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广东之富

A+A-

    第402章广东之富



    “若不是顾念你们昔年出兵助官军平叛,如今又岂会给你们这大好会”



    广州南城外,解经傅看着这嘉靖四十四年后才加建的南关新城,顿了顿之后坚定地:“将来不会再借助尔等之力了!”



    艾德嘉已经习惯了解经傅的强势和雄心勃勃的模样。



    那时候的事与艾德嘉无关,但他知道,这位大明皇帝陛下亲自派出的大臣得没错。



    嘉靖四十三年年初,潮州饶平拓林澳这个海防道营寨里的四百东莞水兵闹饷。这饷,闹得名副其实,确实是他们已经被克扣太多。数月无银无粮的情况下,又被将官要求调动到他处,仍不补发及拨给行粮。



    于是先是哗变,而后又联络了附近贼寇、私盐贩子,以要粮为名一路打到了广州城外。



    能有这个战果,原因很复杂。总之,他们虽然攻不破广州城,但整个广东震动是免不了的。那个时候,这边的总兵正是俞大猷,但他在沿海剿倭备倭。当时的两广巡抚,又在剿另一伙山寇。最终,葡萄牙人出了一些兵“自外洋入”,再加上紧急调动的一些其他兵力,才把这场拓林兵变迅速压了下去。



    次年,广东开始营建南关新城,加强城防体系。



    葡萄牙人在这里的贸易已经享受了三十余年的抽税优惠,所以解经傅毫不犹豫地收了他们在澳门上已经建设好的不动产。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现在算是正式打了照面,开始做准备工作。



    提举广东市舶司多年,他作为沈一贯的儿子,消息渠道远比其他人广。



    刘宗周就住在府衙里,夜里是家宴,主客仅二人。



    自从皇帝在南京对重臣们先、后来又隐秘流传的消息到达广东之后,对于这里即将出现一个南都,广东尤其是广州府的官绅富户们就不太坐得住了。



    “何谈不易”解经傅反倒不是挺认可,“我看那高第街,布、蕉布、葛布、苎布应有尽有;金器珠饰,能工巧匠亦数不胜数。广锅天下闻名,茶叶独树一帜。起东,两广多山,良田不算多。苏杭重丝绸,广商大可另辟蹊径嘛。再有,南都毕竟离南洋更近,想做南洋生意的,大多还是专到广东吧那南都里,可只允外藩及官商、特允海商在那里,广州中转之便利,仍旧不失。”



    “起东,你我同科,称字便可,何须如此”解经傅也上前去与他见礼。



    今天是旧友私下交谈,刘宗周都是一心为国为民,解经傅所都是助他,并不涉及私人权位得失。



    解经傅在参谋院任海事参谋,这场暴露了广东海防道体系脆弱的兵变当然是一个研究案例。



    “弟斗胆,可否不叙官阶职差之别,仅以私交教我”刘宗周认真问道,“若皆是为国为民,应当不算兄台涉了民政吧广州府多少生民,十八甫都仰仗市舶司过日子。”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前方不远处,身着朱袍的广州知府笑着迎了过来。



    “求之不得!”



    刘宗周放下了心来,迎了钦差入城,先办了公事。



    只不过当年就遇到了母亲的丧事,因此直到泰昌四年才开始授官。如今才五六年,他已经是广州知府,当然算进步神速。



    因此厉行商税之后,广东这边反倒顺利很多。大商商,都不敢像江南那边亦儒亦商的大族一样耍太多段,更没到后来敢举火的汕头那样狠厉。



    对刘宗周这个耽搁了几年的人来,如果能够在面圣时有更多准备,当然不能再好了。



    “数百担,每日猪肉就要五六千头,还有鱼、禽”刘宗周着,“几乎家家做买卖,因而家家也都愿买用,终归就是互相帮衬,又因为市舶司既在此,日子便有盼头。”



    广东都司、广东提刑按察使司海防道、广州府衙三班,许多事都需要安排。



    两人走在前面,解经傅问了一句:“广州府人心不安,并不只是因为我没先到府城吧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解经傅点着头:“我明白你的意思。广州府分出数县为南都之地这件事还算能办,你愁的是市舶司移去南都,广州府民生因此凋敝。”



    “岂能有假”解经傅笑道,“这海贸博览会,为何要在广州办你之所急,陛下心里也清楚。”



    这第十八甫旁,就是怀远驿。



    到这里,他十分感慨:“世人只知江南之富,殊不知广东已大有富庶气象。过去不以商税为重,广东一年不过税银十万余两。厉行商税后,诸省税银之增长,以广东为最,足足多了十倍有余。今后嘛,广东固然不能天高皇帝远了,但陛下南巡到广东,正是要再助广东更进一步。因此,你不必愁。”



    “这我就不方便什么了,枢密院只涉军政。”解经傅看着他目带深意,“只能命你来任广州知府,应该是陛下和朝廷相信以你之才能担此重任。学以致用,广东大有可为。”



    譬如市。每天城门一开,第一批入城的竟是贩卖鲜的农。



    解经傅哈哈大笑:“多虑了,多虑了。我为枢密院之臣,又岂会涉民政放心,并无其余差遣。只是忝任海事参谋,自当先巡视一下沿海府县海防。”



    “钦差大人!”



