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王“老牛”

A+A-

    临时搭起的简易帐篷里,一个样貌清秀的女孩儿颤声道,有些苍白的脸上,两颊却有几分不正常的潮红。



    “文秀,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儿!以前又不是没经历过大场面,全军汇演时,台下的人不比今天多?”



    不等李师师话,边上的另一个年纪稍大的漂亮女孩儿抢先开了口,语气虽然不善,但表情却看不出任何恶意。



    都是同病相怜的苦命人,彼此之间的战友情超越了一切。



    被称作“文秀”的女孩儿也姓李,大概十七八岁,当年被救下时尚未及笄,闻言振了振精神,可脚还是有些发抖。



    李师师制止了还想再的年长女孩儿,伸轻轻摸了下李文秀的额头,一脸担心的道:“烧还是没退,实在不行换我上吧。”



    着就要去解李文秀的戏服。



    她是什么出身?



    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歌曲舞蹈冠绝汴梁,必要时每一出戏剧的每一个角色都能顶上。



    李师师的举动让李文秀突然一愣,随即被激起了斗志,觉得要是真的临场换角,自己就成了可耻的逃兵!



    “别,师师姐,我能行!”



    斗志一起,瞬间话也不抖了,眼神变得坚定异常。



    李师师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柔声鼓励道:“行,你是咱们团里的台柱子,一定没问题的!这出新编的白毛女我也没演过,还真不一定能有你演的好。”



    “嗯!我一定行!”李文秀重重点头,也是个好胜要强的姑娘。



    看着李文秀掀帐而出的背影,李师师低声对身边人吩咐道:“再给我找一身喜儿的戏服,台上一旦出了岔子,立刻换人。”



    



    王老牛是台州府天台县王溪村的一个普通农户,此时和儿子一起坐在台下,只是四只眼睛都是木讷无神,半点也看不出马上要看表演的兴奋。



    身边其他人也都差不多,黑压压的人群居然静得死寂,就算一群羊也会偶尔“咩咩”叫上几声吧?



    这些人不是没有智商的僵尸,而是早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没了精气神儿。



    看戏?



    里撂下的一大堆活计怎么办?看戏能当饭吃吗?



    看你娘的鬼戏哦!那玩意儿是咱们这些牛马能享受的吗?!



    “老牛”其实并不是王老牛的本名。



    他家里的日子原本还过得下去,四口人守着几亩水田,尽管没法子保证一年四季都吃饱,却也比那些牲畜一般的荫户强多了,直到家里的女儿长大成人。



    那年贾府起了一座新宅,需要不少丫鬟婢女,不知怎么就看上了他家刚刚及笄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算是成年的闺女。



    王老牛不是没见识的牛马,知道像贾家这样的大户根本不会从外头随便招人,用的都是荫户家的女儿,从就开始养的,既放心又懂规矩。



    这突然反常的盯上了自家闺女,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看上了闺女的美貌。



    若是明媒正娶也就罢了,就算只是做个妾,对王家这种贫农也算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可这是找丫鬟啊,王家就算再穷也不会卖闺女!



    王家不是荫户,这种事情自然可以拒绝。



    消息传到贾老太爷耳中,那老混蛋只是不爽的“哼”了一声,或许过后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可下头人却牢牢记在了心里。



    正赶上那年雨水少,台州地界灌溉都靠开渠引流,百姓们虽然辛苦却也没到绝收的地步。



    可贾家居然截断了通往王家田地的水渠,一滴河水也不给放。



    



    王老牛过去理论,反被打了个半死,根本没人和他讲理。



    眼看着已经开始抽穗的稻子就要旱死,王老牛只能拖着伤腿,和大儿子一起走几十里路来回挑水。



    哪知退到这一步也还是不行,贾家的狗腿子竟然还要收钱,一桶水十个铜板,哪里是卖水?简直就是卖油!



    没有任何意外,那年王家的几亩薄田都绝收了,之后就进入了标准的土地兼并流程。



    到了这个时候,王老牛还是不愿意卖女儿,咬着牙没当荫户,只肯全家去做佃户。



    他的想法很简单,全家四口人拼了命干上几年,兴许能把借贾家的印子钱还上,再买上二亩更差一点的旱地,希望能重新过上正常日子。



    可一辈子老实巴交的王老牛哪里知道,高利贷即便到了后世,又哪里是靠卖苦力就能还得上的?



    那玩意儿就不是为了让你能还上设计的!



    有人问就算是土地兼并,王家原有的几亩地总也能卖些银钱吧?怎么还要借印子钱呢?



    呵呵,那你可就太高看那些世家大族的良心了,王家五亩水田一个大子儿没落着,贾家只给了一头快要病死的老牛!



    “王老牛”这个诨号就是这么来的



    三年下来,老婆累病了也不舍得抓药,躺在床上活生生熬死了,家里的欠债不但没能减少丁点儿,反而利滚利积得更多了。



    贾府管家见时已经成熟,居然单方面撕毁了契约,不再雇佣王家做佃户,将剩下的一家三口赶了出去。



    大儿子要去拼命,被王老牛死死拦住,那一刻他才终于明白“细胳膊拗不过粗大腿”的道理,含泪将十八岁的宝贝闺女亲送进了贾家。



    至此,一家人的命运该稍稍变好了吧?



    这么想的人真是太善良、太天真了!



    三年时间过去,贾老太爷早把当年的事儿忘了,随就把王家闺女赏给了一个老家丁。



    那人年过半百,在弘光朝平定两浙路的战争中没了一条胳膊、瞎了一只眼,贾家算是酬功了。



    别以为这个老家丁可怜,人家家里也是良田百亩、有妻有妾、仆役丫鬟成群的!



    这些江南的世家大族拎的出轻重,深知一文一武相辅相成的道理,族中子弟再会读书,也得有忠心耿耿的家丁为贾家卖命才行。



    可怜王家闺女花一样的年纪,被糟蹋之后还是个最底层的使唤丫头,挺着大肚子还是得烧火、洗衣、干粗活,最后在柴堆里独自生下了孩子。



    王老牛父子得讯后想要把人接回家去照顾,结果又挨了一顿打,理由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和王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天可怜见,王家闺女哪是嫁人?连妾都不是,根本半点身份都没有!



    那老家丁就只派了个婆子,带了把剪刀过来,连盆热水都欠奉



    就在这时,江南突然变了天,临安朝廷覆灭,新皇开始均田,王家闺女瞬间又成了明媒正娶的妾,分到娘俩头上的土地,顺理成章的落在了老家丁里!



    按王家闺女给对方生了孩子,还带来了一笔不的财富,不地位,生活应该稍稍好过点儿了吧?



    那可真是想多了,要知道,老家丁原来的家产可是要多不知多少倍,怨恨之下更加变态,居然直接把娘俩的口粮都给断了。



    理由竟然是“人干不了活,自然没有饭吃”。



    可怜王家闺女生孩子时伤了元气,几个月下不了地,就那么眼睁睁看着才出生的孩子饿死在了自己怀里!



    孩子死了,这居然又成了王家闺女的罪证,老家丁也不报官,竟然要按狗屁的族规将她沉河,其实就是想彻底吞掉她名下的土地!



    还好王老牛父子闻讯赶到,拼了命冲进人群,也是赶上刚刚均田不久,老家丁不敢像以前那样太过分,这才让二人成功救出了闺女\/妹子,让她往山里跑,永远也不要再回来。



    王老牛父子打伤了人,这回老家丁倒是报了官,巨额医药费和赔偿一算一赔,父子二人终于还是变成了荫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