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A+A-

    第5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三日后。



    太原城内,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即便不设宵禁,街上也是人影寂寂,接近百万人口的晋地第一大城,此刻气氛却宛若鬼城。



    偏头关破了,是晋王勾结了戎人,放戎军入关-—-””-这个消息在太子的操纵下,已经传遍了晋地。



    即便此刻宁武关与雁门关还未破,但舆论还是一发不可收拾,蔓延全城。



    有些人相信晋王从不会叛国,但更多的人还是觉得晋王因为野心暴露,图谋皇位,为了防止被清算才勾结戎人,打算以一己之私击垮整个大离。



    如此虽是叛国之举,但细细想来,也能算是宁可我负天下人而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枭雄之举————江山大业面前,没有种族隔阁,只有利益结盟。



    毕竟晋王都图谋皇位了,明显野心极大,如今抓不到洛朝烟,难道就要束就擒?开什麽玩笑,那他之前擒洛朝烟是为什麽?握二十万大军,他当真心甘情愿做了败者?



    其中逻辑,只要稍稍想想,再结合镇守大离边关一甲子的偏头关被破这个事实,那晋王勾结戎人”这个答案根本就是呼之欲出。



    而宁武关未破,是因宁武关守将乃是朝廷直属将军。



    雁门关未破,是因董玉楼清高爱国”,不愿与晋王为伍。



    这种舆情只需稍稍操纵,加以引导,自然便会深入人心——洛述之监国多年,对这种操纵舆论的事,自是到擒来。



    而且此刻太子苏醒,下毒者为洛长寿的事也已经传至太原—这不就更把晋王往绝路上逼吗?



    因此晋王叛国,勾结戎人,自然也便合乎情理。



    加之晋王自从偏头关被破后,却是对于他勾结戎人的事没有任何回应显然就是默认了。



    所以太原人声寂寂,却是敢怒不敢言,寻常百姓,面对此事,又能做得了什麽呢?不是收拾细软往中原跑,就是躲在家中,惶惶不安,静观事变。



    晋王府内,这股不安之感便更甚。



    秦书子脚步匆匆来了晋王书房,但晋王此刻却不在这儿,找了半天,晋王却是坐在大槐树下,



    在冰湖中敲出一个冰洞钓鱼。



    秦书子急得都快哭了,“王爷,都什麽时候了,你还钓鱼呐?”



    晋王脚边放着个木桶,内里可见几条刚钓上来的青鱼,闻听此言,他神色并没有什麽,只是淡淡问:“戎人上次寄来的信中曾言,欲和本王合作?”



    秦书子微微一愣,旋即大喜,“早该如此!如今我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太子布下的局!他既然为了削藩,要逼反我等,那我们乾脆就如他意,同戎人一起把这洛述之的江山打得七零八碎!”



    秦书子眼神阴冷,“洛述之不给我等活路,便莫怪我等不讲情面。”



    晋王嘴角若有若无地勾了下,“允了。”



    百姓都能想明白的事,晋王与秦书子自然不会想不明白,从洛述之假扮昏迷起,晋王就已经入了他的棋盘,难以脱身,除了和戎人合作,便只能和洛朝烟合作,而洛朝烟呢?到现在连个人影都没有。



    晋王一握着钓竿,另一只在怀中抱了个暖炉,口中却是道:“有了决断,就该有个答覆———你离开太原,去寻戎人,表明合作之意吧。”



    秦书子微微一愣,道:“我等目前的境遇,戎人不可能看不出,料想再有几日,他们便会寻上王府。”



    “你能保证他们真的会来?什麽时候来?”晋王眼神平和,语气平淡,“去找他们吧。”



    的确如此,谁知道戎人什麽时候来?此刻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



    但秦书子还是犹豫不定,口中解释道:



    “洛述之能布此局,定然不蠢,他为了防止王爷当真与戎人勾结,一定会派人刺杀王爷——-此刻不似靖难之时,句不好听的,谁能杀了王爷,谁便是英雄义士,根本不会让其馀藩王唇亡齿寒,甚至于他们还巴不得亲杀了你,聊表忠心,收拢人心———我留在王府,当贴身保护王爷。”



    晋王微微摇头,“若刺客真来了,便是多一个你,也影响不了大局。”



    这句话很扎心,但却是事实,秦书子武艺乃是半步宗师,放在江湖上,自是一流高,但在此时,他的实力便显得不够看了。



    他往日,也大多是起个参谋的作用。



    秦书子思虑再三,也只得轻叹一口气,微微颌首,“我稍后便出发。”



    “你再带上一批人,自府库中取些珠宝财物,以表诚心。”



    “这便要用马车————反倒是耽搁了我的脚程,如今入夜,待启程,得明早了。”



    “那你岂有空而去的道理?”



