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投稿与报道

A+A-

    第25章投稿与报道



    两天后。



    贫瘠无趣的周末过得相当漫长,程开颜所期待的事情并未发生。



    一连两天,心中期盼的刘晓莉与蒋婷二人并没有过来看望他的意思。



    程开颜想或许是太忙了吧,但只是忙里偷闲过来瞧一眼的时间都没有嘛



    “忙,都忙,忙点好啊!”



    程开颜百无聊赖的躺在卧室的木头床上,身体呈木字型四仰八叉的样子,活像一个空巢老人。



    他将脑袋偏着看向窗边。



    泛黄老旧的书桌和书架堆在一起,在阴天较为柔和的阴亮光线下。



    玻璃印的窗户被风吹动,随着合页开阖,发出摩擦的吱吱声。



    一进院里时不时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



    耳边格外安静。



    现在是一九八零年九月二十八日的上午七点半,距离国庆节不足七十二时,可怕的是程开颜还没起床吃饭。



    “该换药了。”



    堂屋,徐玉秀走了进来,倚在床头的桌子上吩咐道。



    “哦。”



    程开颜懒散的应了声,将衣服脱了,很是熟练的翻了个身。



    徐玉秀拿起桌上白瓷罐药膏,走到床边,心疼的看着程开颜赤裸的后背。



    只见后背的血痂依旧分布在他的脊柱和背部上,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部分。



    厚重的黑灰色血痂的边缘,这段时间已经微微翘起,露出淡粉色的新肉。



    大概再有一周,就能完全脱落。



    至于其他部位的伤口,划伤,枪伤已经愈合,只留下一个印子,好在清水姐给的药膏很有效果,不仅加快伤识愈合,还有祛疤的作用,这些印子过段时间就会好了。



    “差不多要好了。”



    徐玉秀将药膏抹进血痂边缘底下,让药膏尽可能的触碰到新生长的肉,柔声解释道。



    程开颜嗯了声,他看不到身后的伤势情况,只能感受到清凉刺骨的药力往皮肤底下钻,血痂底下发凉发痒。



    这大概是在加快愈合,生出新肉的迹象吧。



    “最近晓莉和你姨平时没来”



    徐玉秀一边上着药,一边语气看似随意的问了句。



    “没有,都在忙,这么多天在南疆,bj这边的事都多得堆起来了。”



    程开颜摇了摇头,解释道。



    “也是。”



    徐玉秀心中暗叹,神情若有所思。



    老话知子莫若母。



    她将程开颜从拉扯到大,如何看不出来这段时间他在想什么。



    五分钟后。



    徐玉秀上好药,撕了一节纸将擦干净,笑着:“等十分钟吸收干净,再把衣服穿上,自行车我给你留家里,出去走走吧。”



    “哦。”



    程开颜平静的应了声。



    “对了,路上注意安全。”



    他的平静让徐玉秀有些意外,但她没有多什么,只是叮嘱了几句。



    年轻人之间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好了。



    “算了,我就不用车了,我坐公交。”



    “也是。”



    



    十分钟后,药力吸收干净,背后满是清爽。



    母子二人相约出门。



    迈出四合院,沿着胡同的砂石路朝着外面走。



    到了大路上,徐玉秀骑着车带着程开颜直奔灯市口,两人在摊上买了两碗面吃了,便分头离开。



    “中午回来吗”



    临别前,徐玉秀问。



    她知道程开颜大概率是去找晓莉,或者去找蒋婷,这三人之间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竟然生分了,儿子伤成这样,居然一连一个星期都没来探望。



    “不回吧,下午放学我再来找你。”



    程开颜摆摆。



    “行。”



    徐玉秀塞了两张大团结给程开颜,就进学校上班去了。



    “先把稿子寄了再吧。”



    程开颜把钱塞兜里,转身朝着附近的邮局走去。



    采风征文大赛已经开始,早点寄过去,早点刊登拿稿费,芳华三卷,字数在十六万字左右。



    因为是军旅作品,解放军文艺的稿费标准会给多少,程开颜不清楚,大概是千字八九块钱吧,也就是一千多块钱。



    另外这次军旅采风因为危险系数高,有生命危险。



    因此采风征文大赛的一等奖奖金也给的高,足足有一千块钱,就连全国短篇奖也只有一百块钱奖金,因此吸引了很多作家参加。



    就是不知道这稿费和征文的奖金,两个能不能一起拿。



    “加起来两千多,再一合计,存款都赶上万元户了!”



    程开颜眼中闪着光彩,八十年代初的万元户啊!



