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会议与拉壮丁

A+A-

    第226章会议与拉壮丁



    次日东城区。



    总政治部大楼。



    门前伫立着两座哨卡,哨卡之间连接着三道红白色相间的栏杆。



    八个身着军绿色制服的警卫员站在两侧,军姿站的挺拔笔直,眼睛炯炯有神,来回扫视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冷峻的脸庞在清晨稀薄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坚毅。



    警卫员们双紧握着胸前那把枪口漆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的56式冲锋枪。



    右腰间甚至还配备了今年最新设计生产的0式冲锋枪,这款枪仿造于德国毛瑟932冲锋枪而设计,可以在短短数秒之内,射出所有子弹。



    但凡有不法分子胆敢闯入,冰冷的枪口射出炙热的子弹,将其击毙。



    身后则挂着三枚榴弹,一枚信号弹,一个单位子弹等装备。



    即便是一个排的兵力,在这八人的交叉火力下,也讨不到好。



    因为这里是总政治部,是军委的政治工作关,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总政设有组织、干部、文化,宣传、保卫、纪检等部门,是解放军的四总部之一。



    地位极高,非常重要。



    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混沌”



    “羊羊肉馍”



    远处繁华的街边店,白色水蒸气蒸腾不休,各色食物层出不穷,早起的人们吃着早饭。



    远处的街道路口,驶来一辆上海牌,挂着总政车牌的黑色轿车,缓缓抵达总政门口。



    为首的警卫员看见车牌号,心神一凛,立刻抬敬礼:“首长好!”



    “同志们好。”



    车窗滑落,一个头发白,带着眼镜,气质凌厉冷硬的老太太出现在眼前,语气淡淡的回道。



    “放行!”



    三道栏杆依次打开,车缓缓驶入总政治部。



    门口的人行通道,前来参加会议的同志络绎不绝的穿梭。



    其中就有在bj市作协担任职位的大作家王蒙,他身侧还站着几个中作协,市作协以及文联的领导。



    “那位是”



    王蒙踮起脚尖看着远去的车,好奇的问身边的中年男人。



    “总政的江副部长,这次的军旅采风会议由她批准。”



    中作协的领导解释道。



    关于军旅采风的事情,早在年前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就有提及。



    这几天总政经过会议决定,通过了这次军旅采风,于是向各大文艺单位下发了通知,邀请参加会议。



    他们此次也是前来参加这次会议。



    “原来如此。”



    王蒙心中了然,又问:“有传言这次不仅军旅作家要去,外界的作家也要上前线是真的吗”



    “开完会应该就知道了,不过我想应该采取自愿。”



    领导摇摇头。



    “自愿的话,应该没多少人去,毕竟南疆前线可是真的在打仗。”



    王蒙失笑一声,关系到身家性命呢。



    不过提到军旅,他倒是想起一个人,那个子不就是从部队里出来的吗



    他会去吗



    话回来,他倒是挺期待程开颜能写出什么样的军旅作品来。



    也只是期待而已,毕竟军旅作品和其他作品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写得好其他作品,不代表能驾驭军旅这个题材。



    而且能写,不代表能写得好。



    想到这里,王蒙跟上领导的脚步进入总政大院,“看看这次军旅采风是个什么情况吧。”



    



    另一边。



    车驶入总政大楼,在侧面停下。



    整个停车区域空空荡荡的,仅有零星几辆。



    在这个年代,单位配车已经有了明文规定,但依旧只有单位的大领导才有这个资格,才敢配车。



    “下车吧,等下开会由你来主导,让我看看你写的章程如何。”



    车厢内。



    老太太中拿着柔软的黑色布料,仔细擦拭着眼镜镜片,表情平淡的对身侧女儿道。



    组织作家上前线采风,可大可。



    去年的组织规模就已经不了,今年还要继续扩大,扩大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作家上前线采风。



    即使一个地方里出两三个,那也是好几百人。



    这样一来,即便是江云霞身为副部长,也要严阵以待。



    但她愿意给女儿一个会。



    “我知道了妈,我不会让您失望,我也绝不会输给蒋婷。”