    “可——



    “领命否?”



    “”—遵命。”



    晋王钓上了一条肥美的青鱼,他收线将其放进木桶,而后继续淡淡道:



    “我勾结戎人,无论理由如何,终究是如此做了,府中下人,将土,定有人心生不满-——””-人心已经散了,再将他们留在府中,也不过是隐患罢了,若真有刺客,恐怕他们还会引敌入内,不如给他们些财物,将他们都散了吧。”



    秦书子琢磨少许,微微颌首,“我会安排。”



    “下去吧。”



    秦书子向后告退,他却是不敢耽搁,脚步匆匆,离院之时,他回首看了眼晋王-—-晋王依旧一个人坐在大槐树下,悠然钓着鱼。



    做出勾结戎人”的决定前,自是火急火燎,如今既然有了决定,自然也便冷静了些,



    念及此处,秦书子收回视线,飞身而去。



    在秦书子离去后,晋王又一个人钓了两条鱼,随后一道人影便出现在他身后。



    晋王没有回首,淡淡问:“奈落红丝,可是寻到了?”



    陈期远抱着枪,靠在晋王身旁的那大槐树上,微微一笑,“除了杀了一千戎人,毫无所获。”



    晋王回首打量了眼陈期远,而后摇头失笑,“你的表情看上去可不像。”



    “无极天虽号称六大派,但门下弟子,宗师有之,能完整学会天罗枪者,竟无一人,如今有了传承,焉能不喜?”



    “只是有了传承?”



    陈期远沉默片刻,而后又是一笑,“当年屠了王妃满门者,乃是夏成松,当今的大内总管,林公公。”



    晋王上钓竿落地,平和的表情猛然一变,起身不可置信回首望向陈期远。



    此事他查了十几年,却是一无所获。



    陈期远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一片冰冷,“洛述之从靖难时期,就在布局,当时恐怕他便想着让景正帝帮他削了你的藩,但景正帝十七年来,从未对你有敌意。”



    “皇兄虽是靖难出身,马上皇帝,但他为帝期间,减少赋税,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待此事了结,他的谥号,多半是“仁帝”。”晋王宛若失了力气,又坐回凳上,口中低声自语,“若我没有反意,他绝不会主动削藩。””



    陈期远对景正帝了解不多,略显疑惑,“但我可是听,他杀的文武百官可是不少,若不是洛朝烟的娘亲本初皇后经常替那些大臣求情,如今朝堂估摸站着的就不是这一批人。”



    晋王重新拿起钓竿,沉默片刻,而后低声道:“因为他们是外人,而我们是他的亲人。”



    “皇家还讲亲情?”



    “便是残忍如洛述之,也极为珍重他的外公。”



    话音落下,晋王再度沉默,等他又钓上一条鱼,他才问:“这消息,是赵无眠告诉你的?”



    陈期远微微颌首,“世子多年来一直在查此事,如今却被擒于东宫,而赵无眠曾去过大内,料想是在那时,他从世子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根据他的推断,刘约之会在洛述之的布置下,劫法场救下世子。”



    “赵无眠,又是他—————”晋王望着冰湖,眼神复杂,“天罗枪,你教给了他?”



    “是。”



    “为何?这对你有何好处?”



    “没有好处。”陈期远微微一笑,“江湖不是朝堂,江湖人,传道授业,未必便要什麽所谓的好处。”



    晋王淡淡一笑,而后笑声愈发洪亮,笑得他眼泪都出来了。



    陈期远也在笑。



    两个男人开怀大笑,笑得莫名其妙。



    晋王笑着笑着,便嘲笑:“洛述之啊洛述之,这天罗枪,你可得接好喽。”



    ?



    太原城内,三位披着黑袍,牵着骏马的江湖客迎着纷纷雪幕入了城。



    透过黑袍,依稀可见黑袍内的一角道袍。



    “师叔,你还未杀了赵无眠,便匆匆离了秦风山,一路来至太原—”一道稍显年轻的声线响起,带着疑惑,“怎麽像逃命似的?”



