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谋破司马(上)

A+A-

    根据士颂和徐庶马良的商议。



    司马懿的战略意图,他们分析出来了,不过就是想要依靠潼关死守,然后部队各种偷袭自己身后。



    目的就是把自己的部队拖住,让自己不能在关中安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士颂现在,心思都在司马懿身上,他简单见过仓慈一面,知道这人是真的一心为百姓求活,自然也没有难为这人。



    士颂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仓慈,在曹丕初期只是一个普通的长安令,后来却成为敦煌太守,造福一方,就连西域百姓,都对他十分爱戴,在他死于任上之后,当地百姓,甚至还有西域百姓,都给他建立祠堂。



    简单来,仓慈是个好官,是个百姓认可的官员。



    他见了士颂之后,来去,就是给百姓求情。



    甚至被荀缉抓来的壮丁,他也一并求情。



    本来士颂是准备把这些人送去南疆都护府,填充当地人口的。



    但仓慈的建议,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楚王,我研究过楚国的新法,其中修路一条,楚王十分在意。这些人若是留在关中,可以修一条从武关到长安的大道,什么时候修完,什么时候放其归家即可。”



    而后,一番交流下来,仓慈对于楚国新法的熟悉,尤其是针对底层百姓的优惠福利,很是清楚,这样的人,士颂当然满意。



    考虑到他在长安城内的人望,士颂依旧让他担任长安令。



    不过依照楚国的制度,他这个长安令,只能管理民生政务。



    另外,士颂还特地把那个不要脸的文人杜挚,放在长安给他当副,也算是一种制衡。



    这也是士颂采纳陈娇的谋划后,决定在关中测试一二的方式。



    那就是平定关中的时候,你们这种无关紧要的家族向我投降,接受我的新法,我也就顺势接受了。



    后面关中稳定了,你们这些投分子,这种人,我再随便找个借口和理由,杀了就是。



    至于长安军务,此刻,士颂交给了郝昭。



    他给西路军发去军令,让甘宁,李严守好右扶风,别让西凉群贼趁进入关中,趁火打劫。



    然后,就是让郝昭,带着本部人马,来长安听令。



    现在司马懿在和自己玩心眼,长安城,在关中,在中国大地,代表意义太强,自己没有打下来就算了。



    既然已经攻下了,自然不会轻易让出去。



    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司马懿在哪里?



    “按道理,司马懿应该在潼关,他丢了长安,想要继续扰乱关中,只能守在潼关。”



    “只是司马懿其人,不可以常理猜度。”



    士颂没有直,那司马懿是正常人吗?虽然不是诸葛亮的对,但好歹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聪明的几个人之一了吧。



    马良分析道:“若是司马懿和李典一起南下了,攻克卢氏城后,便没有了踪影,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去攻商县。”



    “商县若失,我军和武关方面的联系中转,就会有些麻烦。”



    听完这话,士颂忽然想到一个可能。



    那就是司马懿真就跑去攻商县,然后他也不攻击武关,或者故意在武关面前露脸。吊着自己去追击他。



    而他继续率军向西,进入右扶风方向,再去偷袭甘宁和李严的西路军。



    然后不论是否得,他可以带着部队北上,渡过黄河返回河北。



    这是欺负自己关中还没有治理好,现在黄河上面还没有自己掌控的船队啊。



    “居然被曹魏的水军欺负。”士颂想到这里,郁闷至极。



    他心想着,只要自己安定了关中,一定把蔡瑁冯习都拉过来,黄河上面还能让你曹魏的水军抖威风,真真岂有此理。



    为了保险,士颂试探问道:“让长林军廖化、王平率领一万战兵,配合三万辅兵,前去商县守着,防止司马懿偷袭如何?”



    徐庶笑道:“若是敌军领兵之人,真是司马懿,廖化王平二将,恐怕不妥。”



    “主公,现下曹魏在关中之兵力,已经无力和我军正面对抗,即便是埋伏偷袭,也未必能占便宜。”



    “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四处袭扰。”



    “此时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曹军威胁,或者曹军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



    这话,士颂觉得有理,摸了摸自己不长的胡须,微微点头。



    徐庶继续道:“以此看来,我们何必去猜司马懿在潼关,还是在南面流窜曹军之中呢?”



    “我们就当两个地方的司马懿,都是真的,按照如何把曹军的威胁降到最低,去做出布置即可。”



    马良听了,拍叫好。



    “对,我们不能被曹军牵着走,我们当以我军安排为基础,去做出应对和考虑。”



    士颂连忙问道:“若是如此,元直以为,我当如何应对?”