    宁秋月眼中满是自信,她紧了紧怀里的公文包,浑圆丰挺的乳儿,都被挤压得从衬衣扣子之间的缝隙里溢出。



    公文包里,是满满当当的文件。



    自从前两天从母亲江云霞这里得到应允后,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会。



    在母亲,在工作上得到认可,甚至是从国际航空总公司更进一步的会。



    宁秋月在国际航空总公司虽然是个中层领导,但没有实权,甚至悠闲到好几个月不去上班都没人知道的那种,就连下属都没有几个。



    更何况这段时间蒋婷连续两篇论文刊登,一时间和她那个便宜侄子程开颜,俨然成了学术界新星。



    这让一直以来自持身份高贵,从到大都是周围人的视野中心,自认能力不下于蒋婷的宁秋月如何能忍受。



    于是在得到老太太的认可后,宁秋月当天晚上就扑在这个计划上。



    她熬了两天两夜,这才规划好军旅采风详细计划,甚至还低头找来了在文化部工作的大嫂唐明帮忙查漏补缺。



    “你有自信就好,要不是你当初自暴自弃,被王自儒耽误了,不然你现在的成就绝对远超阿婷。”



    江云霞语重心长的道。



    “我知道了,这次就让蒋婷的侄子来帮我,完美达成这次作家前线采风任务。”



    宁秋月轻笑一声,她现在就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蒋婷那个女人听到这个消息的表情了,肯定很有意思。



    其实她也没想到,对谁都那么冷淡蒋婷,居然会因为便宜侄子而向自己的低头,接受自己的威胁。



    “你什么时候不把阿婷当做对,你就算成功了。”



    老太太没有看她,自顾自推门下车,她头也不回丢下一句,径直离开。



    宁秋月脸色一沉,默默跟了上去。



    趁着开会前的时间空档,宁秋月就在老太太的办公室里,再次将做好的计划稿通读一遍,争取做到滴水不漏。



    上午的会议,在总政四楼大会议室举办。



    邀请了总政不少部门的领导前来,此外还有中作协,bj市作协,以及武装部的领导前来参加会议。



    毕竟是涉及到前线部队、作协以及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由不得总政不重视。



    一大清早。



    整个总政部就已经像注入动力的械造物,一个个零部件转动了起来。



    各个部门的领导准备着发言稿,时刻准备上台发言。



    干事们拿好学习本,准备做好会议记录。



    上午十点,会议如约开展。



    宁秋月跟在江云霞身后,走向会议室。



    楼梯尽头不远处的走廊上。



    十多个身影正扶着栏杆,看向远处城市的景象,亦或者围在一起聊着天。



    其中一个头发白,身材微胖,看起来六十多岁的老头,引起了二人的注意。



    刘白玉。



    



    自936年开始创作,著有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长江三日、日出等,其中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获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



    未来他的长篇军旅第二个太阳获99年茅盾文学奖。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军旅作家。



    去岁的军旅采风,就是由他提议带队。



    今年重启采风,自然少不了这位。



    “老刘同志。”江云霞喊了声。



    “江大姐。”



    刘白玉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来,他的视线落在身后的宁秋月身上,“这位是”



    “女秋月。”



    江云霞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介绍道。



    “刘伯伯好,这次的采风行动和会议由我来主持,还望您多多关照。”



    宁秋月礼貌问好,又提醒一句。



    “秋月,我就叫你秋月好了。”



    刘白玉看向宁秋月,后者微笑点头,他继续:“好好加油,若是有问题随时来找刘伯伯。”



    “知道了,刘伯伯。”



    三人寒暄片刻,刘白玉又将身边几个作协的同志介绍过去。



    “这位是王蒙同志。”



    “久仰大名了,王老先生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了嘛!”



    宁秋月仪容十分得体,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笑。



    她之前调查过程开颜,这位大作家和程开颜那子关系还挺不错的。



    “宁同志笑了。”



    王蒙笑了笑。



    告别王蒙,宁秋月又和几个军旅作家寒暄几句。



    军旅采风到底主力军还是军旅作家,她作为此次采风行动的负责人,自然知道该团结谁。



    会议即将开始,众人便一一走进办公室。



    走廊上陆陆续续来人,干事们纷纷跟着领导干部们走进会议室落座。



    只见会议室最前方的墙上,已经拉上了红色横幅,红底黑色写着:



    战地风华,烽火墨韵!