    “就是逃命,若是我再慢半分,定会被杀。”归守真人的右臂包着乾净白布,垂在黑袍内侧。



    他的臂被赵无眠硬生生扣下血肉,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养不好,即便他用了武功山珍藏的生生丹,血肉已经长出,但挥动间,仍感刺痛难耐。



    “有师父在,我等莫非就怕了那沟通天地之桥的神秘高?”玄流眉梢紧。



    玄流的师父,便是武功山当代掌教,归一真人。



    归一真人同样身着黑袍,牵着马走在前列,闻言只是微微一笑,道:“比起赵无眠,此地的事更重要。”



    归一真人自从奈落红丝失窃后,一直秘密在外搜寻,如今却是来至此处—-实际上归守真人和玄流也不知归一真人为何会忽的出现在晋地,还寻上了两人,不过念及许然与本我堂堂主都去了秦风山,那归一真人听到消息,匆忙来此也很正常。



    归一真人既已发话,那玄流也不便多置喙,只是想了想,面露犹豫,而后低声道:“师父师叔——晋王他当真勾结了戎人?”



    “时也,命也,有些时候,他是与不是,由不得他。”归守真人淡淡道。



    玄流深吸了口气,冷冷道:“若他当真勾结戎人,那我等该杀了他才是!”



    “为何?”归守真人偏头看他,问。



    “不杀他,偏头关死去的众百姓与将士,该当如何?”玄流语气极冷。



    归守真人与归一真人闻言都是笑了起来,



    归一真人道:“你杀不了他—————你没这个能力。”



    玄流又了下去。



    武功山三人,住进一家客栈,放下行囊,交代玄流好生看护,归守与归一道士便出门而去。



    离了客栈,归守老道士才低声道:“师兄此来太原,可是为了杀晋王?”



    归一真人微微颌首,“太子不可能真让晋王与戎人勾结。”



    归守老道沉默片刻,又问:“现在便杀?”



    “还不是时候—”



    “因为乌达木还没来?”



    归一真人摇头,没有在此事多言,转而沉吟少许,道:“太子这计划,晋王深受其害,如今想必已经猜出大概———赵无眠没线索,没情报,也不知是否还被蒙在鼓里———”



    “无论他知情或是不知情,如今都已经无力回天,许然与苏总捕难杀,但他未曾沟通天地之桥,自当抓住会,永绝后患。”归守老道冷冷道。



    归一真人稍显错愣,“你倒是对他评价很高?”



    “秦风寨一战,单论武艺,他虽然还差我一些,但在寨中,西天与剑宗都有高助他———”归守老道微微一顿,而后道:“西天避世,剑宗清高,如今却都插足其中—-他们是站洛朝烟,还是站赵无眠呢?”



    话音一顿,归守老道轻叹一口气,下了结论,“是站赵无眠——-赵无眠不死,太子何以心安?



    



    



    归一真人琢磨少许,而后淡淡笑道:“赵无眠之事,交予师弟便是—但你带着玄流来此,为何?”



    归守老道警了归一真人一眼,而后一挥袖摆,背过身去,嗓音不满,“你是他的师父,却整日在外,而一回宗便是闭关清修,将弟子们的授业课程尽数交给我,玄流是你的亲传弟子,但若真要论,我教他的东西,反倒更多。”



    归一真人哈哈一笑,顿知其意,摇头晃脑便要离去,而后想了什麽,回首看向自己的师弟,



    问:“可要为兄替你算上一卦?”



    归守老道沉默不言。



    他负望着天空洋洋洒洒的雪花,低声道:“我已算过。“



    “是吗—”归一真人收回视线,沉默片刻,只是淡淡道:“你也好,我也好,晋王也好,赵无眠也罢,都已入了局,你我之命,他们之命,看似迷雾重重,实则清晰可见,我道门讲究顺势而为—————你此举,当真顺势?”



    归守老道笑一声,“道门道则,随心而为,岂是拘泥所谓“顺势”二字?”



    归一真人朗声一笑,飞身离去。



    d



    又过了一日,满城落雪。



    一位白袍文士,撑伞入城。



    巫明背着大阔刀,跟着文士身后。



    白袍文士步伐不紧不慢,在雪中留下一道又一道足迹。



    两人并未隐瞒身份,也不需要隐瞒身份。



    一来,白袍文士需要藉此昭告天下,晋王与草原有所勾结-—-若真勾结,皆大欢喜,若晋王不愿,那也可彻底毁了晋王。



    真以为白袍文士那麽好心,是来扶持晋王一把的?



    二来,白袍文士今年一百馀岁,什麽大风大浪没见过?他做任何事,均正大光明。



    草原国师乌达木,从不遮遮掩掩,藏于人后。



    当初绑架尚林静,以此杀尚雪生是如此,如今也是如此。



    瞧见两人,太原军士也好,百姓也罢,均是面露惊悚,



    有将士握着长刀,持弓弩,严阵以待,死死盯着这位撑着油纸伞的白袍文士。



    乌达木望着他们,眼神温和,他平生最敬佩这些上阵杀敌的将士。



    他笑容满面,口中道:“你们王爷要同我谈合作—-你们可是要阻拦我?”



