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出使倭国(一)

A+A-

    朱樉也没有再什么,响鼓不用重锤,李景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行了,你我袍泽就到这里,我也就不送你了。”



    船队在港口稍作休整,然后离开了济州岛。



    “仝泉,你率快船5艘,火龙船3艘,福船3艘,封船艘,在后护卫曹国公世子。”



    “标下遵命。”



    这些战船看上去仿佛是一个个庞然大物,它们皆是魔改而成,采用了铁包木结构。远远望去,那厚重的铁甲包裹着坚实的木质船体,给人一种无比笨拙的感觉。然而,可千万不要被这外表所迷惑!



    尽管它们的速度相对较慢,无法与那些轻捷灵活的快艇相媲美;而且其配备的火力也稍显不足,难以展现出摧枯拉朽般的强大攻击力。但是,如果只是用来应对一般的浪人和海盗,亦或是倭国那些实力普通的领主们,这样的阵容和规模已然足够应付自如了。毕竟,在面对大多数常规敌人时,这种战船所具备的防御力和威慑力依然能够发挥出不可觑的作用。



    再了,巴不得出点啥事呢



    这封船是显示国威用的。史上记载:船长十五丈,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分二十三舱,前后竖五掩大桅,长七丈二尺,围六尺五寸。



    福船是大型战船,身高大,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2桅,舱3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后面都是一个个射位,兵士们举枪就可射击。舰首备后膛火炮门、六管连火炮6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乘员百人,水9人,战士55人。



    5日后,李景隆到了倭国,后龟山天皇的次子在港口迎接李景隆的船队。



    此次,倭国的南、北两位天皇均获取到了一则重要消息:大明派来的使臣并非等闲之辈。这位使臣乃是曹国公的世子,同时还是明军的将领!要知道,即便他身上的那些耀眼头衔皆已被削去,但他所具有的影响力仍旧不容觑。毕竟,其过往的经历与成就足以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无论是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还是在朝堂之上展现出的卓越才能,都使得他声名远扬。因此,当得知这样一位人物即将抵达倭国时,南、北天皇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他们深知,此次会面必将充满变数和挑战。



    “在下仓宫恒敦叩见大明国使臣。”



    他就是南天皇后龟山的次子,李景隆也只是微微点头,看着比自己足足高出两个头的李景隆,仓宫就剩下跪下了。



    “世子请起吧。”



    李景隆没有称仓宫为皇子或者王子,因为实在是不配。



    今天的李景隆穿的可不是文使臣那套朝服,穿的是大明军服!!!



    他那精壮的腰间左侧,稳稳地别着一把崭新的枪,其精致的枪盒由柔软且坚韧的上等皮革精心制作而成,散发着淡淡的皮质香气。与此同时,右侧则斜挎着一柄威风凛凛的战刀,整把刀身犹如一条灵动的蛟龙,锋利无比。刀鞘采用了罕见的鲨鱼皮材质包裹,不仅触感光滑细腻,更赋予了这柄战刀独特的质感。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刀柄处的刀镡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其上精心雕琢着繁复而华美的黄金纹饰,这些纹饰相互交织、错落有致,仿佛诉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使得这柄战刀看上去越发奢华与尊贵。



    再这身上的军服,李景隆按照后世法,妥妥是5美男啊,俗话是人靠衣服,马靠鞍,这李景隆的身条就是裸着那也是帅啊。



    至于长枪,李景隆没有背,作为一个将领,一个人又能拿多少武器呢,身上这些足矣。



    再看后面的使臣团,大半都是兵士,这些人要不就是江浙、福建沿海等地挑出来的,要不就是北伐战场上直接挑出来的。



    每个人都背着明式步枪,腰间还有雷,清一色的牛皮战靴,都是5的标准身高。



    这都是朱标特意交代的,形象上完虐鬼子。



    “将军阁下,我们需要骑马前往都城,马匹已经为阁下准备好了。”



    着,仓宫一挥,几个武士将马队拉了出来。



    看看倭奴骑的马,李景隆都愣神了,这玩意儿到底是马还是狗。



    “世子笑了,此类称之为马?”