    解经傅微笑了一下:“不打紧。陛下岂不知绍兴师爷之名既然能让你们听,那就是想让你们听。”



    意思是广州做生意的普及程度远胜苏杭,风格也是主打一个货物多样、薄利多销,并不像吴中那边追求暴利。



    “仲能担此重任,可见并非无因。勤慎之处,弟远不及啊。请!”



    他现在不,皇帝到了广州之后也会对他。



    沈泰鸿来做广东市舶司提举,又有他那个父亲沈一贯的亲自提醒,知道轻重。



    但有钱就能养人,一代代下去,总会根基越来越深厚。久而久之,又会与苏杭淮扬有什么两样商人毕竟是逐利的。



    解经傅笑了起来:“起东治新学颇有心得,当知凡事皆有两面。此事于广东固有危急,却也是缘。南都既设,将来海贸规模远胜如今。要售往海外之货物,难道只能尽数从各地运来况且,朝廷规划直道,前几年又大修灵渠。广州紧邻南都,难道还愁将来生计再了,南都以海贸为主,并无多少田土可耕种。即便只是供南都所需,整个广州府都不知道有多少生意可做。”



    这种情形下,统治权力最顶层的皇帝南巡到广州,又传来了市舶司要移走到南都的消息,他们都担心这背后会有什么风波动荡。



    原因在于刘宗周学问上十分有天赋。皇帝有了格物致知论后,刘宗周当然也关注这新出来的学问观点。也许因为他当时还没到三十岁,比较容易接受新观点,因此连写了数篇文章,其中还有刊载于学用朝报的。



    因此,去年刚刚虚岁三十三的刘宗周就到了广州任知府。



    “陛下圣虑周全,是我杞人忧天了!”刘宗周多日来的担忧终于得以缓解,“既如此,一心筹备,迎候御驾便是!”



    刘宗周默默思索着,缓缓点了点头,随后又叹道:“我明白仲兄的意思。自商转工,殊为不易”



    “那今日就先游一游十八甫,今夜一叙别情,如何”



    登科之时,他才虚岁二十四。在进士圈子里,这当然算是“少年得意”的。



    此时,被朱常洛点选过的徽州大盐商们,刚刚从福建进入到广东地界。



    



    解经傅提前到广州来,就是广州这里诸藩朝觐、海贸博览会及万寿盛典的军方筹备负责人。



    “我是因他那平倭策,这才又寻了寻他的其余著述。贤博编里,确实有各地见闻。陛下也读过,还命人置入通政学苑各地方书库里,以备阅用。”“往年故事,又岂会深究如何深究只要泰昌朝以来广东忠谨,就不需多虑,都回去吧。”



    当年刘瑾知道了广东有钱,随后那些年广东多苦啊。



    他顿了顿之后又道:“况且,南洋舰队虽设于濠镜澳,但有广船的底子,军舰造办厂是要设在此处的,并配军工园。”



    解经傅不同,他知道得更多。枢密院虽然不涉及民政,但这个南都既是将来可能最大的海贸门户,也是大明海师最重要的一个前线基地。规划时,皇帝自然与枢密院透过很多底。



    “这么,市舶司果真要移到那南都”



    南都是出于将来对南洋诸国、西洋诸国的战略考虑,但既然离广州如此之近,势必要影响广州府的未来。



    于他内心而言,这些西洋人毕竟还是杀了汉民。



    而两人口中的十八甫,则是西关城的商业区。西濠涌十里河道,源自古兰湖,汇入珠江。沿河两岸,自北向南就有八个码头,每个码头附近都聚为一个村镇。



    “诸位,御驾将临,广州能承办大典、为陛下贺万寿,这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沈泰鸿劝他们回去,“厉行商税后,广东殊为忠谨。市舶司在内,税银数年间加起来涨了十倍有余,广东上下自然有功无过。”



    嘉靖元年,福建、浙江市舶司一度关停,只保留了广东市舶司“一口通商”,这里更是得到爆发式发展。



    广东文教和江南还是差着档次,过去的基础也薄弱得多。虽然嘉靖年间一度成为仅存的市舶司因而财源滚滚,但从商在大明的地位低。广东商风之诚心、民风之淳朴,都只是因为如今才到达这种富庶程度不久。族中子弟能入官场者、身有功名者的比例远没有江南高,因此怕杀怕罚而少庇护。



    到了第八甫后,又折向西,只沿大观河分布。这大观河是一条运河,南北又排布了一共十甫。



    “就怕朝廷以为广东是太富庶了,这要翻往年旧账”



