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王祥所请

A+A-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诗经雅



    残阳已落,北风萧瑟。



    喧嚣的战场,逐渐安静下来,杂草上的血迹,还有那些残破的兵器,无人在意。



    就和那些殒命于此的征夫和士兵一样,被乱世的巨轮碾压,化为尘埃。



    伤兵和俘虏的清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一次,士颂终于完成了他反过来,突袭司马懿部队的算计。虽然晚了一些,但战果同样丰富。



    司马懿木龙渡河,赶上了先前逃走的钟繇等人。



    但楚军的这次突袭,当场击杀曹军超过两万,更有同样数字的曹军被俘。



    司马馗、夏侯廉、任先,任览等曹军将领尸体也都找到,枭首后,会挂在长安城门一段时间。



    至于逃散的,士颂觉得也不是问题,潼关以西,曹军再无翻盘之,这些人被抓捕起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等自己在黄河南岸和西面沿岸,建立军事据点,曹军就再难偷偷进入关中。



    后续在黄河上建立起水军,哼哼,那时候,攻守易形。



    倒是乐进,又给自己抓回来一个有意思的人。



    投降自己,而后又叛投司马懿,还和司马懿里应外合,献了长安城的杜挚。



    当时乐进父子围攻他们时,夏侯楙仗着青釭剑锋锐,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逃走。



    这个杜挚,却当场跪在地上乞降。



    “一个懦弱废物,何必带到我的面前,暂且收押,等我大军回到长安,我当亲斩杀,以祭奠郝昭将军。”



    士颂完,也懒得去看瘫软在地的杜挚,调转的卢马,便向南而去。



    他给马良道:“这些曹军俘虏,先做军奴,修建武关到长安的驰道,而后再修长安到陈仓的驰道,修完之后,再去修陈仓到汧县的驰道。总之,关中各地的驰道都由他们去修,直到他们累死为止。”



    这些话的时候,士颂面无表情,好似一个冷血的屠夫,这么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决定了这些曹军战俘的人生。



    其实这次在关中,士颂前后损失的人不少,这些人里面,底子不错的人也有,但士颂此刻,就是不想接纳这些人。



    不为别的,这些人可都是破长安后,击杀郝昭和他留在那里的四万楚军的人。



    在突袭司马懿的路上,他就得到消息,长安城陷落后,其实还有不少楚军被俘虏的。



    只是司马懿为了方便,为了赶时间,为了方便他“藏军”。



    直接把那些人都杀了。



    士颂都恨不得把这些俘虏也都杀了,堆起京观。只是转念一想,这么一刀杀了,太便宜这些人了,士颂要让这些人当一辈子军奴,活活累死这些人。



    几日后,士颂的大军回到了长安。



    霍峻和鲍隆,早就已经用辅兵,完成了对长安的包围。



    这一次,长安城城楼上,愿意跟着仓慈守城的人,依旧也只有少数百姓。



    就连原来长安城内的富户,也早就跟着司马懿跑了,只是现在,他们要么被楚军,在追杀曹溃兵部队时,顺灭了。



    要么,躲避战场的他们,将会遇到狼狈逃离战场的曹军溃兵。



    总之,还不如继续留在长安城内,躲在仓慈的庇护之下。



    “孝仁,楚军围而不攻,而且还是一支偏师,多半是看破了司马督都的计谋了。”



    站在仓慈身边这人,年纪三十多岁,穿戴整齐,服饰干净,浓眉大眼,山羊胡须。



    这人,便是本可以不滩这一趟浑水,但最终还是决定站出来帮助仓慈的王祥。



    不为别的,是他真的佩服仓慈,觉得仓慈真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汉末大乱,他王祥跟着家人隐居多年,躲避战乱,曹操大军南征,他也为了避开南方混乱,才来到长安。



    结果,他还是避不开。



    这混乱的天下,又怎么可能真有世外桃源。



    仓慈苦涩一笑,道:“士颂早有才名,又征战多年,经验丰富。即便是前番吃了一两次亏,这次也该醒悟过来了,司马督都,还是托大了。”



    罢,他对着王祥拱道:“这次麻烦休徵了,以休徵之名声,去为长安百姓求情,想来士颂定然是会答应的。”



    王祥摇头道:“那武陵传语上,士颂杀曹操时,曾怒吼过,难道就你曹操会屠城,我士颂一样会屠!”



    “而后,在襄阳,在宛城,虽然没有屠城,但也杀得人头滚滚。”



    “这次我们长安城,降而复叛,还让四万楚军被杀,就靠你偷偷藏起来的那个郝昭,真能让士颂不屠城吗?”