    这可太少见了。



    看看能不能买套大房子吧。



    他心中憧憬着,脚下步伐也加快了频率。



    不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一家邮局。



    熟悉的商标,门口排着取钱的队伍。



    右边,有个生着锈迹的绿色邮筒静静地伫立在路灯下。



    两个扎着羊角辫,头上插着土气发卡的年轻稚气女孩站在邮筒前,踮起脚笑嘻嘻的往里面塞信。



    “丹丹,这次再被退稿,我们可就不陪你来了,都来了好几次了,还想着等你发了稿费请我们吃饭呢,结果倒好,每次都被拒。”



    其中一个偏黑的女孩,对垫着脚寄信头发微卷,穿着淡黄长裙的女孩抱怨道。



    “别生气了,等会儿我请你喝汽水儿成不成”



    名叫丹丹的女孩将信塞里面,回头讨好道。



    “行吧。”



    依依听见汽水,下意识咽了咽口水,不争气的点头答应。



    “嘻嘻。”



    宋丹丹得意的笑了笑,拉着好友依依正要回头,陡然一个清瘦的青年出现在眼前让她愣了愣,很快便忍不住惊呼出声来!



    “呀!”



    宋丹丹陡然的惊呼声,差点让身边的依依姑娘吓了一跳。



    “这这不是程开颜程老师吗”



    “写情书的那个程开颜”



    依依姑娘也连忙抬眼看去。



    二人呆呆的愣在原地,眼睁睁的看着程开颜将厚厚一沓信封塞到邮筒里。



    邮筒扑通一声之后。



    那人直直的扬长而去。



    “他怎么走了”



    宋丹丹望着那个背影,抓狂的喊,自己还没找他要签名呢。



    “人家又不认识我们,肯定占了啊,况且程老师看着就感觉比较冷淡。”



    依依姑娘想了想解释道。



    “你程老师会不会和我们一样寄的是稿子我刚才听到扑通一声,肯定是长篇!”



    “有可能,好期待程老师的新作品啊!”



    “我也是啊,好期待,该不会是爱情吧肘!今天运气真不错,咱们去买汽水儿,买冰的!”



    “哇!你太好了丹丹。”



    



    



    这边程开颜朝着印象中的公交车车站走去,他打算乘车去北师大瞧瞧。



    他路过报摊时,听到一群人在聊着天。



    “嘿!听了吗南疆那边最近打了个胜仗,报纸上都在歼敌四千,俘虏数百,是今年最大的战果呢。”



    报摊摊主翻看着里的报纸,兴奋道。



    “早就该狠狠给他们一个教训了,畏威不畏德的猴子,早些年我们还帮他打美国佬,现在反过来打我们。”



    一个穿着蓝色工人服的中年男人恨恨的。



    “嗨!还不是有苏修在后面撑腰,不然早给他打垮了。”



    另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师,不屑一顾的道。



    三个人站在报摊前聊得不亦乐乎,就连上班都暂时忘记了。



    可能不论是哪个时代,中年男人之间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国际局势,战争话题。



    “这还不算啥,你们看看今天的解放军报,这才叫离谱。



    军旅采风你们都知道吧,上个月刚登上了文艺报的消息。



    你们看,解放军报上居然有个采风的作家在前线战场上立下了泼天大功,这场大捷的关键人物就是他!”



    摊主眼中满是震惊的,她连忙将头的报纸往三人中间一放。



    “作家在前线上立下了大功”



    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怎么就这么稀罕了



    这种事情恐怕只有建国前有吧



    文武双全啊这是!



    其余二人挑了挑眉,心中惊讶不已,连忙低头看去。



    只见报纸上写着:



    “笔锋化剑书忠诚,战地作家显神威!



    ——记作家程开颜同志南疆前线采风期间,英姿勃发,骁勇善战之英雄事迹。



    本报特讯:



    在南疆战场的硝烟中,有这样一位原本握纸笔的年轻作家,以智慧和胆魄书写了一段战场传奇。



    知名作家,大才子,采风工作组副组长程开颜同志,在深入前线采风期间,不仅用文字记录战火中的英雄史诗,前线采风期间,骁勇善战击毙数十名敌军。



    更在危急关头协助部队获取汇报紧急军情,更有急智炸毁敌军前行必经铁索桥梁。



    九月二十日,南疆军区庆功大会上,程开颜同志被授予个人一等功,集体一等功,南疆首长更是亲自颁发战地文艺先锋荣誉称号!



