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安月之路

A+A-

    离开耕种区域后,李源又来到了部分官员管辖的冶钢区域。



    这儿搭建着大大的棚子,较为简陋,有工匠穿梭其中,不停忙碌。



    官员正在看着图纸,与工匠们商讨新钢之事。



    当初百炼之法得出的新型钢铁,制作了一批精良的武器,在与旭国的大战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正是那一战,安月也从将士们送回的武器中,发现了新钢的缺陷。



    百炼新钢虽然坚韧,但抗腐蚀性却较差。



    当初安月将士一去一回间,短短一年左右,就有部分新钢打造的武器,被风沙侵蚀的出现了锈斑。



    而这个问题,成了工匠部重点研究的问题。



    李源悄然穿行人群中,像是完全隐身了般,根本就没人发现他的存在。



    李源站在那官员身后听了一阵,在工匠的议论纷纷中,抛出了一些有关钢材以及淬炼物质的信息。



    直到某些工匠露出思索状,李源点点头,转身离去。



    那官员和部分工匠都把注意力从炼钢方法和材料选择,转移了一部分到了熔炼和淬炼这一方面上。



    而直到他们着去研究,他们都还想不起,是谁在人群中抛出了这些疑问。



    只当是集思广益之下得出的方向。



    从工匠冶铁的区域离开,李源又去往了安月学堂。



    这儿有许多被特意划分的试验区域,许多安月的年轻后生,正和那些格物学子们搞着各种新奇的事情。



    格物书院的学子们来到安月,经过那场论道之后,感觉自己简直来到了天堂。



    在这儿,人们虽然不理解他们的部分理念,依旧把他们当做异类。



    但安月的百姓们并未歧视他们,甚至,有一批安月的后生,脑子都充斥着各种新奇大胆的想法!



    那些想法,就仿佛完美契合他们的格物思想一般!



    他们在外界被嘲歪门邪道、一无是处。



    可在安月,他们却被朝廷重视,允许与安月的年轻后生们一起钻研新奇事物。



    一方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一方有坚持探索、求真的精神。



    双方结合之下,互相督促,互勉互进,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李源悄然行走间,甚至看到了有人骑在一个木头轮子上,双双脚一动作,那木头轮子就向前移动。



    只是,动作较为艰难,木车也动不了几下就会停下。



    “异世界自行车?”



    李源有些傻眼。



    只是,这木制的自行车,没有脚链,座位是块方木板,木质的车轮子也在座位正下边。



    前后都还分别有一个轮子,用来稳定自行车。



    别的李源不在意,李源就想问一句:正方形的座位,它不硌腿吗?



    转身走几步,李源又看见有几个年轻人,蹲在地上,一直淬烧着什么。



    李源伸头看去。



    年轻人们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的火堆,一直扇风加大火力。



    看到火堆中那有丝丝半透明之色的熔炼物,李源微微挑了挑眉头。



    这些年轻人烧的是沙子,还加了石灰粉。



    那半透明的物质,竟然是玻璃的雏形。



    当然,也只是雏形。



    玻璃的烧制,最关键还在于其稳定性。



    而这些年轻人光把沙子和石灰放在一块儿烧,不加其他的物质熔炼,是很难得出稳定的玻璃的。



    就算真烧出来了,透明性也不高。



    当然,这一步步,都需要年轻人们自己去探索。



    李源又陆陆续续看了几个新奇的玩意儿,站在安月学堂的大门处,站立了良久。



    想了想,李源没有去干涉。



    他可以直接告诉年轻人们橡胶的存在,脚链的制作。



    他也可以直接告诉年轻人们,想要烧制玻璃,需要方解石和纯碱等物质增加其稳定性。



    可,那只是将捷径告诉了他们。



    



    文明发展,科技之路诞生,需要捷径;但,不能全是捷径。



    李源提供的思维点,对于这个异世界来,对于安月来,就已经是相当开挂的捷径了。



    若是全部照搬过来,也许安月百年内就会鼎盛一时。



    可,那只是造就了一个膨胀的暴发户。



    路还长着,且莫急。



    让凡人们自己去探索,一点点的结出经验,代代相承、逐步改善;好过一股脑灌输性的猛然成长。



    李源四处晃荡,偶然遇到正太彪,在对方鄙视的眼神中,李源面不改色的继续游荡。



    “安山不养闲人!”



    正太彪冷哼着离开。



    李源直接当耳边风,继续闲逛。



    之前事情一件接一件,难得有会闲下来,李源自然要趁此会看看安山各处。



    他可以用神识扫瞄,方便快捷。



    可李源偏偏就想亲眼去看。



    最后,李源巡视了安山一圈,来到了安月皇帝的行宫。



    他大步就走了进去。



    “山神老爷。”



    近卫首领出现,并对李源恭敬行礼。



    李源点点头,拍了拍近卫首领的肩头。



    “你身上怎么回事,怎么开始有修为了?”



    他随意问道。



    近卫首领恭敬回复:“旭国之事后,我便去学了些道法。”



    “军队将士,也都学了些。”



    面对近卫首领的言简意赅,李源大概猜测,安月皇帝雄心壮志,这是对外界有想法。



    全兵近道,这是针对旭国做的准备啊



    李源这样想着,在近卫首领恭敬地目光中走进了行宫。



    行宫宝座之上,安月皇帝正提着狼毫大笔,在面前的桌台石板上,刻写着几个大字。



    李源静静等待,等安月皇帝收笔后,这才走近。



    “山神大人今日有空?”



    安月皇帝见李源走来,点头示意,嘴角不由得掀起了淡淡微笑。



    李源就喜欢这种如朋友般自然的姿态,令人舒适,不会有隔阂感。



    “季煜,你在写什么呢?”



    李源凑过去看,发现桌台的石板上写着龙飞凤舞的五个大字。



    安月十二卫。



    “这是?”李源好奇。



    安月皇帝轻轻一叹。



    “此匾,乃为了纪念我十二近卫入乾国京城,但全都英勇赴死,只剩下顾剑一人重伤回归的壮烈之事。”



    顾剑,正是近卫首领的名字。



    李源轻轻点头:



    “他们是安月的英雄。”



    安月皇帝仰头一叹:“是啊。近卫也好,将士们也罢,他们都是安月的英雄。”



    李源偏头一看,这才发现,还有大大的十多块牌匾、题字,都放在行宫的角落。



    其上写着关于军中荣誉的字词,显然是给牺牲的将士们写的。



    等到安月国力安定,这些牌匾题字都会分发到安月各处,尤其是军中。



    英烈之事,该被后人铭记。



    安月皇帝不愿忘了这些人,也不愿安月的子民们忘记。



    两人闲谈,在安月的事情上聊了许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