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政治影响
A+A-
第35章政治影响
“五哥,你就别犹豫啦!”
“秦天瑞那子收复了扬州城,勋贵系全部行动起来,欲一鼓作气收复南京。
自大战爆发以来,人家一路高歌猛进,我们却在这边磨磨蹭蹭。
时间长了,朝中那帮家伙,怕是会认为我们辽东军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
施请忠愤愤不平的道。
同样是将门世家,他们这些九边将门,比起勋贵子弟还是差的远。
他们在边疆厮杀,升官速度居然赶不上国内镇压叛乱。
因为迟迟拿不下徐州府,现在外界对辽东镇的实力,也产生了怀疑。
许多军事常识乏的文官,单纯从战绩衡量实力,认为他们战斗力不及两广六镇。
如果再不做点儿什麽,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在朝中那帮官员心目中,他们的战斗力连江西兵都赶不上。
理由都是现成的,人家江西第一镇能够孤军深入夺取扬州城,他们连徐州的叛军都搞不定。
解释没有意义,攻取徐州的难度,只有懂军事的人才明白。
皇帝和百官只需要胜利,至于是怎麽打赢的,他们根本不关心。
一旦观念成为共识,辽东镇现在享受的优待,都会在未来消失。
往后再想和朝廷谈条件,难度系数将直线上升。
“老九,你都一把年纪的人了,怎麽还是这麽不稳重!”
“收复南京之事,我们肯定要参与进去。
只是辽东镇不擅水战,现在南方各省的水师,全在勋贵系中,
想要渡江,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
叛军日薄西山,朝廷平定叛乱,只是时间问题。
前面的苦战,都是勋贵一系打的。
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人家凭什麽让我们掺和进去?
何况想要参与收复南京,还必须先攻克徐州,大军才能放心南下。”
施靖林当即训斥道。
军功那玩意儿,除了李牧那个另类外,没有人嫌多。
勋贵系的大佬们,现在不缺军功,架不住下面的弟缺。
那麽多勋贵子弟,都指着收复南京的大功,封妻荫子。
他们加入进去,纯粹就是分蛋糕的。
辽东镇战斗力强悍,仅限于北方。
到了江南水乡,十分的战斗力,顶多还有五六分。
眼前的徐州府,也是一条拦路虎。
前面他们可是计划着,攻克徐州后夺取淮扬二府充当驻地,狠狠的从地方上捞一笔。
怎奈叛军知道徐州的重要性,调集了大量的军队死守城池。
为了尽快拿下徐州府,他们不惜拉上了山东丶河南的官军强攻城池。
付出了惨痛代价,依旧没有能够拿下城池。
“五哥,你就是太过瞻前顾后。
之前的徐州难打,不等于现在的徐州也难打。
丢了扬州府之后,南方的各省的官军,直接从海上登陆两淮。
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州府,叛军通通守不住。
丢了这些州府,徐州就是一座孤城,坚守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勋贵系肯为大军提供给养,我们都可以绕过徐州城,直接参与收复南京之战!