    “长安既下,关中之稳定,便在潼关。只要堵住潼关之军,曹军再想要派出军队来关中捣乱,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至于北面的黄河边上,我军也可逐步建立军营,做好防备,若是再有曹军偷渡,我们便半渡而击之。”



    “潼关方向,不在攻关,而在围困。主公可令徐晃将军,率领一支人马,去堵住潼关。”



    “主公自己,则统帅一支兵马,搜寻流窜曹军,将其消灭,安抚关中人心。”



    “甚好!”士颂当即同意了徐庶的建议。



    自己可以消灭了这支流窜的部队后,再去和潼关的徐晃汇合,攻取潼关。



    毕竟对是司马懿,士颂也是很谨慎的。



    既然有了谋划,那就立刻执行,绝不给司马懿太多应对的时间。



    徐晃带着侧戎军三万,另外还有士颂拨给他的五万辅兵,推着两架巨大的攻城塔,向潼关而去。



    长安这边,士颂给郝昭留了一万战兵,三万辅兵,他们的任务除了守护长安外,也要向北区建立据点。



    尤其是沿着黄河沿线巡视,不要再给曹魏的船队肆意南下的会。



    士颂自己,带着剩余的五万战兵,两万辅兵南下,前往商县方向,搜索曹魏流窜部队。另外就是把这段时间以来的伤兵也都带上了,准备顺路送他们过武关,回荆州养伤。



    走到半路,士颂果然还是觉得自己的安排有些纰漏。



    若是曹军发现自己率军来搜寻他们,直接退回潼关怎么办?



    他还是派出了廖化和王平,率领一万战兵,两万辅兵,再次渡过洛水,在去占下卢氏城。而后在周边布置埋伏。



    “一旦发现曹魏军队,拦住他们去往潼关之路即可。”



    士颂的安排,正如司马懿和周不疑算计的那样,堵住了他们想要撤回潼关的道路。



    走到半路,探马传来新的消息。



    曹军本来出现在商县,准备攻城,但得到士颂亲自率军去围剿他们这股部队后,立刻向西撤走了。



    



    “继续向南。”士颂这次,决定反其道而行。



    若是按照常理,曹军知道自己来围剿他们,他们自然应该向东面弘农郡撤退,毕竟现在的弘农郡,自己还没有去掌控其核心地带,按道理来,如今那片地盘还在曹魏上。



    但士颂猜想,若是曹家之中的领军人物是司马懿,或者是其他什么聪明人,为了能给自己制造麻烦,或者是拖延自己安定关中的时间,那他们就定然不会东撤。



    然后,按照估算,自己一定认为他们会带着部队向西,进入右扶风,扰乱自己新占领的地盘。



    他们就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武关方向,堵住武关,骚扰自己后勤,再次调动自己已经转头向西的大军南来。



    好像耗子反过来戏耍猫一样,戏耍自己。



    士颂一面传消息给西面的甘宁李严,做好预备,一面把大军分为左中右三军,以武关为目标,就这样包围过去。



    这一次,他派出了数倍的哨骑和暗组部队。



    若是这次自己猜对了,是绝对不会让对面这支部队跑掉的。



    “不对呀。”



    李典军营之中,周不疑疑惑起来。



    他们派出探查楚军动向的探哨,已经有好几拨都没有回来了。



    “周先生,可是察觉到了什么?”



    李典年纪其实不大,在曹魏宿将之中,算是年轻的一批,只是经历赤壁之败,又丢失徐州后,他的心气已经没有从前那么高了。



    对于谋士的看重,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周不疑皱着眉头,缓缓道:“我军危矣。”



    “那士颂常常自许聪慧,喜好弄计。如今来围剿我等,必定会估算我军动向,以他士颂多疑的个性,应当会认为我们已经西去右扶风了,不应该继续南下武关方向来围剿我等啊?”



    李典心,怕不是你的计谋被士颂看破了,总不能每次都是你算计别人,不能别人算计你一次?



    不过李典为人不错,这种打脸面的话,他不会直,而是试探着问道:“士颂身边,不是还有徐庶马良二人吗?这二人也是楚国大才,莫不是他们看破了我军安排?”



