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朱允炆的表现,发愁的朱元璋

A+A-

    乾清宫。



    “启禀陛下,东宫二殿下和太子妃已经朝这边来了。”蒋瓛躬身抱拳禀报。



    他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去东宫传消息。



    见朱允炆和吕氏二人出了东宫,便先一步来乾清宫报信。



    朱元璋双负后。



    虽然依旧和往日一般的皇权气势,可没人知道,他负在身后的双却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心中竟有一丝紧张。



    平日里的朱允炆自然是温良恭俭让,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许多时候都能哄得他开心。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



    历来帝王只能称孤道寡,这个身份天然就会让他只能看到旁人恭谨的一面,即便是亲孙子也不例外。



    可他年事已高,大明需要一位储君安定人心。



    所以他才不得不以这种方法来观察朱允炆。



    不仅是为了看看真正的朱允炆。更是决定,今日过后,哪些人要死,哪些人能活!



    或许动辄便是无数性命灰飞烟灭,想到这一点,朱元璋内心也难免有了片刻波澜。



    还是一旁的戴思恭提醒道:“那陛下得先藏起来了。”



    朱元璋暗暗深吸了一口气,拳头松开,心里立刻就平静了下来,点了点头:“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俩了。”



    他是个铁血帝王,即便有心绪起伏也只会是转瞬一逝,该落屠刀的时候,连眉头都不会眨一下。



    完便神态自若地缓缓走回龙榻。



    平静地坐在龙榻边缘。



    “微臣遵命。”



    戴思恭跟随在他的身后,站在龙榻侧旁,只是事到临头,就难以自抑地开始紧张起来,额头、心都在冒汗。



    蒋瓛将龙榻前方的金色帷幔拉下。



    这帷幔是针工局特制的,从里面看外面一清二楚,但从外面却看不清里面的事物。



    帷幔刚刚落下。



    便听到“吱呀”一声,一名身着淡金色锦袍,俊秀温雅的少年走了进来,泪眼婆娑:“皇爷爷”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名穿着简朴、风姿颇佳的中年妇人。



    同样垂首抹泪。



    自然就是朱允炆和如今的太子妃吕氏了。



    透过帷幔隐约看到戴思恭这位太医院院使的身影,二人心中自然没什么好怀疑的。



    “皇爷爷,昨儿个孙儿还见您好好的,孙儿亲给您煮的面您还吃了一大碗,今日怎么就皇爷爷”朱允炆朝龙榻走来,声泪俱下。



    蒋瓛心中一惊。



    立刻踏前一步抱拳躬身:“还请二殿下节哀,不过陛下之躯尊贵,皇家有规矩,只能劳烦二殿下和太子妃在帷幔之后道别了。”



    朱允炆顿住脚步点头:“我晓得,只是皇爷爷他唉”



    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



    大明以孝治天下,戴思恭和蒋瓛二人都在这里,这表面功夫无论如何都是要做到位的。



    跟在他身后的吕氏面上悲伤之色不减,却是抬眸先后看了戴思恭和蒋瓛一眼,问道:“敢问蒋指挥使、戴大人,陛下去前,可曾留下什么法?”



    完还不着痕迹地戳了戳朱允炆的后背。



    朱允炆会意。



    也抬头看向二人。



    龙榻之上,朱元璋不由得目光一凜,暗道:这吕氏平日里倒是也为人低调、勤俭简朴、不争不抢,侍奉标儿和咱挑不出一点错处,今儿的反应是不是太灵了?