勋贵系那边,无非是条件的问题。
大家都是武将,他们想对抗文官集团,还需要我们的支持。
虽然我并不认为勋贵系,能够在朝堂上压制住文官,但并不妨碍许诺支持他们。
勋贵系冲在前面对抗文官,对我们来,也是一件好事。
武将若是能够抱团,哪怕仅仅在某些事情上统一立场,都能够在发挥重要作用。”
施靖忠愤愤不平的道。
在大虞朝混,武将也必须学会玩儿政治。
以往的时候,施靖忠经常以莽夫形象出现,但那是演给外人看的。
辽东系中施家一门独大,若全都是文武全才,朝中百官和皇帝都别想睡好觉。
论起对部队的控制力,辽东系可比两广系严密多了。
同为大虞最强大的军事集团,李牧带出来的两广系,纯粹就是勋贵大联盟,
靠勋贵集团的支持,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能够诞生那麽多高级将领,也是人家背后力量,自己在进行运作。
李牧发挥的作用,更像是老师带学生,毕业就各奔东西。
对外的时候是一个团体,内部实际上也分成了多个派系。
几乎每一家老牌勋贵,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山头。
这些大山头,都可以直接和皇帝对话勋贵系大佬更是各家轮流坐,一旦出现一家独大的迹象,皇帝就会搞政治联姻。
嫁一位皇室公主过去,用宗室不得干政的理由,断掉嫡系继承人的仕途。
倘若这家的优秀子弟多,那麽就多嫁几位过去。
皇帝的女儿不够,还有藩王宗室女子。
联姻完成,就主动交出兵权,这是双方取得的默契。
有老祖宗留下的现成办法,皇帝对勋贵们的忌禅,相对更少一些。
一众勋贵大族,祖上基本上都和皇室联过姻。
辽东镇则不一样,军中主要将领任命,全部都是他们施家一操办。
军中高层将领,基本上被他们垄断。
这样的玩法,朝廷想不忌惮都难。
权势到了施家这种地步,向后就是万丈深渊,只能勇往直前。
“罢了!”
“你想要尝试,那就派人和勋贵们接触一下,看他们是否有诚意。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拿下徐州府,证明自己的实力。
传令下去,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在五天内攻破徐州城!”
施靖林一脸无奈的道。
勋贵们只要不傻,就不会和他们合作。
哪怕真要合作,也是互相保持默契,而不是直接接触。
锦衣卫和东厂的战斗力下降不假,但不等于人家就是死人,什麽情报都不搜集。
一旦让皇帝知道,国内的两大武装集团合流,那是要出大事的。
明知道没会,他也无法拒绝。
施靖忠的话,代表了族中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想法。
能够看出事情本质的,只有极少数人。
京师。
“好!”
“秦天瑞,真乃国之栋梁!
传旨,加封秦天瑞定国将军,赏:上等良驹一匹丶金百两丶布五十匹——”
看着中的捷报,龙颜大悦的永宁帝,当即给出了封赏。
如果不是理智占据了上风,他差点儿下旨,让秦天瑞承袭兴国公的爵位。
按照惯例这种祖传爵位,以秦天瑞的功绩,现在完全够资格继承。
然而有资格,不等于就能袭爵。
国公这种层次的爵位,落在一名实权将领身上,那意味着又一名顶尖勋贵诞生。
最近几年,勋贵系的发展势头迅猛,他这个皇帝需要考虑权力平衡。
扶持勋贵对抗文官,或许在先帝朝是认真的,但在永宁帝这里仅仅只是恐吓文官集团的段。
真要把勋贵集团扶起来,生性多疑的他,根本没法安然入睡。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宁愿新封一个爵位给秦天瑞,也不愿意让他继承兴国公之位。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
按照大虞目前苛刻的封爵制度,以秦天瑞现在的功劳封爵,只能获得一个终身制爵位。
同世袭的开国公爵相比,中间差了不知道多少层次。
这麽干不仅无法拉拢人心,还会把人家推向对立面,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那只是糊弄傻子的。
当了几年的皇帝,他非常清楚,下面的人不是圣人。
真要是断了秦天瑞继承兴国公爵位的希望,这位忠于大虞的将领,就成了不稳定份子。
大虞内忧外患,现在正是用人之际。
此时自毁长城,可不是他这位明君该乾的。
“恭喜陛下,喜得良将!”