    仓慈闭上眼睛,道:“我留在长安不走,不是为了给司马懿他们拖延时间的。”



    



    “长安百姓信任于我,我又岂能辜负他们,一走了之。”



    当时司马懿本想带仓慈走,却被仓慈拒绝。



    仓慈给出的理由是,自己在长安城内颇有人望,若是司马懿的计谋顺利,士颂真的率领大军来反扑长安,他可以在长安,帮助司马懿多拖延几天。



    只是他心里清楚,不论士颂是否再次被司马懿算计中,士颂大军到来之时,就是他请降之时,大不了通过来回谈判,帮司马懿争取几天时间。



    现在看来,司马懿的谋划,多半是被士颂看破了。



    那他仓慈,更可以心无负担,直接投降了。



    “你可以告诉士颂,只要他不屠城,我仓慈,不但放还郝昭,还任由他士颂虐杀泄愤。”



    王祥连连摆,道:“不至于,不至于。士颂此人,早年间,也颇有仁德之名。对其治下百姓,更是善待,他的新法,你不是也很推崇吗?”



    仓慈苦笑一声,道:“你也知道,他是善待自己治下的百姓,我和长安城,可是叛徒啊,他对叛徒,何其残忍,你又怎么不知。”



    “我最担心,士颂可以免长安百姓之罪,却要杀我,而长安百姓知道我被他所杀,而又起暴乱,若是如此,我死不足惜。”



    “若他要杀我,还请告诉他,求他隐诛。”



    看到士颂率领楚国主力大军到来,又拿出了曹军诸将的首级,而空虚的长安城,自然再次请降。



    “又投降?”士颂在军营内听到消息后,脸上轻蔑笑着。



    “直接把来使砍了,把首级丢到长安城下。”



    士颂身上的暴虐气息,也随着他来到长安,越发的明显。



    “慢,此人不能杀。”负责情报的伊籍,立刻站了出来。



    士颂轻哼一声,笑道:“你可别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种鬼话。我的使者就被杀过。”



    起这事,士颂忽然想起被自己抓到的那个卫家子弟,还顺便问了两句。



    “对了,上次抓到的那个卫珍呢?不会跑了吧。”



    马良回禀道:“那卫珍身上有伤,当时并未留在长安城内,而是和伤兵一起南下了。”



    伊籍等马良完,才上前一步,道:“来的使者,可是王祥,侍母至孝,天下闻名,这人楚王杀不得啊。”



    士颂此刻,依旧不觉得王祥有什么特殊的。“大汉四百年来,举孝廉的人多了去了,这个王祥又有什么不一样。”



    伊籍这才确认,自家主公对于这些名士的事迹,是真的一点都不兴趣。



    他只能把自己知道的情报,告诉士颂。



    “王祥也算是官宦子弟,但其生母早逝,由继母朱氏抚养。但这个继母对他并不好,还破坏他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但不论如何,也算是将他养大了。”



    “而他明知道继母对自己不好,但也依旧恭敬侍奉。有一年冬天,继母朱氏想要喝鲜鱼汤,他便不顾三九天寒,脱了衣服,化开湖上冰块,而后捕得鲤鱼,回去给朱氏熬汤。”



    “此事当时传的沸沸扬扬,王祥也因此赢得孝子美名。”



    伊籍到这里,士颂当然明白,这个使者杀不得。



    搞了半天,这个王祥,是中华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原型主人翁。



    这种人,还真杀不得。



    你总不能看着以后的历史上,起天下至孝的人物里面,有个人是因为当使者,就被你砍了。



    这种留在历史书上的污点,可大可,但对于孝道认可至极的中华文化。



    对于你的评价,可就不会那么友好了。



    既然如此,士颂自然让步。“让他进来吧,看看他想些什么。”



    “拜见楚王。”王祥规规矩矩,大礼参拜。



    士颂挤兑道:“长安城又准备投降了?上次投降之时,为何不见王大孝子前来见我啊?”



    “惭愧。”



    王祥回答道:“前番楚王入城,秋毫无犯,善待百姓,我等庶民,敬仰万分。只是也不敢轻易拜见,以免耽误楚王战事。”



    “哼,得好听。这次是知道,你们降而复叛,怕我报复,特地来求饶来了?”



    “司马懿钟繇,领兵来犯之时,仓慈大人也是组织城内百姓,为郝昭大人提供支持,后来杜挚暗中捣鬼,才让长安城陷落,仓慈大人无奈,为避免曹军屠城,不得不再次归顺,还请楚王明察。”



    士颂顺着他的话,问道:“那么今日,是不是也是为了避免长安百姓,被我楚军屠戮,仓慈也才不得不再次向我投降?”



    “以后,曹军再来,他仓慈,又会再次投降过去,是也不是?”



    “你轻飘飘的一句,不得不降,那我留在长安的郝昭将军,还有那四万将士的性命,又算什么!”



    听到士颂这一声怒吼,王祥立刻跪倒在地:“楚王容禀,郝昭将军尚在城内,长安城破之时,仓慈大人将郝昭将军藏于府内,骗过了司马懿。”



    “还请楚王看在仓慈大人保住郝昭将军的份上,饶仓慈大人一次吧。”



    军营之中的气氛,随着他曝出的消息,瞬间变得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