    其事迹被zyjw高度赞扬,成为军民融合、文武双全的模范标兵,战斗英雄”



    写完,一张彩色照片出现在眼前。



    一个面容俊美,脸色苍白的年轻男人躺在病床上对着镜头笑。



    



    “嘶!”



    “居然是真的!”



    “这个程开颜同志我好像知道!这是咱们北京城有名的大才子,他好像我们王府井高中毕业的!”



    戴着眼镜的老师忍不住把报纸抢过来,仔细看着照片,心中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个名字,这个模样,这个身份。



    他再三思索之后,终于确定这个程开颜就是他们学校的毕业的学生。



    何曾想他们学校竟出了这么一个人物!



    



    不远处,程开颜站在路边听了会儿,面色淡然的转身离开。



    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抵达公交车站,等了会儿就坐上了开往北师大的车。



    “哎哎,都听了吗南疆那边打了胜仗”



    车上人满为患,程开颜听到不少人正在激烈的讨论这场发生在南疆的这场大胜仗,以及自己的名字。



    自古以来前线战事就是天大的事,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人的心。



    更何况是一场大胜仗,今天的解放军报用了所有篇幅,对南疆战事进行专题报道。



    这份报道一出,顿时吸引了全国上下无数人的注意。



    而此时,许多人也不经意间记住了程开颜的名字。



    



    北京师范大学。



    程开颜站在东门门口,看了眼两只大狮子在阳光下屹立不动,就径直走进校园。



    阔别已久的校园依旧如故,通往校园深处的水泥路被两侧枝繁叶茂的胡杨树在阳光下摇曳着金绿色的树影。



    看向远处的教学楼,一个个窗户里隐约能看到教室里学生上课以及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身影。



    “好像是新学期了大一的新生都入学了。”



    程开颜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原来不知不觉就到了九月份底,眼看着90年都过去了一大半。



    “也不知道她在霓虹过得怎么样了”



    程开颜心中闪过一个念头,又缓缓摇头,朝着办公室走去。



    一路通畅,在路上遇到几个认识的老师,其中就有熟悉的韩兆琦老师。



    程开颜和他们打了打招呼。



    韩兆琦关心道:“程开颜你回来了,伤势好了没”



    “快了,蒋教授在办公室吗”



    程开颜问。



    “蒋教授啊,她还在上课,我记着好像在教一栋二楼给作家班的学生上课,上的什么我倒是忘记了。”



    “谢了。”



    “没事。”



    韩兆琦顿了顿,又问:“对了,问你个事,报纸上的真的是你吗也是在那个时候受的伤”



    “嗯,算是吧。”



    程开颜神色平静的点头。



    “还真是啊,老实我们看到这份新闻都吓了一跳了,这下你可算是出名了。”



    韩兆琦身边的一个老师笑着道。



    “我还有事,回见。”



    程开颜招呼一声,快步离去。



    一路抵达教室。



    终于在二楼中间的教室看到了讲台上正在上课清冷身影。



    白衣黑裤,浅跟凉鞋。



    持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字样,挺拔的玉背格外动人。



    但堂下学生无人胆敢直视,生怕被蒋教授身上那股彻骨的冷意冻结。



    “晓莉姐还情有可原,但姨又是因为什么呢难道真是因为太忙了。”



    程开颜站在阳台上,凝视着女人婀娜的背影,陷入沉思。



    却不知教室内书写板书的蒋教授仿佛有着感应一般,下意识回头看了眼,又很快转回来继续上课。



    此外,教室里还有其他人也注意到了许久未见的程开颜。



    几分钟后,下课铃声响起。



    将程开颜惊醒,他看向教室。



    叶辛蒋子龙还有王安忆等人,早已经注意到他,这会儿下课,便冲他喊了声,“开颜!你的伤好了没”



    “快好了。”



    程开颜顺势走进教室,一行人都围了上来。



    经过这段时间,蒋子龙王安忆等人的回忆和传播,程开颜在南疆的事迹在整个班上都传遍了。



    而今天新闻消息一出来,原本还有些质疑的学生们不得不相信这就是事实。



    “恭喜啊,开颜,这下算是真正成名了,战地文艺先锋啊,全国上下都没多少的荣誉称号啊!”



    蒋子龙笑着祝贺道。



    “恭喜恭喜!”



    其余人见状也纷纷笑着祝贺。



    程开颜笑着寒暄一会儿,可心思不在这里,眼里的余光早已经飘向最前方。



    只见戴着金丝眼镜,浑身散发着冷漠气质的知性教授,就这么静静坐在讲台上,葱白纤长的玉指捻动书页翻看,像是不曾注意到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