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A+A-

    李彻毫无形象地蹲在地上,在箱子里翻来翻去。



    太子果真大方,哪怕不是真心来和好的,出却是很阔绰。



    简单清点了一下,共有五千两白银、一箱精盐、一箱香料、一箱蜀锦、一箱茶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金银如意、珍珠宝贝、古玩玉器,都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只配卖了换钱。



    不过,最让李彻眼前一亮的,当属一套黑漆漆的甲胄。



    只见那甲胄由几百片黑色铁片精巧地拴紧而成,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看起来精美无比。



    竟是一套雁翎锁子甲!这可是有钱都难买的宝贝!



    这种甲胄造价昂贵,轻便又坚固,端是一副宝甲。



    可惜,自己不敢穿啊。



    太子这个阴比送来的宝甲,万一上面浸了慢性毒药怎么办?



    算了,等回到东北,如果能找到记忆里的那几个矿点。



    自己完全可以打造出比这更好的甲胄!



    看着面露喜色的李彻,杨叔心中五味杂陈。



    自李彻被太子诬陷,从宫中回来后,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变得有些张扬跋扈,甚至肆意妄为了



    “殿下。”杨叔面带忧色地劝诫道,“您刚刚不该和太子撕破脸皮的。”



    “万一太子恼羞成怒,找杀行极端之事怎么办,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啊。”



    “哈哈,杨叔。”李彻头也不回,“便是我和他重归于好、兄友弟恭,陛下能愿意吗?”



    “陛下?”



    杨叔搞不懂,这和庆帝有什么关系?



    “您想想。”李彻转过身,“我昨天险些死于太子之,今天就和他重归于好,陛下会怎么想我?”



    “他会不会以为我是一个心深厚、善于蛰伏之人?这样的人做藩王,他能放心吗?”



    李彻拿起一个银锭,用力攥在中,眼中流光闪烁:



    “我就是要闹!要疯!要让陛下觉得,我在发泄自己的不满,在和太子作对,在和陛下耍脾气!”



    “越是这样鲁莽,他对我就越放心,我的处境也就越安全。”



    “这”杨叔不可置信地看向李彻。



    他从未察觉到,自家殿下竟有如此深沉的心思。



    他也从未见过如此意气风发的李彻,仿佛一头沉睡的雄狮,在此刻终于露出了獠牙。



    杨叔面露愧疚:“老奴从未想过这些,误会殿下了。”



    “哎!”李彻连忙摆了摆,“我们是一家人,以后莫要如此自称。”



    “是。”杨叔眼眶微红。



    “杨叔,之前的我只是隐忍,而不是傻。”李彻认真地道,“昨日我险些死了,我这才明白,人不能一直隐忍退让,退着退着就无路可退了。”



    “我知道。”杨叔摸了摸眼泪,“殿下从就聪慧心善,和娘娘一样。”



    提到那个未曾谋面的母妃,李彻也不知道该些什么了。



    只得上前扶起杨叔:“购买物资的事情您还要多费心,如今就藩在即,我实在是分身乏术。”



    “殿下放心。”杨叔有些好奇地问道,“殿下还准备做些什么?”



    “军队已经有了,但宁古王府的属官还没全呢。”李彻微笑回道,“种田发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



    养心殿。



    庆帝是个勤勉的皇帝,每日卯时便会起来办公。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权力过分集中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事必躬亲。



    将最后一个奏折放在御案上,庆帝轻轻开口:“老六那边怎么样了?”



    黄瑾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中端着一壶温度合适的茶水。



    “六皇子殿下昨日去了罪徒营,收一千三百罪徒入亲卫,还拿走了罪徒军的武器辎重。”



    “太子左卫率的校尉阻拦,被殿下当场斩杀,连人带盔甲兵器,都被殿下给缴了。”



    黄瑾心翼翼地汇报,倒是没添油加醋。



    庆帝不怒反笑:“好子,继续。”



    “十王宅门户大开,有下人不断搬运家具、物件出入,送到典当市场变卖。”



    听到这,庆帝嘴角抽了抽,最终还是没吭声。



    “还有就是,早上太子殿下去了趟十王府,和六皇子殿下不知了些什么,没多久就负气而走。”



    庆帝抿了一口茶水,终于开口了:“太子在老六那吃瘪了?”



    “太子离开十王宅时,脸色的确很难看。”



    “哼。”庆帝冷笑一声,“堂堂太子,这点养气功夫都没有。”



    将茶水放在御案上,



    “老六这子,还在跟朕置气呢!”



    想他登基以来,哪个皇子不是在他面前诚惶诚恐,大气都不敢喘?



    唯独老六,敢跟自己甩脸子!



    昨日那通语出惊人的‘悖逆之语’,至今似乎还在耳边环绕,振聋发聩。



    这还是第一次有皇子敢和自己怄气,以行动表达不满。



    奇怪的是,自己心中并无怒意。



    “算了,由他去吧。”庆帝挥了挥袖子,“朝中可有人去老六府上自荐?”



    “无人。”



    庆帝眯了眯眼睛:“是了,满朝文武都在帝都享福惯了,谁愿意跑到那冰天雪地去受苦呢?”



    按照礼制,郡王府属官至少要有长史、纪室、教授等属官三十余人。



    其中最高的官职可达正五品,对于没根基的低级官员来,也算是一条升迁之路。



    所以每当有皇子就藩之时,总有升迁无望的官员毛遂自荐,求得一官半职。



    可李彻的名声实在是不好,加上封国在关外苦寒之地,朝堂之上竟无一人看好他。



    庆帝话锋一转:“朝廷给宁古郡王的封赏俸禄,都准备妥当了吧?”



    “是。”



    “你给老六送去,顺便把这个东西也交给他。”



    庆帝站起身,在身后的书架拿出一个厚厚的册子,扔向黄瑾。



    黄瑾连忙伸接住,稳稳捧在里。



    睁开眼瞄了一眼中的册子,黄瑾顿时瞳孔猛缩,不敢再细看。



    “告诉他,朕的话依然有效,七品以下官员任他征辟。”庆帝面无表情,“但人家愿不愿意去那东北贫瘠之地,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遵旨,奴婢这就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