    闻听此言,将士们眼神一变,牙关紧咬,



    乌达木朝王府走去,轻轻挥,姿态随意,“别白费力气了,你们杀不了我,若想为国尽忠,



    不如留着性命去边关御敌,而若真想杀我,还是将枪魁叫来吧。”



    太原守军也知他们一起上也不会是乌达木的对,只是一边监视着他,一边连忙派人去王府通知晋王。



    但派出的人还没走几步,便有一位王府门客持王府令牌,匆匆赶来,抬示意守军放下兵刃,口中道:“王爷请国师去府内一叙。”



    乌达木的笑容愈发浓郁,“我就知晋王是聪明人,与尚雪生,苏宗儒不同。”



    那门客没有回答,只是板着脸,高举令牌,光明正大领着乌达木与巫明朝王府走去。



    有守军眼晴通红,持弓弩,当场就想把乌达木和这门客一起杀了,却又被周围老兵抬拦住,示意别送死。



    乌达木便在全城百姓或恐惧,或敌视,或错愣的视线中,大大方方走进王府。



    府内,乌达木朝四周打量了一眼,语气故作错愣,“如此空荡,不似藩王之所。”



    “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王爷与尔等合作。”那门客板着脸,僵硬回答。



    巫明走在最后,闻言笑一声,“分不清局势,只知坚守自己那可笑到极点的所谓民族大义”是这样的。”



    门客没搭理他。



    一路领着乌达木与巫明来时内院,冰湖之前,可见晋王身着蟒袍,站在大槐树之下,伸轻抚着粗糙树干。



    乌达木微微一笑,朝晋王走去。



    晋王听到脚步声,并未回首,他背对乌达木,低声道:“这槐树,是本王的妻子二十年前,嫁入王府时种下的。”



    乌达木来至晋王身侧,双负在身后,仰首望着大槐树,“你们洛家,叔侄残杀不少,情种却也不少,但在草原,没有女子会喜欢你等这幅扭扭捏捏,故作深情的模样,大丈夫生居天地间,便是娶百房女子,又有何妨?”



    “求仁得仁罢了。”晋王略显不舍自树干收回,轻叹一口气,负朝书房走去,“国师随我来吧。”



    二人走进书房,巫明本想也跟着进去,乌达木却轻轻抬,“你在门外留守。”



    巫明脚步一顿,只得在门外站定,脸上神情百无聊赖。



    晋王已经完了,他勾结戎人,归一真人便会杀他。



    他不愿勾结,乌达木便会杀他,



    无论晋王派如何,晋王本人,都是已经步入了死局。



    若他想活命,早在偏头关破之际,就该让陈期远速回太原,带着他远遁千里,而后隐姓埋名,



    兴许也能安稳低调渡过一生。



    而他如今既然没有,那便等死,成为太子和乌达木交锋的牺牲品吧--便如偏头关死去的百姓与将士。



    进了书房,关上房门。



    晋王在书桌前坐下,为乌达木倒了杯热茶。



    乌达木在他对面随意而坐,端起茶杯,倒也不怕晋王为他下毒-寻常武魁沟通天地之桥后,



    便可百毒不侵,更何况是活了百年的他?



    乌达木轻抿热茶,口中低声道:“我等不晓耕种,草原人往日最需要的,便是你们离国这些茶叶———没有茶叶,没有蔬菜,只有牛羊肉与奶,是会吃死人的。”



    晋王对这些草原戎人过得多麽艰苦并不感兴趣,只是自顾自地湖茶,淡淡“嗯”了一声。



    乌达木微微一笑,倒是相当健谈,“王爷如今是已经考虑好了?”



    “不错。”



    那宁武关与雁门关是否该放我等通行,我虽成名百年,但并非神人,杀得了近万人,却终归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攻破大离天险,王爷若想报杀妻之仇,也该为我等草原节省些兵力,以便于攻入京师。”



    闻听此言,晋王脸上才浮现几分笑意,“杀妻之仇,不牢国师费心,本王自有定夺。””



    乌达木眉梢轻桃,却依旧老神自在,指轻点着桌面,面带笑容,悠然问道:“来听听。”



    茶杯中的袅袅白烟向上轻拂,晋王端起茶杯,抿着热茶,淡淡吐出三个字,“赵无眠。”



    乌达木微微一愣,眉梢轻轻一,而后微微笑道:“我不觉得赵无眠有那个能力,他横空出世,如今名字响彻江湖-—-””-但江湖与朝堂不同,他也被洛述之玩弄于鼓掌之间,便是例子。”



