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官车代表着身份

A+A-

    当秦川出来的时候,被褥什么的都没有了,只有一个夹子,里面装着各种续,还有一副临时牌照。



    “王伯伯,我们先走了!”秦川上了主驾驶。



    “好,一路心!”



    秦川拧动钥匙,发动发出了沉闷的响声,六缸发动就是不一样!



    国内一汽组装的奥迪00,用的主要是四缸发动。



    这种进口的奥迪00,搭配的则是26升v6发动,虽然最大马力只有50匹,但是这发动的排气声是真好听。



    档杆还是自动的,只要挂到d档,一脚油门就可以了!



    车子平稳起步,平稳到感觉不到车子已经开动起来了。



    这也是很多领导喜欢的原因,如果关上车窗,那更是听不到外面的噪音。



    享受,真是享受!



    “川哥,摇把呢?我怎么找不到摇把?”



    副驾驶上的李建设对着门板一脸懵逼。



    “电动车窗,按动电钮就行。”



    秦川着,在主驾驶这边控制按钮,车窗缓缓下降。



    高级,真高级!



    看着奥迪00离开,李钢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老王,一起出去吃点?”



    “不了,我值夜班,不能走,也不能喝酒。”



    “好,那咱们以后再会。”



    李钢来津城,肯定不是专门来送秦川的,还有其他公务,他也得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夜风从窗户吹进来,只感觉到浑身舒爽。



    握四幅式方向盘,看着明亮的车灯照出来的道路,听着收音里的单田芳的评书,秦川一点都不觉得困。



    等回去了买几张磁带,九十年代最火的是摇滚,那首一无所有是九几年出的?



    嗯,不能唱,自己可不是一无所有,自己已经有钢铁厂,有上千万的利润了!



    副驾驶上的李建设也非常兴奋,摸着胡桃木的内饰板,嘴里啧啧感慨:“这奥迪就是比大众高一个档次!难怪那么多领导都喜欢坐奥迪!”



    这个年代,奥迪绝对比奔驰和宝马更有牌面,因为这是“官车”。



    “对了,川哥,咱们就剩下十万块了,要买液压,是不是有些少?”



    五百吨的液压,全新的大厂产品需要上百万,哪怕就算是二货,也得五十万。



    秦川从厂里弄来了五十万,结果花四十万弄了辆奥迪00,只剩下十万,就放在挡风玻璃上。



    幸亏这是晚上,要是白天



    “不少,又不是五千吨的,五万吨的,这五百吨的液压,也就是个废铁价。”



    废铁价买液压?



    李建设好奇地看向秦川:“人家凭啥废铁价卖给咱们?”



    秦川拍了拍方向盘,正好按在喇叭的位置,发出滴滴的声音:“就凭咱这辆车!”



    车子离开津城,穿过沧州,重新回到东山省,然后就开始在山路里穿梭起来。



    李建设看着四周起伏的山峦,有些担心:“川哥,你认识路吧?”



    来的时候坐的是李钢的车,司经验丰富,经常跑津城,回来是秦川开车,又是夜间,走的又是山路,几个弯道下来,李建设就找不到北了。



    “当然。”



    “那就好,咱们现在是去哪里?”



    



    “蒙阴。”



    蒙阴?



    “我记得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偶尔听我爸过,那边有个工厂,在大山沟里,日子过得很艰苦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是有工厂,恐怕也是工作坊性质的,能有液压?”



    “可别瞧了人家,那里可不是工作坊,那里曾经是军工厂!”



    “啥?”李建设满脸的震惊。



    六十年代,国家由于战备需要,把国土画了几条线,从此就有了一线、二线和三线的法。



    好人好马上三线!



    国家一声令下,无数的人员、装备,转移进入了山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同时,在一线二线也有很多山区,比较隐蔽,这些山区也修建了不少工厂,称为三线基地。



    东山省的三线基地分布在沂蒙、泰莱等地,绵延百余里的蒙阴之地,分布着大大的六家兵工厂。



    坐落于六丰山的东风械厂,就是其中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主要生产2毫米迫击炮弹,到了后来,各种炮弹都能生产。



    前几年南边有情况,还曾经紧急生产过52毫米炮弹。



    巅峰时期,东风械厂曾经有三千职工,算上家属人数过万,幼儿园,学,商店,医院一应俱全!



    但是,这些都是过去式了,三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厂里有关系的工人也都想办法调走了。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厂子几乎就处于荒废状态,之后就移交给了当地政府。



    当地政府则要求:给我们可以,但装备得留下!



    反正也都是些二器,于是,厂子连同设备一起留下。



    然后,就有人承包起来了这个厂子,搞起来了加工。



    不过,事实证明,不是谁都能下海的。



    这厂子被人承包之后,造过很多产品,烧煤的炉子、拖拉带的犁、推车不过,哪一样也没做成功。



    毕竟,厂子在山沟里,交通运输不方便,干啥都比外面成本高。



    



    当新一天的黎明到来之后,厂里那辆老掉牙的22终于回来了。



    “老郭,打听到了吗?”



    “打听到了!”



    郭庆兴奋地道:“就在咱们东山省某个县里的炼钢厂,积压了大批的钢管,原本都要破产了!”



    “没想到,他们居然把钢管改造成了窜天猴,成功地卖出去了!而且,还卖了高价!”



    “是吗?那买家打听清楚了吗?”



    “买家叫阿马尔,还从来西附近县采购了大批的化肥回去,至于要干什么咱们不方便,但是,这绝对不是一锤子的买卖,以后肯定是长期的!”



    “是吗?那可真是太好了,还等什么,咱们也转产这种产品!”



    厂长杨占福兴奋地道:“等到下次阿马尔来了,把他带到咱们厂来,咱们的报价,只有来阳那边一半!”



    “要是能拿到同样数目的订单,咱们厂就发了!有了钱,可以把厂子搬迁出去,这山沟里,干什么都不方便。”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郭庆道:“但是,咱们厂已经没有任何流动资金了,我去找市里的银行,他们也是爱莫能助了!”



    “是啊,这钱的问题还真是个大问题。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



    “咱们要不要把厂里老掉牙的设备卖掉一些?反正咱们早就不生产炮弹了”



    “咦,有辆车来了,车头四个圈奥迪!难道是市里的领导来了?还是省里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