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权势

A+A-

    梁朝,康平二年。



    柳絮般的雪花,盖住了宫中的琉璃瓦,却衬得那红墙更加的明艳。



    一辆马车驰到宫门口,引得周围百姓驻足围观。



    谢玉琰掀开帘子下了车,抬起头看向那巍峨的宫门,让她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齐军南下,大梁京城和陪都被攻占,齐人扶持王淮登基为伪帝,大梁差点就此灭国。直到齐人离开后,几经周折,都城才重新回到大梁中。



    “妖后。”



    刺耳的声音让谢玉琰回过神,一个女子持匕首冲过来,护卫太后的禁军立即上前,一刀将女子砍翻在地。



    换做战前,绝不会有宫门口杀人之事,百姓也会看着惊慌,但四个月来,死于战火之人不计其数,大家见惯了生死,反而引来更多人在远处驻足。



    “娘。”人群中跑出一个七八岁的娘子,娘子哭喊着扑向妇人,跑到半路,突然改变方向,从两个护卫中间钻出,将中那绑着碎瓷的木棍,狠狠刺向谢太后。



    温热的鲜血喷溅,溅落在谢玉琰背上。



    娘子脖颈上血液汩汩而出,那张稚嫩的脸很快被血染红,然而她的眼睛中没有恐惧,只有满满的恨意,妇人见状,一声尖叫,竭力想爬到女儿身边,却被旁边的禁军一刀钉死在了地上。



    转眼的功夫,没了两条人命。



    谢玉琰用帕子擦掉溅在背上的血滴,没看地上的母女一眼,继续向宫门口走去。



    “齐人刚走,大梁的圣人就命官兵四处抢夺百姓家财,杀了我们几百族人。对大梁的子民,官兵比齐人和盗匪下更狠,不杀了这恶妇我们就没有活路。”



    “拼了”



    话音刚落,就有三十几人冒出来,他们与那对母女一样,打听到谢太后的行踪,要在这里行刺。



    这些人一拥而上。



    正当禁军招架困难时,一支箭矢飞来射中了领头的乱民。



    一队骑兵奔袭而至,最前面的人穿着甲胄,面容清俊,正是曾登基的伪帝王淮。



    都城陷落后,本来被夺了太后名号,出家为道士的谢氏,暗地里与伪帝王淮苟且,在她的魅惑下,王淮答应还政于大梁,谢氏以此功恢复太后之位。



    在京师这些日子,谢太后无恶不作,纵容麾下将士抢掠财物,不从者皆诛杀,本就陷入战乱的百姓,陷入更加凄惨的境地,路上随处可见丢弃的尸身。



    百姓们心中愤恨,那么多皇族和嫔妃都被抓去,为何偏偏漏掉了这个谢太后?



    “妖后你会遭报应的”



    片刻功夫暴民被诛杀殆尽,王淮下马亲自护送谢玉琰入宫。



    慈安宫早就收拾出来,谢太后进门,便有宫人上前侍奉太后穿戴。



    深青色大袖,绣着五彩翟纹,红罗织成的云龙似是随时都能腾云而起,崔尚仪用指腹将衣裳仔细抹平,不让它有一丝褶皱,又去整理谢太后腰间那青罗裹造的革带。



    谢太后这身穿戴华贵无比,就像是回到了大梁鼎盛的时候。



    王淮撩开帘子走进来,目光堂而皇之地落在谢玉琰身上。本是外臣的他,眼下能自由进出太后寝宫,无人会阻拦。



    谢玉琰细长的眼尾微微上扬,面容在这衣冠的衬托下,明艳而绚丽。



    王淮的心就是一动,谢太后早就到了暮春之年,但在他看来却依旧与年轻时没什么两样。



    谢家与王家交好,他与谢玉琰青梅竹马一同长大,他曾暗地里下决心,等及冠之后就请父母做主,为他求娶谢玉琰。



    可惜先帝突然将谢玉琰选入宫中,从那时起他只能将爱慕心翼翼地藏起来。



    本以为这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没想到齐人会扶他坐上皇位,做主封谢玉琰为他的皇后。



    这番做法荒唐无比,却也有一点好处,圆了他的夙愿。



    宫人端来糕点,谢玉琰倒茶给王淮。



    “齐人又动兵了,”谢玉琰道,“二郎曾投效齐人,下又有兵马,如今在都城中行走,守城的将士见了,恐怕生出异心,不愿意死战。”



    “吾要借二郎人头一用。”



    王淮曾归降齐人,才会有后面被扶为伪帝。



    王淮在这里,其余将领们难免心生侥幸。



    王淮思量片刻,将杯子里的茶一饮而尽,他望着谢玉琰:“我早就过,只要你欢喜,无论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如此,就多谢二郎了。”