    “玩弄于鼓掌间?”普王摇头失笑。



    他的这幅态度,让乌达木的眉头得更紧,“王爷这态度,倒像是宁愿与赵无眠合作,也不愿与我等结盟。”



    晋王将热茶一饮而尽,放下茶杯,道:“洛述之想杀我,夺我兵权,国师想利用我打碎大离江山,我如若不从,定会被你斩杀于此,我成了你们二人争斗的棋子,的确已入绝境,若想活命,只能同你结盟,但你们两人玩弄权谋太久,反倒是忽略了一件事————”



    晋王话音一顿,而后冷冷一笑,“我晋王洛应全,又岂是贪生怕死之徒!”



    话音落下,书房内忽的传来咔咔咔”的括声,却见无数玄铁板覆盖在天花板与四面墙壁之上,密不透风,遮挡日光,唯有足下未曾被玄铁板所覆盖。



    屋内只有点点灯火,洒出昏黄灯光,映在晋王与乌达木脸上。



    乌达木优哉游哉的表情微微凝固,不似往日那般总是面带笑意,“本以为王爷也是识时务者,



    不曾想,竟是与当年的尚雪生,苏宗儒一般,不知好歹。



    晋王哈哈大笑,笑声在密不透风的玄铁盒子中回荡往复。



    他猛然起身,眼神桀骜望着乌达木,



    “我洛应全,身为晋王,当为魔下百姓与将士负责,身为夫君,当为过世的发妻负责,身为父亲,当为即将逃命而来的长寿负责



    经此一役,全晋地的将士与百姓都会知道,他们的王爷没有叛国!我的妻子泉下有灵,当知他的夫君仍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我的儿子长寿———”



    晋王顿了顿,而后露出笑容,“此二十万大军,我交予赵无眠又有何妨?朝烟性子随她爹,宅心仁厚,只要长寿不握兵权,自会安稳一生,而只有长寿还活着,我魔下的二十万大军,才会真心听命于赵无眠!”



    乌达木略显错愣,看傻子似的望着晋王,不可置信,“你要将这二十万大军,交给你曾经的敌人赵无眠!?据我所知,你可是连见都没见过他!”



    “的确不曾见过,但他愿为河曲百姓,挡住两千骑兵——不曾见过,但他如今正在来太原的路上,试图救我—————-不曾见过,但他却为我解决了纠缠我十多年的疑惑。



    晋王爽朗一笑,“即便不曾见过,但我知,朝烟登基,赵无眠辅佐在侧,定比洛述之强!至少,这两人永远不会拿大离的百姓与将士,来确保皇位无虞。”



    “蠢货!”乌达木冷冷一笑,“明明此前还想称帝,如今绝处逢生的路就在眼前!你却拱让人,尽数给赵无眠做了嫁衣!?”



    晋王缓缓收敛起脸上的笑容,化为一如往日的平静,他淡淡道:“是啊,当初听闻太子昏迷,



    朝烟即将入京登基之时,本王也曾对那个位子有所心动———”



    话音落下,晋王沉默片刻,而后露出笑容,



    “但这天下,有夺权失败而遭清算的晋王洛应全,却绝不会有为了苟活于世而勾结戎人的晋王洛应全!!!”



    话音落下,刺目的火光猛然自晋王与乌达木的脚下浮现。



    书房



    轰一声宛若大地破碎的巨响,轰然于晋王府响彻。



    晋王府上空的雪幕微微一顿,而后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周飞掠,太原城内,劲风四起,大地震颤,距离王府稍微近一些的屋舍窗户,竟是当场浮现裂痕,而后轰然破碎。



    那火光,整个太原城都能看见。



    太原城的天,已经变为了红色。



    太原城外,架着马车刚走了没几里路的秦书子微微一愣,感受到太原城方向的震颤,猛然回首望去。



    马车周围的王府门客也是略显惊骇,



    秦书子面容呆滞望着太原,而后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猛然以头磕地,嗓子里发出痛苦至极的嘶吼声。



    他理解了。



    晋王对他的那番话,其实只有一个意图。



    秦书子啊,带着王府内的其馀人,门客也好,家丁也好,丫鬟也好——都逃命去吧,莫要被我所波及。



    太原城门口。



    赵无眠牵着一匹买来的宝马,望着火光四起,漫天赤红的王府,面无表情。



    苍花娘娘站在他身侧,稍显错,“这是——”



    赵无眠深呼一口气,只是淡淡吐出四个字。



    “入城—杀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