“收复了扬州府,反贼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想来要不了多久,收复南京的捷报,就会传来。
首辅万俊辉带头拍起了马屁。
以往的时候,发生这种事,御史们早就开喷。
今天的情况特殊,大家的心情都非常不错。
叛军遭到重锤,发发可危的大虞朝,突然间转危为安。
对众人来,这意味着大家暂时不需要考虑跳槽了。
理论上文官士绅,换个主子一样能当官。
可所有人都清楚,改朝换代是需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纵观人类历史,九成以上的前朝官员,都熬不到新朝建立。
除了下错注外,更多官员连重新下注的会都没有,就被人给干掉了。
天下鼎革,革的可不只是前朝皇帝,还有既得利益集团。
大家冒着诛九族的风险,跟着一起造反,可不是白乾的。
不把既得利益集团干掉,拿什麽去封赏有功之臣。
私底下抱怨归抱怨,大虞朝的官当起来,还是非常舒服的。
“哈哈哈”
“首辅所言不差,舞阳侯在递交捷报的同时,也奉上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按照他的计划,接下来将集中兵力,全力收复南京城。
朕觉得非常不错,可以予以支持。
唯一的问题就是持续征战,各省财政压力都非常大。
户部,能够抽出多少钱粮物资,支持收复南京?”
永宁帝关心的询问道。
大虞朝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现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着财政展开。
如果朝廷有足够的钱粮,根本不会有那麽多叛军。
“陛下,户部财政一直吃紧。
各地的秋税刚入库,就被拿去填了窟窿。
现在国库空空—
庞承杰本能的选择了哭穷。
当然,户部也是真的穷。
朝廷欠下的烂帐一大堆,根本不是一季秋税,就能够把坑填平的。
纵使多收十年的税款,也还不上前面的旧帐。
为了平帐,户部不得不拿和废纸差不多的宝钞予以充数。
不过这些废纸,可以用来支付官员丶宗室丶贵族的俸禄,却没法用来发放军饷。
大虞建立这麽多年,通货膨胀了不知多少倍,土兵军硬是没有增长过,还时常遭到克扣。
倘若这最后的救命军饷,都拿宝钞糊弄。
那麽宝钞上午发下去,下午部队就发生哗变,次日城头就会出现“清君侧”的大旗。
同忠义无关,纯粹是士兵也要生存。
不给人家留活路,那麽大家就一起下地狱,
“够了!”
“朕不想听这些老掉牙的理由。
没有钱粮,就想办法去筹集。
全部都要朕来处理,还有你这户部尚书干嘛?
内阁也参与进去,务必筹集一笔军饷出来。”
永宁帝没好气的道。
每次心情好的时候,总会闹出点儿么蛾子,破坏他的好心情。
在镇压白莲教叛乱的问题上,大虞朝也就前期阶段出钱出粮出兵,
随着国库耗干,先帝留下的内库被吸乾,平叛大军就只能靠地方衙门自筹钱粮养活。
南方各省富裕不假,怎奈大家被叛军祸害了一遍,一个个都损失惨重。
新收回来的州府,现在都没有来得及恢复生产。
在这种背景下,平叛大军向朝廷伸要钱,怎麽也该表示一二。
“陛下息怒!”
“非庞大人推脱,户部现在是真有困难。
朝廷欠下的债务太多,债主们都盯着户部,国库根本留不下来钱。
谷嘉熙急忙开口劝道。
作为阁臣,他和庞承杰没多少交情,现在求情全是出于公心。
更换户部尚书容易,难的是户部留下的烂摊子,没人愿意去收拾。
庞承杰抠抠搜搜的,好列把日子过了下来,
换个户部尚书上去,若是没有这份勤俭持家的能力,局势还会更加糟糕。
“陛下,谷阁老言之有理,此事不能全怪庞大人。
户部现在真的不容易,为了—”
万俊辉跟着帮忙解释道。
最近一年时间里,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体素质急剧下降。
辞官的摺子,他早就递交了上去,就等着皇帝批准,就可以跳出风暴中心回乡养老。
在这种节骨眼上,户部若是出了问题,他这个首辅就别想全身而退。
“婷!”
“别在这里叫苦,户部负责天下钱粮,就要履行其义务。
朕能够等下去,前线的大军等不起。
再给你们宽限三天,朕需要看到结果!
永宁帝冷漠的下令道。
南京之战即将开打,正是最需要鼓舞军心士气的时候,朝廷肯定要拿出支持力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