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史大人立功

A+A-

    鞋是虎头状,上面绣的老虎栩栩如生,另有一双绣着白兔,在鞋面上还缀出了一双兔耳,十分花心思,这是做好了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准备,阮樱是极为用心了。



    方才乌云其也提到了,阮樱如今的日子过得十分悠哉,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安心地做总兵夫人,且在当地颇受百姓爱戴,与一众军营里的夫人打成一片。



    因她生得美,又擅绣工,得了一个美娘子的称呼,现在她更是在东南设立绣坊,带着一众夫人打理,收留一些没有去处的姑娘,此举有效防侯府名下的绣坊的意思。



    现在没有他人,圣懿公主才将信件取出来,交到祝久儿上。



    这信中除了表达对圣懿的感谢之情,还提到了昭妃娘娘的事,近日昭妃曾经上岸,并与阮樱见过一面,并称昭妃或会在圣懿公主生产时回到都城陪产,望公主早做准备。



    这消息令人又喜又惊,这过了一个年,圣懿公主的肚子又大了些,数数时间,所剩不多。



    原本想着要离开侯府回公主府生产的公主一时间改了主意:“我可能留在侯府生产?”



    古人讲究多,在别人府上生产的还从未听过,但祝久儿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可以。”



    公主府毕竟太过扎眼,若是侯府的话,本就人多,孩子也多,到时候昭妃可轻易地混进来,是混水摸鱼的好地方,只是这样侯府必然会有压力。



    圣懿公主既激动又忐忑,想想还是要与老侯爷夫妇。



    如祝久儿的反应一样,听闻昭妃准备冒险归来,老侯爷立马想到了曲家老夫妇,这也是让他们父女、母女相见的好时候,或许皇帝也要凑个热闹。



    要真是在公主府,就怕皇后等人过去凑热闹,但若是侯府,后宫诸人定然不会过来了。



    虽要承担莫大的风险,老侯爷依旧答应了。



    只是老人家也同时入宫一趟,明情况,皇帝激动得起身,只有丁公公晓得皇帝为何如此,当初昭妃一走便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两人其实并未见过一面。



    皇帝哪能随意离开,昭妃娘娘心硬如铁,只牵挂女儿,却从未对皇帝有过只言片语,两人的往来书信,昭妃娘娘全部围绕着女儿,为了保护公子安全,不曾在信中提及。



    每次皇帝都要逐字逐句地检查,非要从中找到一句哪怕是一个字关于自己,便能乐呵。



    可惜啊,昭妃娘娘是懂得杀人诛心的,十次有一次提到就不错了。



    老侯爷一看这情况,就庆幸侯府是痛快地答应公主请求,不曾犹豫,顺便也从了皇帝的心意,瞧皇帝这垂涎三尺的模样,得多少年没见过心上人,现在好了,天赐良!



    皇帝许久没有这么欢欣过,大一挥道:“既然如此,待到圣懿临产时,朕会派些得力的太医去侯府,对了,圣懿是在几位皇子妃后面生产,这样最好。”



    老侯爷一时间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这恕老臣不懂,好在何处?”



    “她们生产时哪位太医得力,不正好圣懿可以用上?”



    懂了,老侯爷都替几位皇妃叫屈,她们生个孩子,倒是给公主试用上了。



    



    反正这事就这么定了,皇帝开心,侯府也就跟着受恩宠,老侯爷出宫的时候又没空。



    圣懿公主要留在侯府待产的消息不多时就散布出去,众人没想到皇帝会有如此决定,皇后为此还找了皇帝道,这样不符合规矩。



    皇帝反问不符合哪里的规矩,皇后倒是一套一套的,皇家的规矩不合,民间的规矩亦是。



    但皇帝一句话就把皇后堵得无话可,既然没有前例,就让圣懿做这个前例,公主府里无人照顾,驸马不在,只有一众下人,她这个母后又与庶女不亲,难道能指望她不成?



    本意是来劝诫,结果自己挨了一通训,她与圣懿公主不和又不是最近发生的事。



    从前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圣懿公主冲撞自己他也当看不见,现在倒好,全是自己的不是,皇帝还了,人家公主乐意,他做父皇的乐意,侯府乐意,怎么就她不乐意?



    这话是把皇后噎得无言以对,她要是再反对下去就是存心与这对父女过不去。



    想到刚刚立了东宫的二皇子,册封礼仍在准备,现在还不算名正言顺,皇后只能把这口气咽下去,心中却是没了半点贵女的素养,在心里骂起了娘。



    皇后现在身体大好,皇帝乐见其成,程尚书刚出事,皇后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于他的名声也不利,可惜这位身体刚好,就跑来对圣懿的事情指指点点,引人不虞。



    丁公公也是感慨半天,都这么多年了,皇后还是没瞧出来自己和公主的份量孰重孰轻。



    皇帝都拍板了的事,谁都乐意,就她不乐意,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皇后此时还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等她回了宫,等来的是皇帝派来女官送来的训诫。



    训她身为太子之母,更应该谨言慎行,为太子做表率,更应该体现面兄友弟恭,对太子姐妹和善,要做个大气的中宫,这话真像一记巴掌拍到皇后脸上。



    身为皇后还要被女官训诫,面子、里子全丢没了,经此事后,再无人敢对圣懿公主要在侯府待产有异议,就连御史台的史大人也没有多一句。



    一来是看到皇帝的意思,谁愿意去触霉头,二是史大人成天听孙儿念叨公主在侯府往下来后有多开心,他们也喜欢与公主相处,把公主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再加上侯府的面子,这位铁面无私的史大人终于是心软了一把,不仅没有附和上折子的臣子,反而指责对方一番,公主生产事大,这些人添堵就是居心不良。



    明知道公主腹中是陛下第一个外孙,他们还要闹腾,是不是故意和皇帝过不去?



    这个帽子扣得太大,哪个敢上去认领,一时间便不敢再奏请,再参公主,所有的声音都被压下去,史大人也在皇帝那里真正得了一回圣心。



    事情传到侯府,圣懿公主挑了挑眉:“皇后也是振作起来了,居然有闲心管本宫闲事。”



    “不合规矩的事本宫做得多了,与她何干?”



    很好,还是那个熟悉的公主做派,这才像是皇帝唯一的公主。



    萧天洛和祝久儿对史大人的给力十分满意,连同史玉琦在府里也支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