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论文寄到,特邀蒋风教授审稿。

A+A-

    第2章论文寄到,特邀蒋风教授审稿。



    六月二十五号,北京大学某处教学楼。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办公室,刷着绿色清漆的铁皮木头房门大大敞开着。



    阳台而来的清凉的晨风穿堂而过,带走初夏的暑气。



    从门口看去。



    一大清早,几位四五十岁的编辑正坐在办公室里审核着来自天南地北的稿件。



    学报的编辑团队,主要是由北京大学的教授兼职担任,一共二十余人。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同时也承担着编辑和审稿的工作,以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和水准。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创刊于955年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期刊。



    坚持正确的人文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继承了北大优良学术传统。



    学报主要栏目主要有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书评等栏目。



    其中哲学研究、文史新证、中外文化交流是特色栏目。



    自从创刊以来,就一直是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与山东大学的文哲史并驾齐驱,后来还会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等国家大奖。



    在这年头,北大学报就是中文学术界的研究阵地,在这里能看到国内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老严,前段时间北师大的蒋教授写的那篇论文反响不错嘛!上周我在江城大学学术交流的时候,听到他们学校几个教授谈到那篇论文,都赞不绝口呢,看来还是研究国内外文化这个方向更吃香,也更容易出成果啊!”



    一个身材中等,生着一张国字脸的老教授中抱着一摞新稿件,从门口走了进来,笑呵呵对办公室里的严副主任道。



    这位便是北大中文系的季镇淮教授今年六十七岁,目前任职北大中文系系主任。



    其人名声不显,但却是一位文学史研究大家。



    季镇淮先生师从于闻一多先生和朱自清先生二人,著有闻朱年谱司马迁来之文录,评论韩愈论近代散文的发展王国维古史新征讲义跋,主编中国文学史等著作。



    “蒋教授毕竟是留过学的高级人才,自然擅长中外文化这一方面,她的这篇论文涉及到西方文化影响与文化入侵,她居然罕见的使用了入侵二字,引起了不少人的警惕,目前这篇论文已经递了上去,可见其发人深省。”



    严副主任点了点头,认真解释道。



    这大半个月季镇淮外出交流,倒是错过了蒋教授的讲座,对具体情况也不甚了解,因此他便简单解释几句。



    “递上去了吗难怪!



    对了,这是邮局的同志今天送来的新稿子,顺便给你捎上来了。”



    季镇淮有些惊讶的将中这一摞稿件放到严副主任桌上,道。



    作为中文系的系主任自然没有多余的时间在学报担任编辑,不过有时候也会被邀请来审稿。



    “行,放着吧,我待会儿看看。”



    严副主任点点头,他虽然是中文系的副主任,但也在学报里担任了编辑一职位。



    随着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国内学术风情渐渐开始好转。



    给学报投稿的学者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论文投来。



    作为编辑,要做的工作自然是筛选,剔除质量不够的论文,留下有新意,有质量,有研究深度的论文。



    每天要看的论文数不胜数,合格的才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论市场经济。”



    严主任翻看中这篇论文,翻了两页,皱着眉摇摇头将其扔到一边。



    过了大概一个多时,这才将头的论文粗略翻了一下,大部分都会被退稿。



    “还是看看新稿件吧,希望多出几个像蒋教授那样的学者啊!”



    严主任在一堆厚厚的论文中翻找,挑了一个字写得好的。



    黄色的牛皮纸将论文紧紧包裹住,表面上盖着北京师范大学印章以及地址。



    “程开颜听起来好像有点耳熟啊。”



    严主任看到这个名字,仰着头看向窗外仔细回想,这才想起来这个程开颜就是北师大那位有名大才子。



    念及此处,他不由失笑起来,什么时候大才子也写起论文来了



    不过封面上北师大盖的印章,那就代表这篇论文是通过了他们学校的审查。



    另外他还记起来,程开颜貌似就是蒋教授的办公室的人。



    这让他有些惊讶,“有点意思,看看!”



    脚迅速的拆开封皮,论文的真容逐渐裸露在眼前。



    雪白的纸张在阳光下泛着光晕,论文题目: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



    严主任轻声念道,这倒是符合程开颜儿童文学奖的名头。



    果不其然第一作者就是他,其中通讯作者则是他认识的蒋教授。



    “该不会是蒋教授写的吧呵呵。”



    一个念头快速闪过,又很快熄灭,他是见过那位蒋教授的,以她的风骨和孤高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而且这是儿童文学领域的论文,和蒋教授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同。



    翻开论文,严主任继续往下看去,发现这居然是一种对儿童文学划分的全新方式,创造性的将所有题材划分为了三个元题材。



    “惊艳的论题,不过还得看具体阐述。”



    他惊叹一声,收拢全部心思沉入到论文当中,他要看看这个程开颜同志,文章写得到底怎么样!



    “哗哗”



    办公室里安静的只有翻动纸张的声音,除了严主任之外,其他的几个编辑也默默埋头看着论文。



    上午的阳光从对面的墙上斑驳脱落的墙皮上悄然偏移,金色的光栅栏也随着缓缓变动形状。



    “老严!吃午饭去。”



    同办公室一个中年男人腕翻转,看了眼表的发现已经十一点四十了,连忙起身,冲严主任喊了句。



    “啊”



    严主任头也不抬的应了声,“你先去吧,我把这篇论文看完了再。”



    “什么论文啊,看的这么入神。”



    中年男人收拾着公文包,见他一幅看入神的模样,好奇的问。



    “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相关的论文。”



    “儿童文学论文这个领域都有人写还怪稀有的,写的怎么样”



    “就我看来,这篇论文大胆且极为创造性的提出了新论题: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儿童文学的类型学研究,并打破了传统体裁、题材、风格、流派等分类方式,创新性地将儿童文学作品划分为“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三种类型。



    论文整体划分为中西方两个板块,从五四运动中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稻草人开始研究。



    论据、论点的阐述逻辑链也非常规整完善,看不出什么漏洞,这是许多知名教授都做不到的事情,看得出来作者基本功十分扎实。



    难怪蒋婷教授做他的通讯作者!”