    谢玉琰端起糕点送到王淮面前,却被王淮拉住了。



    王淮目光灼灼,谢玉琰被他这般瞧着,想起了两个人许多过往。



    王淮在归政大梁后,将兵马全都交与朝廷时,就知晓会有今日,只不过他还盼着谢玉琰出这结果时,眼睛中会有犹豫和挣扎。



    但是没有这就是她,一如既往的果断和狠心。



    “当年我堂伯就过,你比我聪明,可惜我也一直没有长进,帮不了你太多。”



    王淮的是王晏,那个据曾被仙人指点过的宰辅。在宣宗朝时,将大梁带上了鼎盛时代,只可惜他过世后,那些新政没能在大梁推行下去,否则大梁也不会有今日。



    王晏这个人也因为遇仙,痴迷修道,一辈子不曾娶妻。



    谢玉琰见过王晏两次,一次是王晏在亭中安睡,她想要扑的蝴蝶刚好落在他的衣襟上,她躲在一旁看得入神,总觉得王晏的相貌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与家中长辈哪个相像。



    第二次,仍旧在那亭中,王晏将糕点分给她与王淮。



    “阿琰,”王淮道,“堂伯早就过,五十年内大梁会大乱,果真如此,如果他还活着就好了,或许会有法子。”



    王淮抬起抚平谢玉琰的发鬓,在众目睽睽之下伸将她揽入怀中,谢玉琰没有挣扎,伸抱住了他的腰身。



    半晌他才松开道:“阿琰,希望你以后的日子,平安顺遂,我麾下的几千人,任你调遣。”



    王淮拿起一块糕点揣入怀中:“这是你亲做的,让我留个念想吧!”完站起身向殿外走去。



    片刻之后,禁军捧着一颗人头进门:“王侍郎自戕了。”



    谢玉琰转头看去,王淮眼睛紧闭,脸上仿佛还留着一抹笑容。



    “阿琰,我这就回去与父亲,也许能想到法子,不让你入宫去。”



    少年一脸赤诚,她那时候才知晓,喜欢一个人的目光是什么样的。



    她不喜欢王淮,为了达到目的,才肯让他入帷帐。



    于她来就是一场利益交换。



    旁边的崔尚仪忍不住道:“太后若是难过”



    谢玉琰道:“其实二郎不知道,他麾下的几千人马早就被我掌控,他若不肯死,到时便会有人动。”



    “早在入宫之前,祖母就过,旁人想要在宫中存活,要花一辈子去学如何勾心斗角,而你只需做一件事。不要让人知晓,你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如果人生下来就分善恶,她是后面那种。



    她也曾装得贤良淑德,靠着这名声被先帝封为皇后,可惜终究敌不过先帝钟爱的娘子又被废黜。



    后来她再度回到宫中,重新坐上皇后之位,不知晓的会以为,她在惨烈的宫斗中,学会了些段,却不知只是展露她一点点真性情。



    第二次被废是因为皇储之争。



    先帝想方设法为爱子铺路,可他那爱子才登基两年,都城就被攻破。



    她亲眼看着皇帝和宠爱的娘子、公主们被掳走,王淮出现在齐人身边,她就知道会来了。



    她怂恿王淮去做伪帝,等齐人离开之后,就能将都城还给大梁。



    这样的乱世里,做什么都是应当,最重要的是将性命掌控在自己中。



    谢玉琰将装着王淮人头的匣子重新盖好。



    “将人头送给谢太尉。”



    有了伪帝的人头和足够的军资,与齐军交战就暂时没了后顾之忧。



    



    



    京城再次被围困的时候,谢玉琰刚刚睡醒,正让崔尚仪给她梳最喜欢的发式。



    长发只簪一半,剩下的如鸦般垂在腰侧。



    透着股无拘无束的散漫和自在。



    让人恍惚忘记了外面紧张的战事。



    朝廷十万大军刚刚遭遇齐人就大败收场,刚登基的大梁皇帝更是没有了对战的信心,被一干官员和将领护着南逃。



    “谢太尉也带人降了齐人。”



    八十四岁的谢太尉,早就不能征战,他的地位和名声却是大梁的一根脊梁。



    “娘娘,太尉不但做了降臣,还会助齐军南下。”



    完这些,眼线顿了顿道:“太尉”



    “您并非谢家骨血,养您这些年,您也该有所回报,等他与齐人一同兵临城下时,您便下令打开城门,助他在齐国立下第一功,日后谢氏封王封地自然是太后的依仗。”



    “娘娘您贵为太后,若是前往齐国,也能有个好前程。”



    “就凭就凭娘娘两次被夺太后位,两次重新恢复身份,可见有那个段,去了齐国诞下子嗣,不得哪天又成了齐国的太后。”



    谢玉琰忽然笑起来,脸上是浑然天成的妩媚,到了这般年纪,祖父却还要利用她这张面皮。



    “这是劝吾三嫁吗?”



