“你们是?”



    “我是澜沧县青山醇酒厂的副厂长,卢宏轩。”



    “今天早上,跟王支书联系过。”



    卢宏轩自我介绍道。



    “青山醇酒厂?”



    “你是想买百祥酒厂的股份对不对?”



    早上的时候,卢宏轩和王培陵的通话内容,孙秀梅都听到了。



    “对对对。”



    卢宏轩连连点头。



    “卢厂长,外边冷,赶紧进来。”



    孙秀梅立刻热情地把卢宏轩和宋思铭让进屋。



    他们家现在是一个入不敷出的状态,加工厂不赚钱,还往里搭钱,只有把那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卖了,才能渡过难关。



    “老头子,青山醇酒厂的卢厂长来了,你还不迎接一下?”



    见老伴王培陵还坐着,孙秀梅提醒道。



    王培陵却并没有站起来,他看了卢宏轩一眼,“卢厂长,我电话里不是跟你了吗?收购股份的事,得见到你们王寨乡的宋乡长才能谈,你怎么还找到家里来了?”



    “王支书,这就是我们王寨乡的宋乡长。”



    卢宏轩往旁边一撤,将位让给宋思铭。



    “您就是宋乡长?”



    王培陵立刻拿出老花镜。



    不过,他用老花镜不是看宋思铭,而是看。



    他从上找到收藏的新闻,看看新闻上的照片,又看看宋思铭,终于确认了宋思铭的身份。



    下一刻,王培陵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快步走到宋思铭面前,两只握住宋思铭的,“宋乡长,我真没想到您能来,一点准备都没有,早知道您来,我就带着全体村民,到村口迎接您了。”



    这样的发言,都把宋思铭整不会了。



    他只是外县一个乡的乡长,又不是王码头村所在乡的乡长,而且,就算是王码头村所在乡的乡长,也不至于全村村民到村外迎接。



    “王支书,你太客气了。”



    “我可担不起那样的礼遇。”



    宋思铭忙回应道。



    “担得起,宋乡长,你绝对担得起。”



    王培陵却坚定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