    关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开赴前线,开展军旅采风行动,举办军旅文艺作品征文的准备会议。



    待众人落座,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



    只见一个三十多岁出头,容貌身材丰美,穿着一件白衬衣的女同志中拿着厚厚一摞信纸走上台前。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宁秋月环望四周,眼神中带着与母亲江云霞一般无二的凌厉眼神,让会议室里参会的不少同志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与熟悉的感觉。



    这位肯定江部长的女儿。



    许多人心中笃定。



    “我是本次军旅采风的总负责人宁秋月,在会议开始之前,大家看一下分发下去的企划书。”



    宁秋月深吸一口气,冷静道,一边将中信纸向两侧分发下去。



    领导们纷纷低头审视起来,看完后,不得不承认这位江部长的女儿是有备而来。



    “写得不错,整个计划非常仔细缜密。”



    坐在右边第三位的刘白玉满意的点头。



    其他的领导,同志看过之后也是如此。



    让宁秋月松了口气,于是会议正式开始,她按照计划书讲解起来,“本次军旅采风”



    这次的军旅采风将会深入战事一线,将作家们按照人数分成队,分配到各个连队。



    为期一个月的采风任务结束,作家们创作的作品,将会经过挑选刊登在著名的纯文学杂志解放军文艺创办的军旅采风作家专号上。



    同时总政,文化部以及中作协将联合举办军旅文艺作品征文大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这一次奖励丰厚,光是三等奖就有五百的现金奖励。



    此外一等奖现金奖励更是有一千元,甚至作品还能改编成电影。



    奖励丰厚,这是宁秋月在上一次军旅采风中吸取教训,改进的一个点。



    宁秋月一边讲解,一边回答



    不一会儿,一个多时过去了,会议基本告一段落。



    宁秋月咳了咳因为长时间话,而有些干燥的嗓子,她低头喝了口水,“各位领导们,同志们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没有了。”



    会议室里众人纷纷摇头,企划书以及这位宁同志讲的已经够详细了。



    “那接下来的半个月用作动员,同时下发通知到各省市,各大文艺单位,尽力配合。”



    宁秋月看向许久没有出声的母亲,拍板决定下来。



    会议结束后,众人没有立即散去,而是在走廊上,会议室里议论纷纷。



    “只要获得三等奖,就有五百块的奖励,一等奖还有改变电影的会,这奖励也太丰厚了。”



    “去年的采风可是毛都没有一根。”



    “奖励很丰厚,但危险也是真危险,毕竟是深入到战斗一线,万一被流弹”



    有人跃跃欲试,有人有些担忧,神色不一。



    王蒙也是如此,他站在作协的领导身边,“那明天就下发通知,虽然这次是自愿参加,但是要是作家人数太少”



    “想来这位宁领导不会善罢甘休吧”



    中作协的领导,苦笑一声。



    经过这次会议,他基本上可以看出来这位是什么样的人了。



    还真是和那位江副部长如出一辙的性格。



    上面领导一句话,他们就得跑断腿。



    作协领导叹息一声,“尽量动员到位吧,光是咱们bj的作家就不少了,另外文讲所还有不少青年作家在学习呢,年轻人的兴致应该高一些。”



    “那回头我去问问。”



    王蒙点点头,他在文讲所和北师大合办的作家班里讲过不少课,认识他们。



    此时,一阵香风袭来。



    王蒙下意识抬头,只见刚才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宁秋月走了过来。



    “我记得没错的话,王蒙老前辈和这两年以来最负盛名的天才作家程开颜关系极好,堪称忘年交吧”这女人俏脸笑意吟吟,语气十分轻松的。



    “程同志才气惊人,不拘一格。”



    王蒙面带笑容,宁秋月认识程开颜不奇怪,现在的程开颜已经挺有名气了。



    只不过他对这个女人的到来,有些奇怪。



    果不其然,下一秒。



    宁秋月就露出獠牙,柔声道:“如此青年才俊,怎么能错过这次军旅采风。



    这位程开颜同志的作品我很是喜欢,还望王蒙老前辈一定要将这位才子拉到我们军旅采风队伍里来,想来这样热血喷薄的年轻人应该会踊跃参与才是。”



    “宁同志何必如此,军旅采风一该采取自愿。”



    王蒙眉头皱起,毫不客气的。



    虽然不知道这宁秋月和程开颜有什么恩怨,但以他王蒙在文艺界的地位,丝毫不惧这位的权势。



    “原来他不想去吗



    我们又不会让作家拿着枪上战场,这有什么好怕的



    对不起,我还以为他这样的年轻人应该不会害怕这些事情才是。



    但是我已经将程开颜同志的名字递了上去,您也不想程开颜同志受到处罚吧或者落得一个贪生怕死的名声吧”



    宁秋月眨了眨眼,神情看着有些委屈巴巴。



    不过王蒙能看到的是女人的嘴角上扬,带着异常恶劣的笑容。



    好恶劣的女人。



    王蒙眉头紧皱,沉默许久,沉声道:“你不要太过分了。”



    “这有什么您还没去问呢,您要不去问问程同志,我想他会答应的。”



    宁秋月拧身离去,如瀑的头发在空中甩出一个弧度,头也不回的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