    李景隆没有话,就见后面的兵士从船上牵下一匹匹战马,这些马都是肩高5尺的,就这么吧,这些鬼子也就和马蹄一般高。



    这些骏马自从被运上船后,便一直被困在这狭逼仄的空间里,精神状态明显不佳。它们低垂着脑袋,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疲惫。然而,当船只终于靠岸,马蹄踏上坚实的陆地时,那熟悉的触感仿佛瞬间点燃了它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激情。



    只见一匹匹战马兴奋地扬起前蹄,发出响亮而激昂的嘶鸣声。这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宛如一阵狂风骤雨席卷而来。仓宫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眼前这群重新焕发生的战马。他不禁想起自己所骑乘的那匹马,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八嘎!”仓宫暗自咒骂道。



    “我这匹马跟条狗似的,毫无威风可言。怪不得那些明国使臣宁愿选择步行,也不肯骑我的马呢!”



    尽管心里这样想着,但他脸上却依旧挂着谄媚的笑容,不敢将真实想法表露出来。毕竟,在这种场合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得罪李景隆,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仓宫强忍着不满,闭口不言,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些矫健的战马在大地上奔腾驰骋。



    “明军,上马!”



    唰唰



    只听见一阵清脆而又响亮的皮靴与马鞍相互碰撞之声,伴随着战马不时发出的阵阵高亢嘶鸣,尽管人数不过区区百余,但那股磅礴的气势却仿佛能够排山倒海一般,瞬间便将仓宫以及其身后的众多武士彻底震慑住了。



    其实,对于明军强大的军备实力,仓宫并非一无所知。那些武士、浪人和海盗们时常会对大明沿海地区发动侵袭,他们不仅带回了大量的军备物资,还把当地的风土人情乃至战俘和普通百姓也一并掳走。



    正因如此,仓宫也曾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过那个神秘而又强大的大明帝国。此次前来迎接明军使臣团,正是他父亲的授意。然而,直到此刻亲眼目睹这支威风凛凛的队伍时,他才深切地感受到那种犹如泰山压卵般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望着眼前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明军使臣团,仓宫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突然意识到,这次会面或许并不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就在这时,李景隆那充满讥讽意味的话语传入了仓宫的耳中:“怎么,世子难道不打算给我们带路吗?”



    只见李景隆眼神轻蔑地扫过仓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要知道,他身后的这些随从当中,可有将近一半都是出身于东宫亲卫,其训练之精良、装备之先进,绝非沿海边军或是卫所兵所能相提并论的。



    “呃,将军阁下笑了”



    仓宫清楚的知道,这队明国使臣哪是什么使臣,这就是军队,就是来兴师问罪的。想到这里,仓宫低下头,眼神里有着阴狠。



    一路上倭国百姓都要迎接大明明军使团,李景隆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路上,路两边的房子就和马上的李景隆一边高。



    李景隆看着两边的木屋、木楼,再看看脚下三匹马不能同行的“官道”,陷入了沉思。



    “就这???”



    别是他了,后面的使团成员看着这景象,也都满眼不屑。



    李景隆的目光被屋内的女子所吸引。只见那女子的面容涂抹得极为惨白,宛如白纸一般,甚至让人有些毛骨悚然。而她的牙齿则呈现出诡异的黑色,与常人截然不同。再看那眉毛,有的仅仅是一条细线般粗细,有的却又如同一个的黑色圆点,显得格外怪异。



    女子身着的衣物十分宽松,其样式似乎带有一些大唐服饰的痕迹,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只是学得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罢了。



    李景隆看着这些,开口问道:“世子,我想请教一下,你们倭国究竟有多少人口啊?我听闻你们国家居然有两位当家的,这权力该如何划分呢?还有啊,本将军从那些被俘的士兵口中得知,你们的皇室好像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真正掌握大权的反而是将军和幕府。不知这些情况是否属实呀?”



