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纺纱机成功!这不亏本生意么?

A+A-

    “朕知道了。”朱允熥点头,随意摆了摆。



    工业司现在除了造纸、印刷报纸之外,最重要的业务自然是把水力纺纱给他造出来。



    如今派人来请他。



    只能是水力纺纱的事情了。



    前来传报的太监会意,立刻后退,扯开嗓子朝外面喊了一声:“陛下摆驾工业司!”



    朱允熥蹲下身来,最后细细看了一眼自已亲拉扯大的红薯藤,随后才起身朝乾清宫外而去。



    在隶属于锦衣卫,负责朱允熥这个皇帝的安全以及倚仗的龙骧卫、虎骧卫的簇拥下。



    朱允熥的龙辇停在了工业司大门口。



    朱允熥屏退了左右,随后才径直进了工业司之内。



    事以密成,他的意图和想法有时候连负责的当事人都没资格知道,纵然龙骧卫和虎骧卫已经被朱允熥重新洗牌,但该防着的,朱允熥从来不会大意。



    “微臣参见陛下。”



    负责工业司掌印的王应辛如今也算有了官阶,已然从一身粗布麻衣换上了官袍,一早就在工业司迎候。



    随后便一路迎着朱允熥直入工业司最内里的位置。



    朱允熥一眼就看到五架相当于普通纺纱两三倍大的器坐落于其中,由车架、锭子、导纱棒和纱框等构成,同时还全部都连接到了一架大水轮上。



    随着大水轮被水力驱动而转动着。



    五架大纺纱各自转动着,发出不大不的“嘎吱嘎吱”声音,虽是空转,但很明显整一套械是可以通过水力驱动转轮而正常运转的。



    朱允熥心中一喜,下令道:“试试吧。”



    皇权重于一切的年代,工业司的人自然只有等朱允熥发了话才敢开始使用这几台子。



    朱允熥话音落下来。



    在场的王应辛,以及负责此事的诸多匠人面上都露出激动的神情同时还忍不住暗暗朝朱允熥投去感激的目光。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他们的先祖王祯带着下的匠人创造出来的,只可惜这数十年来无人问津,也无法推广,若他们这一批耕读传家的人不遗憾,那肯定是假的。



    就连他们也未曾想过。



    在数十年后的今天,当朝在位的皇帝竟然会重用他们这一脉,让他们能放开脚将先祖的发明造出来。



    旁人不知道,可他们却知道这几架子有多可贵!



    又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感激?



    很快。



    五架纺纱都被连接上了纺纱的原材料——棉花。



    随着水轮被水流带动起来,被停下来的纺纱也同步被带动着运作了起来。



    和王祯农书上的图纸一样。



    五架纺纱,每一架上都装有三十二个纱锭,随着空气中响起“嘎吱嘎吱”的声音,一共一百六十个纱锭各自运作,同时形成了一百六十条丝线,丝线被缠绕在丝管上,线团渐渐变大起来。



    众人都没有话。



    但神情之间却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



    “好!”



    等待了一会儿。



    



    朱允熥嘴角噙起一抹满意的淡笑,道了一声好。



    随着他出出声,器也被人暂停了下来,王应辛及在场所有匠人纷纷跪地等候指示。



    “看来你们的确没有丢了祖上的艺。”朱允熥赞道,这不仅代表他真的拥有了由水力发动的高效率纺纱



    更代表了,王应辛此前所言非虚,代表了这一批匠人,都拥有高水平的械制造艺!



    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工业革命。



    革命革命,纺纱、织布并非结果,而只是开端。



    有这样一批艺人在,理解他所知道的后世成果,并将其创造出来的可能性就更大上许多!



    “陛下谬赞,此全仰赖陛下的支持与信任!”王应辛立刻谦虚地道,“往后要做的,也请陛下尽管吩咐!我等能有会将先祖的成果现世,全赖天恩,王氏一族铭感五内!”



    这话固然有习惯性地吹捧皇帝的成分在。



    但其中同样包含真情实感。



    因为他们深知,只要这东西能克服最开始的成本与推广的阻力,在后世必定会留下他的先祖王祯之名,甚至他王应辛也能混个青史留名!



    “既然你们已经具备了生产水里纺纱的能力,那朕就给你们拨一个庄子,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工业司除了印刷报纸需要的人以外,其他人便负责全力制造这种纺纱,同时开始大规模纺纱。”



    “此事须秘密进行,朕也会从锦衣卫之中拨出去兵力人协助此事。”朱允熥直接下令道。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



    今日虽然天气晴朗,太阳高悬于天穹之上,但阳光的温度已然没有丝毫灼热了——秋天来了,冬天便不会远了——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微臣遵旨。”



    “不过微臣斗胆问陛下,陛下要的线,是棉、麻?亦或是要用于织丝绸的蚕丝线?”



    线也分为很多种,最终的用途不同,用的原材料也不同。



    王应辛不知道朱允熥的意图与想法,自然拿捏不准,只能试探着询问道。



    然而,朱允熥却是淡淡一笑:“都不是。”



    “都都不是?”王应辛有些懵逼。



    纺纱织布,最上乘的自然是蚕丝最终制成的丝绸,其次则是由棉花纺织出来的棉布,再次便是麻布。



    你要纺纱,结果这些材料你都不要,那你要怎么搞?



    朱允熥也没有卖关子。



    直言道:“朕要你们用草、用树皮、用合适的藤条你们的先祖王祯王先生精通农学,想必你们对于哪些草木可以纺成丝线这一点,是最清楚的,能用的你们都可以用。”



    听到朱允熥这话。



    王应辛和在场其他王家后人、匠人就更懵了。



    这什么操作?



    大费周章搞出来效率这么高的水力纺纱,不去纺丝、棉、麻,而去纺劣质丝线?



    要知道。



    这些材料虽然也可以纺丝线。



    但纺出来的丝线却是极其粗糙的,在市面上也卖不到什么好价钱,这不完全是亏本的生意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