    不过他也就是心里过了下这个心思。



    自已身居九五之尊之位,旁人知道自已驾崩了,难免都是要想到这种事情的,也不能吕氏就怎么样了。



    面对吕氏和朱允炆的目光。



    戴思恭和蒋瓛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同时摇头。



    



    蒋瓛道:“事发突然,陛下没来得及交代什么,不过陛下虽然还没有公告天下,但曾数次和卑职提起,有意立二殿下为皇太孙之事,所以卑职也只能唐突找二殿下主持大局。”



    闻言。



    朱允炆不由一阵心脏狂跳,只觉得一阵气血涌上脑门。



    好在他经常侍奉在朱元璋身边,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有些隐藏情绪的功夫,面上克制着没有露出喜色。



    “接下来该如何,就请二殿下安排了。卑职便在门外看守,二殿下有事尽管吩咐。”交代完朱元璋的话,蒋瓛便抱拳告退,毕竟接下来是朱允炆的舞台。



    戴思恭也从帷幔后走了出来,拱一礼,紧随蒋瓛之后。



    待蒋瓛和戴思恭离开。



    朱允炆先是有些戒备地左右看了一眼,确认周围再没有旁人了,这才放下心来。



    “这娘,我我现在该怎么办?”



    “朝堂上那些那些大臣们,会服从我吗?”



    最开始的兴奋过后,朱允炆突然接偌大的大明皇朝,一时之间没了主意,脑袋里竟似塞了一团乱七八糟的麻线,连线头都不知道在哪儿,甚至面上出现了慌张害怕的情绪。



    只能转头看向吕氏求助。



    见此情形。



    龙榻上的朱元璋忍不住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心中略有不满。



    允炆的确是个孝顺孩子,也颇为灵,可有时候就是性子偏软了些,没什么太大的主见,如此大事竟然要询问深宫妇人!



    帷幔另一边。



    吕氏也微微愣神了一下。



    收拾好心中的欣喜冷静下来,道:



    “孩子,不慌!没听到刚刚蒋指挥使的话么,不论你这个皇太孙的身份是否曾经公告天下,但锦衣卫是认你的!”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隐隐猜测着你皇爷爷的心思,许多朝臣本来就认为你皇爷爷要册封你,再加上你勤修学问、礼敬师长,翰林院的学士、庶吉士们都十分认可你。”



    “想来他们都是不会为难于你的。”



    朱允炆顿时心中一定,目光总算微微亮起,长舒了一口气:“没错,娘娘您的对!”



    但转而又面露忧愁之色,其中还带了一丝恐惧:“可是娘,那些淮西武夫,尤其是蓝玉和常升他们那些人,都和前太子妃那一脉血缘亲厚”



    吕氏轻轻敲了敲朱允炆的额头。



    她翻了个白眼,语气之中充满嫌弃和鄙夷:“傻孩子!名分上,你才是嫡长子!再了,朱允熥那副蠢笨模样,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你怕什么?”



    “娘,我倒不是担心老三,只是”



    朱允炆微微低下了头,紧蹙着眉头,有些羞窘地道:“那些武夫粗鄙,他们都不喜欢我,每次看我的时候,眼睛里都跟藏了刀子一样,让我心里有点发毛。”



    “等乾清宫的消息传出去,他们会不会会不会”



    到最后,朱允炆的声音都变得了下来,可见着实害怕,淮西勋贵是谁?那都是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杀胚,心理素质弱一点的人,很难承受住那样的气场。



    龙榻之上。



    朱元璋一双眉头不由皱得越来越紧了。



    面上也露出愁容。



    平日里咱看着这孩子恭顺,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的,怎么遇着事儿,还没个娘们儿镇定



    现在咱“驾崩”了,你就是下一个皇帝,你上握着的,是万人之上的权柄,你知道这权柄有多大么!?



    朱元璋不住地暗暗叹气,心中越来越失落下去。



    就从朱允炆这番表现来看,实在并非帝王之姿,纵然这孩子的确温良恭俭、孝顺,可儒家这一套温良恭俭、以孝治天下,要求的是百姓、是臣子、甚至是亲王。



    对于一个帝王来,胆魄、决断力、眼界、应变力与这些相比,那些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根本无足轻重。



    可偏偏综合各方利弊来讲,朱允炆却又是当下情形之中,最适合立为储君的人选,毕竟他实在也不愿自已那些儿子们为了皇位骨肉相残。



    唉这些都还能教!咱也只能撑着这把老骨头多几年,好好教教他帝王为君之道了



    标儿啊,你可知你给你爹留下个多大的难题?



    一时之间。



    悲伤、担忧、愁闷都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