    这种影响里,广州府的大商富户们倒还好,无非都去南都发展罢了。但是广州府许多的门户、普通百姓,却不可能尽数去南都,他们本来也只能就近喝点广州府商贸兴盛的汤。



    有点露了富之后被盯上的感觉。



    沈泰鸿是苏州人,他自然知道其中区别。



    两人的是嘉靖元年出生的徽州人叶权。



    其中就有沈一贯的儿子沈泰鸿。



    “西关十八甫不必,南门之外,东西还绵延近十里。人烟辐辏,货贿山积,店铺无算。这都是市舶司之功。”刘宗周叹了口气,“不知仲兄可读过叶中甫那游岭南记”



    广州知府,泰昌元年的进士刘宗周。



    其兴盛,更可追溯到唐宋时。海贸一直都有,藩邦海商到了广州,往往要等到风向转变再回程,因此可能在广州呆上数月不等。宋时嘉佑年间,这里就有个海山楼专门招待外商;后来,这一带才形成了怀远驿。



    “起东若不是登科之后痛失慈母,守制了三年,不然如今也该在京里了,何必自谦”



    偏偏能保护他们的力量,远不如江南的徽商那样强大。



    而且,更是到“广城人家大俱有生意,人柔和,物价平,不但地产如铜锡俱去自外江,制为器,若吴中非倍利不鬻者,广城人得一二分息成市矣。以故商贾聚集,兼有夷市,货物堆积,行人肩相击,虽巷亦喧填,固不减吴阊门、杭清河一带也。”



    当然,皇帝和朝廷能派刘宗周到广州来,当然是要给他帮助的,这才是解经傅愿意对他这些的主要原因。



    大明驿站很多,但其中三个驿站很特别。福建来远驿、浙江安远驿、广东怀远驿,恰是三处市舶司所在,兼具开展贡舶贸易。



    在这怀远驿和十八甫一带,一时不知有多少新牙人出现,作为不熟悉大明情况的外商与大明本地之间的沟通渠道。如果一切仍旧继续发展下去,他们后来有了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其中佼佼者以“广州十三行”名留历史。



    现在他也面对着诸多忧虑不安却又不得去陪饮、因此跑到他这边来的广东地方官。



    “读过。”解经傅点了点头,“起东可是想,广州商都颇讲信誉那一段”



    知道的信息太少,当然会产生忧虑。



    “正是!仲兄博闻强记,实在佩服!”刘宗周先敬了一杯酒,随后继续道,“叶中甫屡试不第,并非什么交游广阔、声名显赫之人。一生纵游吴越,北历燕赵,东到福建,南入岭表,见闻不可谓不广。”



    这人和徐霞客倒有点像,喜好旅游,也写了不少游记,汇聚成一个贤博编。在这之中,有一篇游岭南记,对广州大夸不已。



    刘宗周大喜:“当真”



    其中就有一句感慨:广城货物市与外江人,有弊恶者,五七日持来皆易与之,非若苏杭间转身即不认矣。一时之间,广州民风淳朴、商人极讲信誉,与苏杭奸商转身不认账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正因为葡萄牙人帮了广东一把,所以才得到了许可暂住于澳门,并且市舶司给了他们抽税政策。按例应该是两成,折半只抽一成。



    “正是!”刘宗周郑重地端着杯,“仲兄教我!”



    “轲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怀远驿大大有名,因为它背靠市舶司,腹地又有十八甫做支撑。



    虽是叛兵,但那也只是地方卫所荒废,从民间选募的营兵。他们愤而闹饷,确实事出有因,只不过这都是当年的糊涂账而已。



    谁都知道学用朝报都是要皇帝过目的,刘宗周当然是简在帝心。



    他这场家宴,广州府内自然不知多少人在关注着。



    不会又像正德年间刘瑾过来,一次就捞走七十多万两银子那样吧



    刘宗周犹豫了一下,随后道:“仲兄知道,我是绍兴府人。我既然能听一些消息,自然也有很多人能听到这消息。”



    沈泰鸿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和他们的交情都不算浅,因此话也能得深入些。



    和东都不同,东都的设立本身就是要破除南京在南直隶绝对核心的局面,形成新的利益格局分化江南官绅。



    于是刘宗周十分诚心地感谢着解经傅的提前解惑,再之后就只是闲谈。



    现在,广东一年能上交税银百万余两,虽然很多都是昌明号、宗明号、市舶司这些乖乖贡献的,其余普通商人贡献得也不少。



    “仲自东莞坐海船径去香山,弟这些日子愁苦不已啊。府内诸县,人心不安。”



    “不必去广州。”吴时修道,“按福建人的法,广东敢于下南洋者,潮汕为多。今后雇选壮勇水,怕是要多在福建潮汕这里了。”



    他们这拓海团练大业,自然需要许多愿出海去博的人,而且听福建广东早已有不少人下了南洋,去了之后必定好站稳脚跟。



    广东商人缺的官场力量,徽州有!



    何况他们这是皇权特许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