    屋子里气氛一凝。



    谢玉琰淡淡地道:“再嫁也无不可,只要他能似王淮一样,让吾掌管都城。”



    谢玉琰攥起,她没降生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母亲身子不好,将她生下也撒人寰,之后她就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祖父母待她一向很好,她被封为皇后,谢家也跟着风光,一举将祖父推上了太尉位子上。



    她知晓谢氏对她来,更多的是利益交换,但她怎会不是谢氏骨血?母亲是父亲明媒正娶的妻子,腹中怎可能有别人孩儿?



    真相到底如何,她却没有时间去查问了。



    



    宫外呼喊渐起。



    城破之后,齐兵和百姓叫着捉拿谢太后。



    将祸国殃民的太后,从宫中扯出来,不但能发泄心中的怨恨和怒气,还能将她交给齐人领赏。



    谢玉琰站在慈安宫中,看着她那师弟在院子里忙碌,她被夺太后位的时候,曾去道观修道,这憨傻的师弟就跟在她身边。



    直到现在,师弟还相信有什么所谓的逆天大阵,将她带到阵心一通布置,然后煞有其事地启动大阵。



    结果自然不会有任何的用处。



    禁军早就支撑不住,宫门被撞开,很快那些人就能寻到慈安宫。



    宫人和内侍都拿起了利器。



    须发皆白的老将杨钦走到她面前。



    这位老将真正的才能在于读书,可惜出身商贾不能科举,好不容易入军营拿了军功,却因与族中背离,官阶一再被压,干脆被撵去巡卫道观。



    白白浪费了一身的才华。



    杨钦道:“圣人是准备在这里等着,还是杀出去。”



    杀出去而不是杀出重围。



    眼下这样,不可能逃脱,但总比等在这里要好。



    谢玉琰与杨钦共乘一骑。



    杨老将军开路,谢玉琰伺拉弓射箭。



    远远地看到了谢家人,谢玉琰没有半点犹豫,果断地将箭矢射出,登时射翻一个堂兄。



    “谢太后在这里。”



    齐人没有想到,谢太后居然会搭弓射箭,冷不防被打个措不及,一时吃了些亏,不过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更多人围上前。



    一支支锋利的长枪,毫不犹豫地刺向他们。



    “杀了妖后。”



    长枪没入心窝,谢玉琰感觉到了疼痛。



    挡在她面前的杨老将军,早就被五六根长枪刺穿。



    谢玉琰深吸一口气。



    耳边是欢呼的声音,只为能杀了她。



    段狠毒,心、城府极深的谢太后终于要死了。



    谢玉琰看着欢腾的人群,闯进来的百姓,恨不得将她分吃入肚。



    她这一生,从入了宫开始,就似一只笼中鸟儿。



    好在她从未被家族、皇权所驯服。



    最后这段日子,她凌驾于皇权之上,便是绝境也要自己走到终点。



    如果有下辈子,希望能生在盛世,无拘无束,再也不要入局。



    至于嫁人



    嫁了两次的谢太后,委实不想再来一次。



    谢玉琰微微一笑,就这样吧!



    身后传来师弟的喊声,到底了什么,谢玉琰没听清楚,本来将要闭上的眼睛,忽然看到一道光亮闪过,然后一切都沉入黑暗中。



    



    不知过了多久,谢玉琰恍惚做了一个梦,一切往事在如雾般在脑海中聚散,她在其中沉浮,直到渐渐地再度有了感觉。



    耳边听到窸窸窣窣的声响,她感觉到系紧的领子被解开,一只摸上她的脖颈,摩挲了片刻,尤觉不够似的,那继续往下探去。



    谢玉琰皱起眉头,难道她没死,落入了齐人中?



    惊怒之下,她豁然睁开了眼睛,目光正巧与身边的人撞了个正着。



    与她想的有些不同,面前的并非齐人,而是一个男童。



    大约七八岁年纪,面容稚嫩,五官看起来与杨钦有些相像。



    莫非是杨老将军的后人?



    两个人就这样静静对视,仿佛谁也没从眼下的情形中回过神。



    “你”



    半晌,谢玉琰发出声音,男童神情变得更加骇然,在谢玉琰伸出时,他眼睛一翻晕厥了过去。



    她有那么吓人?



    谢玉琰带着疑惑向身上看去,她身穿一身大红嫁衣,此时此刻正坐在一具棺木中。



    来不及想太多,屋外传来叫喊声。



    “钦哥儿,钦哥儿,你在里面吗?”



    钦哥儿?



    谢玉琰再度看向那男童,脑海里下意识浮现出一个名字:



    杨杨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