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抢买

A+A-

    何氏从跟着爹识字、读书,爹她开智早,嫁入杨家之后,二老太太也夸她精明,她算账一向厉害,也懂得变通,族中和二房都需要打点,所以平日里她绞尽脑汁就是从族中的生意里,多掏出些好处。



    不能向族中长辈和嫡系族人下,那些旁支却任由她磋磨,就像对付三房一样,不给他们工钱,挑剔他们的活计,最脏最累的让他们去做。



    即便他们参与了买卖,发利钱的时候,能拖就拖,有时候要晚半年才给,聪明的族人就会送银钱给她。



    发粮食还要分个几等如果不这样,谁会敬畏她这个掌家人?



    这样赚来的银钱多了,孝敬二老太爷、老太太时就能体面些,再用恩惠安抚族中长辈,谁见到她都要给张笑脸。



    这些年大家的胃口却愈发大起来,二老太太总觉得她私藏不少银子,老太爷平日里寻个名目就让她贴补,她拿少了,他们就会生出怨气,二老太太这才想将她从中馈上换下来。



    何氏觉得没有谁能做的比她还好了,所有一切都做到了极致,有人还想从中多赚银钱,真是千难万难。



    没了掌家权柄,自然也不用再多给二老太爷、二老太太银钱,于是她才放心大胆地将权柄交给四弟媳,等着她闹出乱子,让二老太太也看清楚,到底谁有用处。



    谁知道来了个谢氏。



    她脑子一热,竟然用谢氏去对付二老太爷。



    原本以为谢氏弄出什么花样,她也能接得住,谁知晓



    谢玉琰每一步,都出乎他意料。



    谢玉琰没有碰族中原有的买卖,而是开了新铺子,而且仅仅过去了四天,谢氏就给跟着她开铺子的人分了利钱。



    旁支族人,好听是族人,其实与雇工也差不多,用得着这样收买和抬举?就不怕养叼了恶奴?



    谢玉琰是真的不懂,还是有长远的算计,何氏真是看不透。



    这么一折腾,也许族中旁人还不那么着急,但她就快被逼的走投无路了。



    “二娘子。”



    何氏回过神时,才发现自己刚刚差点摔在地上,幸好管事妈妈及时搀扶。



    “快给娘子请郎中。”管事妈妈喊一声,却立即被何氏攥住了。



    “不用,”何氏一阵咳嗽,“我歇一歇就好。”



    这时候找郎中,让外人知晓,还以为她因为水铺买卖兴隆,气得发了疯。再,还有别的事等着她处置。



    何氏道:“你藕炭是怎么回事?”



    管事妈妈拍抚着何氏的后背:“就是水铺用的那些炭。”



    何氏当然知晓,她早就让人打探出了消息,三房屋中炭盆烧的也是藕炭,那是谢玉琰自己做出来的。



    “然后呢?”何氏急切地问。



    管事妈妈道:“永安坊那些人,好似提前知晓今日会拉来藕炭,一早就聚在那边等着,车到了之后,就纷纷掏银钱买。”



    “我瞧着每家都买不少。”



    这也就罢了,管事妈妈抿了抿嘴唇:“我看还看了长房的人。”



    何氏抬起眼睛:“你谁?叶氏?”



    管事妈妈摇头:“好像是大老爷,但大老爷许久没出来,模样也变了许多,奴婢也可能看走了眼。”



    不可能,管事怎么会认错?就是觉得杨明德不可能会在这里,才不敢确定。



    “快去与老爷一声,”何氏完就急切地起身,“给我拿衣服来,我要出去看看。”



    



    谢玉琰一晚上睡得很好,屋子里放了两个炭盆,脚下还卧着狸奴,只觉得格外暖和。



    早晨起来,更是神清气爽。于是梳洗一下,吃了饭食,谢玉琰就带着杨钦去看藕炭售卖的情形。



    



    杨钦怀抱着狸奴,笑着跟在谢玉琰身边,先生今日要静心写报,没空理会他们,他刚好能跟着嫂嫂去看家中的买卖。



    要知道这四天,他可眼馋极了,恨不得将整个大名府都跑一遍,仔细数数到底有多少人用他家水铺的热水。



    两人走出杨氏大门,就看到了热闹的人群聚在不远处。



    骡车上的藕炭被卸下来,坊民们称好了,付了银钱就将藕炭抬回去。



    李阿嬷站在最前面吩咐:“慢着点,莫要让娃娃拿,你们几个去那边耍。”



    “再来几个人卸车。”



    “别挤,别挤都够用,够用。”



    那模样生像是张罗自家的买卖。



    人多好干活儿,这会儿功夫,两车藕炭已经快要搬完了。



    不过



    好似也要卖光了。



    “那些炉子不是给你们的,”李阿嬷提醒道,“你们先用藕炭,泥炉不着急。”



    泥炉是给他们乡会准备的,这是谢大娘子提前好的,看着那些泥炉,李阿嬷脸上就浮现出笑容。



    想想他们要做的事,咋能不欢喜?



    有坊民道:“这不就是水铺外面用的那种泥炉?不过这个可还要大上好几圈,这里面能放两层藕炭呢,我四处打听哪里卖这泥炉,原来阿嬷都买到了。”



    李阿嬷立即走过去护着:“我们先用用看,若是好用,就告诉你们去哪儿买。”



    “阿嬷,这是你的,我们要是买不到,就去你家里搬。”



    大家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角落里站着的杨明德却听着红了眼睛。



    那些泥炉是从他窑里出来的,整整烧了两日才成,虽然跟从前烧的瓷器大不一样,但至少有人想要买回去。



    当年封窑之前,他做的那些东西,在杨氏铺子中硬是无人问津,伙计随随便便丢来丢去,磕磕碰碰的不成样子,气得他干脆拿棍子都砸碎了,他的瓷窑也因此被族人封上,再不得开。



    他还以为,瓷窑也就这样了,彻底败在了他中,没想到谢氏找上门。



    杨明德好半天才稳住情绪,他转头欲离开,却又舍不得,想要看着他的泥炉被人拿回家去。



    “大哥。”



    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杨明德立即皱眉瞥过去,果然看到了何氏。



    何氏生怕杨明德离开似的,快走几步上前,想些什么又不知如何开口,只得道:“这么冷的天,您怎么出来了?”



    杨明德消瘦的脸上满是怒火,他总觉得瓷窑被封,当年是有人背后捣鬼,即便不能确定是谁,何氏也不是个好东西。



    杨明德冷冷地扫了何氏一眼:“我何时出门还需你来管束?”



    “没有,”何氏忙道,“我只是关切大哥,大哥既然出了家门,不如去我们院子坐一坐,我准备些好酒好菜,你们兄弟也好话。”



    先要将杨明德稳住,何氏才能从长房嘴里打听消息,万一长房也被谢氏拉拢过去,她想对付谢氏就更难了?这样想着何氏向不远处看去,一群人居然在抢着买谢氏做的藕炭。



    何氏的眼睛登时冒出火来。



    这些人到底被灌了什么迷魂汤,连这些来头不明的东西也敢买回去用?



    坊民们她拦不住,她必须要拦住杨家人,何氏正要继续劝杨明德。



    “不用了,大伯还要与我一同商议些事,”谢玉琰的声音从何氏背后响起,“二伯母改日再来相请。”



    何氏战战兢兢地转过身,果然瞧见了谢玉琰,几日不见,谢玉琰好似与从前不同了,那目光中带了几分凌厉,让人不能直视,更不敢反驳。



    “大伯,”谢玉琰道,“我们走吧,去窑上看一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