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用人

A+A-

    于妈妈不知晓大娘子要如何服三河村那些村民。



    不过想想大娘子在杨家做的这些,别人不行对于大娘子来,应该不难。



    “奴婢留下了五两银子做定钱,”于妈妈道,“与他们好了,明日娘子会前去。”



    禀告完三河村的事,于妈妈等着谢玉琰再吩咐别的差事。



    谢玉琰将库房的钥匙递给于妈妈。



    “三房一共两把钥匙,其中一把给你。”



    帮大娘子掌管这些是好事,出去了只会让人觉得她被重用,可是于妈妈心中却觉得不踏实。



    谢玉琰道:“接管库房,是我在族中做的第一桩事。”



    于妈妈汗颜,将四老爷和四娘子送进大牢那些事呢?就什么都算不上?



    “库房里面的物什不能出差错。”



    “是。”于妈妈恭恭敬敬地应承。



    谢玉琰道:“明日我去三河村,你还要做些准备。”



    于妈妈顺着谢玉琰的意思,看了看地上放着的箱笼,里面是郎妇们拿来的银钱。



    谢玉琰道:“不能光用她们的银钱,我们三房要拿的更多些。”



    于妈妈再次道:“奴婢明白了。”



    其实她并没有弄清楚,大娘子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时候,她只能应承,免得惹得大娘子生气。



    等退下之后,她再仔细去思量。



    谢玉琰挥挥:“今日辛苦了,妈妈好好歇息,不用过来侍奉了。”



    于妈妈正要离开。



    谢玉琰忽然道:“你留在杨家最想要些什么?”



    于妈妈不假思索:“家里平安,若是能脱籍那是再好不过,家中后辈最好能读书,从前老家还有几亩薄田,单独立户之后,就能将那些田地赎回来。”



    这些于妈妈从不曾与二娘子过,生怕二娘子觉得她心思多。



    但是在聪明人面前,反倒不用去遮掩。



    谢玉琰没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于妈妈走出院子,忙找来下人问今日家中发生的事。



    三房有多少郎妇过来,大娘子又吩咐她们去做什么,本来就没有隐瞒,家中上下都知晓。



    于妈妈道:“二娘子那边呢?有什么动静?”



    丫鬟本就敏,又在何氏院子里做过事,探听那边的动静很是容易。



    “二娘子让管事妈妈拿了些东西给族中长辈送去了。”



    这是想要稳住自己在族中的根基。



    于妈妈却忍不住摇了摇头,二娘子平日做事还算有条理,遇到大娘子就完全乱了阵脚。大娘子才管中馈几日,她就惊慌所措地四处拉拢族中长辈,这就等于自揭短处,明摆着告诉族人,她这个执掌中馈多年的族长妻室,不如一个刚嫁入杨家的女子。



    族人还以为二老太爷入狱是何氏的段,不得对何氏还会心生几分惧意,现在只会忌惮大娘子。



    大娘子才随便动了动指,何氏就吓瘫在那里,脸面、身份都顾不得了,做出的事完全不像一个管事大娘子,她自己不中用,从中馈上掉下来了,谁还能不顾危险去扶她?



    聪明人都不会随随便便再支持何氏,至于那些不聪明的人,也想不出什么像样的法子,不用放在心上。



    于妈妈感叹:“我才出去了一日。”



    也许在何氏心中,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在于她这个卖主求荣的下人,其实她根本什么都没做。



    于妈妈一直在审时度势,从心底里没完全放弃二娘子,可这一刻,她觉得二娘子没有任何翻身的会了。



    丫鬟翠珠道:“也是奇怪,大娘子没问我二房那边的事。”



    “大娘子不用问,”于妈妈道,“她什么都清楚。”



    大娘子清楚自己做的事,何氏接不下来。



    遣走了翠珠,于妈妈看着中的钥匙,决定先去一趟库房,大娘子叮嘱她管好库房,她就不能让那边出任何差错。



    这样想着,于妈妈开始拿着账目盘点库房的物件儿。



    所有东西一一对应,清楚明白。



    那些存放布帛的箱笼也都摆在那里,于妈妈站在一旁迟疑了许久,不知大娘子的意思,是不是让她处置这桩事?