    周不疑对此,一样持怀疑态度。



    在他看来,徐庶之谋划,不过是兵法战阵,循规蹈矩,少了一分灵动。



    马良之才学,不过执掌军,正面应对,缺了一份主动。



    能做出这番变化的人,还真就只有士颂本人了,但那士颂在自己上吃了一次亏,就能得到这样的成长进步吗?



    “或许是他们二人的建议,也或许楚军之中,有别的变故。”



    “但现在,楚军既来,我军已在其瓮中。将军,当速速决断。”



    周不疑本来打算,在武关弄出动静,调动士颂大军转向来武关后,他和李典在带着部队返回商县,就带着士颂兜圈子玩。



    现在既然被士颂抓住了,他们这点人马,自然得改变策略。



    “如司马督都布置的那样,我们直接向西,进入右扶风吧。”李典叹了口气,心这次出兵,他本就不觉得把握不大。



    但司马懿却坚决地派他出兵,钟繇也没有任何阻拦。



    眼前这个周不疑,更是年轻气盛,心比天高,总觉得他能有奇谋妙计,可以打开局面。



    现在呢,还不是玩砸了。



    玩砸了也就算了,但自己这条命,难道就丢在这里了吗?



    曹魏五子良将,张辽张合被士颂砍了,听张合的人头还被士颂麾下谋士马谡当球踢着玩。



    另外两人,于禁降了刘备,乐进降了士颂。



    如今曹魏国内,就剩下自己一个人,还顶着这个头衔。



    但即便如此,大魏国似乎也没有他的位置。



    白了,曹丕不信任他。



    这也是他对司马懿的安排,不得不服从的原因,别人司马懿,才是曹丕的心腹!



    当时自己撤回徐州整顿部队,曹植忽然出现在徐州,还得到了徐州一众门阀世家的支持,自己一个败军之将,哪里能多什么,自己麾下部队的军饷粮草,都是别人供应的啊。



    后来他们卖了曹植,投降刘备。



    李典内心也挣扎过,但最终还是觉得不对起自己和曹操的情谊,便带着人去投了曹丕。



    只可惜,自己对曹魏的忠心,换来的却是猜忌和疏远。



    到现在,已经是把自己当做弃子了。



    “这万余将士,只怕难以逃走,破虏将军可知那楚国马良,当年士颂颖水惨败后,辗转千里南归的旧事?”



    周不疑嘴角一笑,在李典面前,轻声出一条计策。



    “报,发现曹军部队,约莫万人,正向西而行。”



    “曹军旗号,是平南军督都司马懿,和破虏将军李典。”



    两天后,士颂的军队果然在武关方向堵住了曹军。



    这一次,士颂可不会客气,这一次,楚军将士披甲完备。



    而且这一次,曹军倒是在仓促行军之中。



    士颂鼻子轻哼一声,道:“这次,让曹军见识见识,我楚军的突袭!”



    他一声令下,楚军各部,依次发军,分三面围攻过去。



    正面,黄忠、丁奉、胡车儿三将最是积极。



    上一次,射杀错了人,虽然是敌军换了衣服,但黄忠面子上还是不舒服的,毕竟真算起来,是他黄忠被曹军的金蝉脱壳之计给瞒过去了。



    所以这一次,黄忠依旧盯着那面“司马”大旗。



    左侧,泠苞、霍弋、傅彤三将,与其是突袭,不如是兜住曹军,切断曹军向东逃入弘农方向的道路。



    右侧,唐瞬、孟琰、乐进则是心思各异。唐瞬、孟琰两个猛将,自然是想着斩将夺旗,再立战功。



    而乐进却在想,能不能按住李典,逼着李典和自己一样,归顺士颂。



    “楚军偷袭!”



    三股军势,如三股洪流,冲入曹军行走的队伍上,曹军好似没没有防备一样,瞬间被冲散。



    即便是这支曹军中,还有一些赤壁老兵,也算得上是转战千里,但此刻,他们哪里还有斗志战心,纷纷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随着军队中央,司马的大旗和李典的军旗被斩断,这次没有悬念的突袭,没有任何意外,曹军这边没有翻起任何浪花,就这样被楚军冲垮。



    唯一让士颂失望的事情,便是司马懿不在此处,而战俘之中,也没有见到李典。



    “让人多多布置人,去东面各处,去往弘农郡的要道上,拦截巡查,莫让敌军统领,逃了回去。”



    志得意满的士颂,准备收拢战俘,而后去潼关会合徐晃,只是他没有想到,司马懿并没有按照套路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