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改稻为桑

A+A-

    叶墨父子在起争执的同时,姜崇在另一个房间接见了杨松。



    姜崇二话不,直接在主位前落座,抓起茶盏直接问道:“怎么样,宫里的人去见过织造坊了?”



    杨松恭敬回道:“回王爷的话,已经见过了,镇国公对织造坊还是比较满意的。”



    “比较满意?”姜崇放下茶盏,“他还什么了?”



    杨松:“镇国公就是担心这六十万匹丝布能不能如期交付的疑虑。”



    姜崇一摆衣袖,轻哼一声:“纺织的事,你比我懂,你这生意做还是不做?”



    杨松回道:“这样一笔意外之财,自然是要做的,卑职仔细合计过,只要将织增至一万台以上,



    织工日夜不停劳作,在鼓励民间织造代捐,这六十万匹丝锦,咬咬牙还是能在一年内赶制出来的,就是”



    “就是什么?吞吞吐吐的,有什么好犹豫的,想什么就。”



    “是,织,织工,蜀地都不缺,就是生丝产量不够啊。”



    姜崇一愣:“我蜀地现有的桑田,能产多少生丝?”



    “回王爷的话,也就十万匹的量。”



    “十万匹”



    姜崇思索片刻。



    “这倒是一个难题,你有什么办法?”



    杨松想了想,道:“卑职倒是有个办法,能解决眼下生丝奇缺的问题。”



    “什么办法?”



    “改稻为桑。”



    杨松出这四个字时,心翼翼看着姜崇。



    “改稻为桑?”姜崇起身来回踱步一阵,“这样做,我蜀地粮食产量可就不足了啊。”



    杨松道:“王爷不必担心,粮食不足可以向楚国和关中地区购买,眼下楚国各地大丰收,粮价稳定在一两银子两石左右,



    蜀地所稀缺的粮食完全可以通过向外采购来弥补,如此蜀地千万百姓必然不会因为种植桑苗而挨饿。”



    “这倒是个法子,就怕蜀地农户不答应啊。”



    “王爷不必担心,种桑收益远高于种植庄稼,百姓一定会愿意的。”



    姜崇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



    “好,那就按你的,等来年开春前,凑足足以织造七十万匹丝锦的桑田,无论如何,都要把这笔订单拿下来!”



    “这是自然。”



    杨松想了想,又道:“只是改稻为桑,也需要王爷跟镇国公通个气,



    希望他能减免掉蜀地关税,并优先向蜀地提供粮食。”



    “这个你不必担心,本王自会跟叶相商议的,你现在要做的,



    就是把改稻为桑的政令,发布到蜀地各处,多鼓励农户种植桑苗,



    其余的,你都不必操心。”



    “是,卑职回去就拟份详细方案给王爷您过目。”



    “嗯,去忙吧。”



    一想到将有四五百万两黄金进账,姜崇心情就格外好。



    有了这笔钱,就能给自己军队提供更为优良的兵甲,好在日后起事时,增添胜算。



    就在这时,又有一人来报:“王爷,关中商户向我们送来订单,要采购三十万匹下等蜀锦。”



    “你什么,关中豪族?”



    姜崇顿时愣住了。



    “他们也要采购蜀锦?这是为何?”



    



    “回王爷,来商洽的人了,为了响应朝廷号召,即日起,长期与蜀地合作,



    这回一次性采购三十万匹下等蜀锦,只为关中豪族官员入京述职时不失颜面。”



    姜崇深吸一口气。



    关中豪族十分注重面子,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不单要有,还要有的体面。



    这特点是天下共知的。



    尤其如今关中好不容易回到大楚治下,与朝廷脱节两百多年的豪族们更是要给女帝留个好印象,



    同时也告诉其余官僚,自己是响应朝廷的,而且不会给陛下添麻烦,自家掏钱买蜀锦。



    一时间,姜崇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转念一想,这未尝就不是一次拉拢关中豪族的会。



    这生意必须要做,硬着头皮也要做。



    并且,要给他们一定的优惠。



    “命人好生款待关中商人,断不可有半点怠慢!”



    



    另一边,沈浪在视察完织造坊后,并没有回王府,而是又让法孝直带着自己绕了几片桑田。



    眼下临近冬季,桑田自然是荒凉无比,只有一株株桑树在土地上随风飘荡。



    根据法孝直介绍,蜀地桑田一共有一百万亩。



    以平均五亩地产一匹蜀锦的效率(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生丝报废率极高),目前的桑田产量极限大概在二十万匹左右。



    当然,这只是一个乐观的数字,是在没有考虑天灾人祸的前提下。



    事实上,以现有的条件,蜀锦产量也只能维持在十万匹上下。



    沈浪迅速开始在心中计算蜀地的粮食收益:



    蜀地目前开发的耕种总面积大约为三千六百余万亩,在册人口大概九百万,如果算上家奴、脱籍、贱籍者,总人口怕是已经超过了千万。



    也就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36亩,以蜀地每亩一季产粮约两石数额,百姓生活的确该很富足才对。



    但是,这同样只是一个乐观的数字。



    因为这些耕地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蜀地世家大地主和蜀山宗门中。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以蜀地如此落后的生产力,必然会造成不规模的灾荒。



    更别提姜崇还要养近百万的蜀地士兵,这压力非常之巨。



    想通这点后,沈浪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那就让事态更加的疯狂一把吧。”



    法孝直全程陪在沈浪身边,仅仅半日时间,他就感受到这位大楚帝君的气质脱俗,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



    如今蜀王要谋反的风声传遍蜀地各处,但法孝直认为这根本没戏。



    如今,朝廷如此高调发布蜀锦令,号召楚国贵族只用蜀锦出门的条例十分不正常,更别提亲自送来这么大采购蜀锦的订单了。



    法孝直虽然身在蜀地,但对大楚朝廷的动向一清二楚,女帝这几年所作所为无一不在透露一个信息。



    那就是收权。



    就连盘踞关中多年的羌胡,立国一千二百年的吴国都能在短短几个月剿灭,区区一个蜀王,能斗得过人家?



    更何况,这次采购蜀锦的主事,还是眼前这位当朝帝君,那位传奇的人物,会不知道蜀王谋反的计划



    稍作沉思之后,他大致明白了沈浪的用意。



    “王爷啊,实在对不住,现在的大楚早已不是当初的大楚了,



    你的计划注定失败,我法孝直可不想跟着你共赴黄泉,



    必须要为自己和蜀地百姓谋条生路才行。”



    想明白后,法孝直看向沈浪的眼神更加恭维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