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心软

A+A-

    马车慢慢前行。



    车夫克制着自己不去偷瞄车厢,方才那位大人来的时候,他也想上前问话,却被那大人看了一眼,就生了怯意。



    幸好大娘子经常与那位大人议事。



    要不然,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马车外的护院也听从于妈妈的吩咐,沉默地跟车前行。



    车即将拐入永安坊,车厢里传来敲击声音,然后谢玉琰道:“去三河村。”



    于是车马调转方向往西而去。



    王晏在车里压低声音道:“大梁与北齐和谈之后,北齐提出要开设榷场,天家召见两府相公和枢密院商议的时候,我父亲就想过推举身边合适的人选。”



    “但这个位置太过重要,谁也不想安插对方的人。”



    “榷场关乎整个北方的战局,每年还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谁都想要拿到这笔银钱。”



    治国与治家是同样的道理。



    就像北方的局势,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主战之人想要拿回丢掉的边疆重镇,打的齐人元气大伤,没有能力再南下袭扰。



    主和之人却觉得赔出的银钱,远远低于朝廷花费的军资,而且朝廷还能通过榷场将这笔银钱赚回来,何乐而不为?



    他们觉得战事劳民伤财,休养生息更为重要。



    但如此粉饰太平,也会让大梁的军队战力愈发羸弱。既然都花钱去解决边疆的战事,谁又愿意再豁出性命?



    武将没有了胆,大量的军队就不堪一击。



    所以这些银钱,作为主战的王晏,更希望花在军备上。



    “我给京中写了书信,”王晏道,“我觉得现在可以一争。”



    眼下大名府给了他们会,大名府的事闹出来,他们就能趁安插人。



    “当然也是因为文正臣这个人,没有站在任何一派的阵营中。”



    “双方各退一步,朝廷兴许就能顺利启用他。”



    文正臣,谢玉琰仔细回想,奈何对这个人一点印象都没有,北方先后开了四个榷场,官职她不会在意,但历任提领她都记得清楚,她能确定没有这个文正臣。



    谢玉琰看向王晏:“此人是什么来历?”



    王晏道:“在北方任职多年,丁忧之后,有人欲提拔他前去枢密院,但被他拒绝了,虽是文臣,却在战事时,与守城将士共进退。”



    大梁的文臣,命都精贵的很,他们不会亲临战场,主张坐镇后方。



    光凭这个,文正臣的确不同。



    “而且,”王晏道,“他不在王家这条线上。”



    谢玉琰微微扬眉,这不就是她想要的,将来她去榷场做买卖,至少可以不用避讳与这位大人来往。



    大名府的事经他传出去也很好,顺利的话,也能将她从王家这条船上带下去,至少在外人眼中看起来是这般模样。



    谢玉琰看向王晏,他当真将她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当然也是因为她从不加以隐瞒。这样一来,她既借用了王氏之力,又不用承受王氏给她带来的烦恼。



    谢玉琰道:“那就多谢王大人了。”



    不用再多询问,她就已经知晓的清清楚楚。而且对他这步棋格外满意。



    也许,她不露出这般神情,反而更好。



    



    至少能让他觉得,她不是随时都能跳下他这条船。



    不过那样也就不是她了。



    面对聪明人,她习惯将好的坏的,算计的,都摆出来。



    “作为交换,”王晏突然不想就这样放她走,“谢大娘子帮我看看,在哪里修高炉最好。”



    王晏第一次在谢玉琰面前提及他父亲,等于明着告诉她,他是当朝宰辅王相公之子。



    虽然在此之前她已然知晓,但这样不加遮掩还是头一次。



    所以,她也可以痛快的答应。



    谢玉琰撩开帘子:“出了西门,沿着官路行五里。”



    于妈妈应声。



    谢玉琰看向王晏:“五里外有个岔路,直通处山林,山林北边有座山,若是从那里修一条路,离三河村很近,且山脚下也有延伸过来的矿脉。将高炉修在山下,便于用石炭矿,而且远离人烟,便于大人试炉。”



    “不过到底是否合适,还要大人自己抉择。”



    她没解释为何自己知晓。



    其实随便扯一句,也想要寻地方再起一座窑炉,也能圆过去。



    他不问,她也省了一番口舌。



    马车停下,路只能步行。



    这次王晏走得格外快,谢玉琰也没要求他等待而是提起裙摆,快步跟了上去。急行、逃跑,对于一个亡国太后,不要太熟悉。



    但这身子委实不如她前世,不过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但她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在她看来,多走几趟也就好了。



    路很难走,加之前日下了大雪,雪厚厚地积在那里,踩上去难免陷下几分,谢玉琰的鞋和裙角已经湿了。



    于妈妈见状正要吩咐护卫上前清理出一条路,却发现大娘子走得快了些,再仔细一瞧,大娘子落脚之处,都被踩的平整。



    显然是前面的王大人察觉到了,故意将地面踩得平实,只要大娘子沿着他的足迹往前走,也就无碍。



    谢玉琰看向王晏。



    她能感觉到,王晏有些怒气,大约是因为她不想与王氏有太多牵连。大梁多少人都想搭上王氏这条船,她却如此未免有些不识趣。



    既然是交换,那就像她的那般,双方都不要吃亏。



    他自然也没必要为她着想。



    可又是什么事,让王大人心软了,默默在前开路呢?



    她不知晓。



    但既然他做了,她何必不接受?谁也不会自讨苦吃。



    一阵风吹来,王晏伸出臂,树杈上飘落的积雪被他挡去,他转头去看身后的谢玉琰,只有零星的雪花飘落在她头上。



    他该选个好日子,至少提前知会一声,让她穿得多些。



    这般思量着,王晏解下身上的斗篷递给一旁的于妈妈:“山风紧,让你家娘子穿上。”



    不远处的桑典见状心中腹诽,给斗篷就大大方方的给,还要绕个圈子,明明离得那么近,还要假旁人,好似谢娘子听不到似的。



    平日里教训别人一套套的,轮到自己身上,还不是做事优柔寡断,装模作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