    面对李景隆一连串的发问,仓宫顿时变得哑口无言。这些问题对于他来实在是无从回答。关于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他也不知道,只知道肯定远远比不上庞大的大明王朝。至于为何会出现南北两个天皇,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了好几代,具体原因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毕竟这是祖上遗留下来的传统。而当提到皇室是否只是个毫无实权的吉祥物时,仓宫更是面色难看,内心极度抗拒去承认这样的事实。



    而且李景隆这些都是俘虏口中听到的,这“俘虏”自然是倭国的武士、浪人了。



    然而,尽管心中愤怒不已,仓宫还是强忍着情绪,保持沉默。他的隐忍并未逃过李景隆锐利的眼睛,可即便如此,李景隆又能怎样呢?



    倭国大和、吉野,这里就是南朝的都城。



    后龟山天皇早已是等候多时,李景隆看到后龟山,也只是躬身行礼,并未跪拜。后龟山心有不满,可是也没有敢什么。



    现在倭国的南朝自己是天皇,也是有一定权利的,北朝的天皇是后松天皇,被幕府控制着,南朝则稍微好一点。



    所以后龟山知道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被削了公爵,也知道有大明秦王殿下的船队在一路上保护着李景隆,此时这支船队就停靠在一处岛上。



    “大明曹国公世子,派遣倭国使臣李景隆见过倭王。”



    倭王,这这个称呼不管是自己还是后松天皇,都不愿意听到,很抵触后龟山压着火气,也是微微一笑。



    自古以来,那片大地上的使臣都是头铁之人,为何头铁,后龟山一清二楚!!!



    所以现在要忍!!!



    “哈哈哈,听闻将军前来,朕翘首以盼。”



    “圣上派遣,职责所在。”



    眼前的后龟山天皇,李景隆在来之前都是做过功课的,不过见到本人,这第一印象



    一般,很一般。



    虽然身穿冕服,不过这样式和上身效果怎么都觉得怪异,再这个皇宫,真的,给自己500人,自己就能打两个来回,不带有活人的那种。



    气氛一时间有点尴尬,仓宫出来开始活跃气氛,拍拍进来了一群舞女。



    这些女人的装束比刚才路两边看到的要华贵一些,不过面部妆容都是一样的,没有眉毛,嘴唇只有一点红,牙齿黑的,满脸惨白。



    李景隆看着就有点反胃,这无处下嘴啊,尤其是那黑黑的牙齿



    “将军阁下,您请看,那为首的女子便是我的母亲大人,而跟在她身后的则是我的内子呀!!”仓宫满脸谄媚地指向不远处正在翩翩起舞的一群人,对着李景隆高声喊道。



    听到这话,李景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怪异之感。他暗自思忖着:究竟是哪一家的皇室如此不顾体面,竟然让自家的母亲与媳妇充当舞女来取悦这些外来的使臣?而且,再看看她们身上所穿的衣物,着实有些过于单薄和暴露了。只要稍微动作幅度大一些,里面的春光便能被旁人瞧得一清二楚。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那位被仓宫称作母亲和内子的女人,似乎对此毫无半点不适感。只见她们持巧精致的扇子,在人群之中尽情扭动着身躯,仿佛完全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特别是仓宫的内子,那双水汪汪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景隆,眼中流露出丝丝魅惑之意,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勾走一般。



    可就是这样不堪入目的场景,一旁的仓宫和后龟山天皇却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连嘴角都不自觉地上扬起来。他们对于自家儿媳、母亲近乎于裸奔般的舞姿不仅没有丝毫不满或羞愧之色,反而表现出一副习以为常、毫不在意的模样。



    李景隆与几位使臣看着眼前这群女子。他们心中不约而同地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真想拎上两大桶清水冲进去,把这些女人脸上厚厚的腻子给冲洗个干干净净!



    然而,除此之外,包括李景隆在内的所有人,对于这些女子竟再无其他任何冲动可言。且看她们那矮的个头儿,活脱脱就跟侏儒似的,仿佛只有孩童般大。可当目光移至她们胸前时,却又发现那里的风光似乎并不太符合孩童的特征,反倒显得颇为壮观



    宴会完了以后,后龟山天皇和李景隆聊了一会,李景隆就告辞了,要休息了。仓宫将他们就安排在了宫城之中,一来是好走动,二来更方便监控。



    “将军舟车劳顿,快去休息吧。”



    至于正事,李景隆还没有去,不急这一时。



    这次不把后龟山和后松还有那个足利将军坑死,自己势不还朝。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