    



    严主任有些兴奋的解释道,虽然他不是儿童文学领域的学者,但都是归类于文学大类,还是能看懂一些的。



    “蒋婷教授是通讯作者,那这篇论文真有点意思。”中年男人挑了挑眉,惊讶道。



    这位蒋婷教授还在儿童文学领域有见解还真是后生可畏啊!



    “何止是有点意思,我感觉这篇论文潜力不。”



    严主任摇摇头,“待会儿找找老季问问,他经常在外交流,应该有认识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



    “这么厉害北师大哪个老师写的”



    听到严主任对这篇论文的推崇,他顿时来了兴趣。



    毕竟他在北师大有不少朋友,同学,不定就是自己认识的人!



    “程开颜!”



    严主任转过身来,不动声色的道。



    “你的该不会是北师大的那个大才子程开颜吧”



    男人张开嘴,愣了半分钟,这才满脸惊愕的问。



    “就是他!”



    严主任点点头,有些好笑的。



    “天啊!这个程开颜还真不可觑!”



    男人感慨道,心中默默消化着这个消息



    



    中午吃完饭,严主任在办公室找到季镇淮教授。



    “他就是那个写芳草的年轻人”



    季教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芳草这部他看了许多遍,虽然略显稚嫩,但文风十分惊艳,带着年轻人的热血与活力。



    这个同志还搞起了学术研究



    还真是令人惊讶。



    “是啊就是他,这篇论文涉及到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老季你有没有认识的相关方面的学者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国内实在太稀少。”



    严主任沉声问道,正因为他不是儿童文学领域的研究者,他对这篇论文的评价就做不到专业且全面,需要更加专业学者来审稿。



    “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嘶,让我想想。”



    季镇淮教授也有些头疼,这个领域国内研究者太少了。



    另外他自己是研究文学史的,跟儿童文学不搭界啊!



    他抓着所剩不多的头发,思索道:“我去年在浙江交流的时候,好像遇到一个杭州大学的教授,好像就是搞儿童文学研究的,叫蒋什么来着蒋风!对,就是叫蒋风!”



    “那我立刻写信邀请蒋教授到bj来审稿!”



    严主任拍板决定下来。



    



    在956年的夏天,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在著名的西子湖畔诞生。



    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第一所没有任何学校做教学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高等院校。



    杭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先辈们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学校筹建工作,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不的挑战。



    后来搬迁到金华,经过多次改名,最终才成就现在的浙江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学院,林荫遍地。



    三四个女生坐在亭子里,吹着风看着书,好不惬意。



    她们是金华一中的高考生,现在临近高考,又是假期,她们到这边来提前看看学校。



    一个女生默默打量着四周,目视的不远处,正是学校的操场。



    场地简陋,且午后的阳光炽热,但也抵挡不住男生们在操场上打篮球的热情。



    “哎!那边的建筑好像有点奇怪啊,儿童文学研究所”



    一个短头发,皮肤有些黑,脸上还挂着些许青春痘的女生好奇的指着,就在亭子不远处,坐落着那栋四层老楼问道。



    “那里就是浙江师范学院在蒋风教授的带领下,于9年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所。



    当时还登上了许多新闻媒体,夸赞这个开创性的研究所。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研究所却渐渐消失在人们眼中,也没出现什么大的研究成果。”



    另一个戴着眼镜,看着有些文弱的女生解释道。



    “原来是他啊,我听我在杭州大学的表哥过,他是国内第一个带儿童文学方面中文系研究生。”



    第三个女生恍然道。



    这时候亭子林荫路上,一个中年男人,步伐轻缓的走了过来。



    “蒋教授好!”



    三人见状立刻脆声喊道。



    “你们好,你们好。”



    男人笑着回应,他戴着一副眼镜,身材削瘦,穿着一件白衬衣,衬衫的下摆扎进腰带之中。



    即便是五十多岁了,看上去依旧风流倜傥,潇洒自然。



    这位正是杭州大学教授,浙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蒋风。



    也是未来的儿童文学史研究大家,国际两大儿童文学奖之一格林奖的获得者。



    “蒋教授,我们是金华一中的学生,能跟您到研究所参观一下吗”



    短发女孩大胆的。



    “可以可以,来吧。”



    蒋教授里拿着一封信,如沐春风的笑着。



    最近他心情不错,历经一年半编写的儿童文学概论初稿总算完成了,估摸着再过一两年就能出。



    八十年代著作出,不像那样容易。



    从成书到出,多方游走,没有一两年办不下来。



    更何况他这本概论,是教科书性质的书,审查就更严格了。



    他带着几个女生一路走到研究所,所里没有什么人,一路参观后,送走几个女生。



    蒋风教授这才坐回到办公桌上,打开新收到的信件。



    寄件人: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bj市海淀北京大学



    “蒋教授你好,我是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严编辑今日编辑部收到一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论文,拿定不下,知您是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知名学者,在这里,我代表编辑部特邀您来bj帮忙,参与论文审核”



    “北京大学学报,收到了新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论文”



    蒋风挑了挑眉,心中来几分兴趣,看着信件中提到的论文名,呢喃道: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好大的气魄!我倒要看看你写的如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