    何氏故意即将布帛换成虫蛀的,准备以此陷害三房。于妈妈觉得大娘子一定察觉了,以大娘子的段,谁种的因,谁承受果,这些腌臜,会让何氏自己来收拾。



    既然不是这个



    于妈妈继续打量着库房中的一切,想不出究竟只能继续核对账目。



    直到打开盛放银子的匣子,于妈妈的眼皮就是一跳,她拿起一旁的戥子来称,额头上也渐渐沁出了汗水。



    



    戥子放下时,于妈妈的已经发颤。



    少了十八两银子。



    于妈妈立即想到大娘子递给自己的钱袋子,她留了五两在三河村,剩下的大娘子也没收回去。



    三房在花库房的银钱,但是没有人知晓,也没人来查。



    三房掌管库房时,大张旗鼓的核对账目,就像大娘子的那样,这是三房在族中做的第一桩事,以大娘子的段,没人会觉得库房能出什么差错。



    于妈妈觉得自己快要疯癫了,脑子却飞快地转着,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大娘子不怕她将这桩事讲出来,她里握着库房的钥匙,腰间是花剩下的银钱,重要的是,她只能将此事禀告给何氏。



    何氏会信她吗?何氏还有几箱虫蛀布在这里,难免会心虚,定会觉得她帮着大娘子在设陷阱,等着何氏跳进去。



    于妈妈忽然无声地笑起来,她嘲笑何氏,更是嘲笑自己。



    最可怕的事,就是当她窥探到真正的秘密时,发现自己早就身处局中,无论如何挣扎,死的都会是她。



    看清楚这一点,也才清楚大娘子段高明之处。



    这库房,这做第一笔买卖的银钱,都是何氏送到大娘子面前的。



    真是蠢,人怎么能蠢到这个地步。



    活了一大把年纪,如果不是大娘子刻意告诉她,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知晓。



    人与人的差距居然如此之大。



    半晌,于妈妈才收敛了笑容,重新平复心情,让呼吸再度变得平稳。



    现在她要做的,就是将库房“管”起来,方便从中取走大娘子需要的银钱,还不能被外面人发现。



    万一让人查出蹊跷,她就得承受。一个连锅都不能背的人,如何做心腹、管事?她想脱籍,想后辈子孙有条出路,什么都不是白白来的。



    她将差事办好,想要的这些大娘子也都会给。



    于妈妈深吸一口气,这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大娘子不必理会这种事,只需要掌控大局。



    于妈妈再次将自己做的事理清楚。她将银钱算好,到时候拿去三河村的银钱中,三房的银子要占大半。当然明账上不能这样写,三房大笔银钱拿出来,会被人猜疑。



    所以这银子得记在别人名下,事不宜迟,她得赶紧去做。



    



    杨钦进学回来的时候,没发现家中有什么变化,院子里还是那些人,只不过灶房的烟气更大了些,隐隐飘来一股饭菜的香气。



    进了屋子,暖意扑面而来。



    杨钦放下书箱,立即去打水净,却发现热水早就准备好了。



    一切都没变,却一切都变了。



    现在处处让他觉得安心,好像没啥事需要他去琢磨。



    “喵”。



    屋子里传来狸奴的叫声,杨钦忙跑进去看,就发现嫂嫂怀里多了一只大狸花,那狸奴正亲昵地抱着嫂嫂臂蹭来蹭去。



    嫂嫂中握着一条鱼干。



    鱼干在杨家还是很常见的,秋日里去河里能憋到许多这种鱼,杨钦拿回来帮着张氏一同晾干,挂在灶房中,想吃的时候就在火上烤一烤,一咬满嘴酥脆。



    那狸奴显然也爱吃得很,咬的时候,鼻子都皱起来,带着倒刺的舌头,能将掉下的碎渣全都卷入口中。



    威武又可人。



    “哪里来的?”杨钦道。



    谢玉琰道:“在衙署里遇到的,跟着我一路进了家。”



    杨钦很是喜欢那狸奴,抬起试探着向它接近,狸奴很是警觉,立即抬起了爪子,不过它似是想到什么,扭头看了谢玉琰一眼,就又将爪子放下来,不再去理会杨钦。



    杨钦的摸到了那密实又柔软的皮毛,还轻轻地捏了捏。



    “它若是不走,家中的鱼干就都留给它,”杨钦道,“明年我再多抓些鱼回来。”



    张氏站在一旁笑,她可好久没见过钦哥儿这般模样了,面容舒展,满脸喜色露出他这般年纪该有的神情,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谢玉琰。



    “吃饭吧,别让你嫂嫂饿着了。”



    杨钦应声,跟着张氏钻进了灶房。



    就像杨钦期盼的那样,吃过饭,狸奴也没有离开的意思,等到睡觉的时候,狸奴才出去转了一圈,不过很快就回来了,一头钻入了谢玉琰所在的内室。



    谢玉琰看着脚下的狸奴,它还真的在这里安家了。



    谢玉琰早早进入了梦乡,狸奴也卷成一团安睡,比起她们的安稳,注定有人彻夜难眠。



    三河村里,石勇盯着眼前的藕炭,藕炭已经烧了两个时辰,围坐在这里的人,也没有感觉到哪里不舒坦。



    很难想象这就是石炭碎做的。



    “勇哥儿,”旁边的老妇开口道,“好不容易等到有人来买石炭碎,咱们真要藏起来一些不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