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真源县令张巡

A+A-

    李光弼背水结阵,又有弓箭掩护,史思明不敢率骑兵冲锋,只能撤退几十里结营休整,并传令围困饶阳的叛军支援。



    同日,饶阳叛军五千步兵果然来援,李光弼侦知其行踪后,派轻骑数千隐藏行迹。



    当叛军在野外吃饭时,遭到唐军突然袭击,被唐军以迅雷不及掩之势耳击溃,整支饶阳叛军步兵,几乎全军覆没。



    史思明听援军被唐军全歼,大惊失色,前不能进,又没有了援军,军队士气低落,只能从常山撤军退守九门县。



    而常山九县,只有九门,藁城仍在叛军中,其它七县全部被李光弼顺利收复。



    此番交战过后,史思明深知李光弼之能,非寻常人可比,继续强攻常山郡乃是不智之举。



    并且史思明深知常山郡城内情况,于是派出骑兵,截断了太原城与常山郡之间的粮道,欲要将李光弼的唐军,困死在常山郡城之内。



    粮道被截断,常山郡城内的唐军立即就荒了,后得知在行唐县屯有粮草,李光弼立即率兵往行唐运粮草。



    史思明闻讯带军来袭,一番交战过后,唐军成功击退来袭的叛军,成功将粮草运回常山城内。



    至此,史思明与李光弼之间的宿敌对决就此展开。



    唐太宗李世民又皱起了眉头:“宿敌对决?意思是这史思明与李光弼,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会有多次交战?”



    “并且这两个人都在此次叛乱之中,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以唐太宗李世民现在的视角看来,叛军已经被唐军限制在洛阳至范阳一带,叛乱之初的精锐叛军,都已经被分散至河北各郡征战,这对唐军来是一形势大好的迹象与局面。



    最主要的是,郭子仪带领的朔方军在往北进攻云中郡(山西大同),李光弼带领的河东军驻扎在常山郡(石家庄),牵制住了史思明带领的叛军精锐骑兵。



    由颜氏兄弟领导举旗的原河北十七郡,仍然有数郡在与叛军交战对峙着。



    此时叛军的绝大多数的精锐主力,都被拖在了河北之地内。



    潼关又有二十万大军驻守,虽然大多数都是新招募的白徒兵,但此时也有老兵在带领了,战斗力可能并不是很强。



    但坚守潼关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叛军已经被困住了,形势对唐军来是一片大好之势,可为什么这次叛乱,还会长达数年之久?



    唐太宗李世民有些想不明白之中,是因为何种原因,让叛乱时间增长了那么多。



    除非叛军在此局势的情况之下,能南下江淮或荆州成功,占据了富饶的江南之地与荆州之地?



    唐太宗李世民,可是有着天策上将与天可汗之称,身在局外,观棋盘的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可惜,战争,并不是简单的棋盘对局。



    因为在棋盘之中,没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在,但在战争之中,不可控的因素,还是太多了



    却安禄山攻占洛阳后,派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精骑数千,东略诸郡,郡县官吏多望风而降或逃走。



    单父(山东单县)县尉贾贲,率令义军南击睢阳(河南商丘),斩张通晤,不久进据雍丘,聚众两千人。



    



    此时,睢阳郡太守杨万石决定投降给安禄山,雍丘(河南杞县)县令令狐潮在洛阳陷落后也同意投降。



    而真源(河南鹿邑县)县令张巡拒绝遵循杨万石的投降叛军之令,招募了三千多名民众和士兵加强了真源县的防备,准备对抗叛军。



    天宝十五年二月,张巡主动起兵出击讨伐叛贼,招募精兵千人西去雍丘,与贾贲会合。



    叛将令狐潮率数千兵进攻雍丘,贾贲出击不敌,战败而死。



    城中张巡见状,带领城中所有将士,果断出城力战,令狐潮措不及之下,被张巡击败,一路掩杀十数里。



    宋宰相文天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张巡之功不负大唐,不负江淮百姓,但。”



    “睢阳之惨烈,千古少有。”



    宋太祖赵匡胤:“食尽而食人,为天子守以抗逆贼,其忠勇,千古罕有。“



    明太祖朱元璋:“张巡守睢阳,对得起大唐李氏,对得起江淮无数百姓,却独独对不起睢阳城中的百姓。”



    天宝十五年三月,河北局势陷入僵局,哥舒翰率领20万大军坚守潼关不出,南方各郡不愿归降,叛军局势,逐渐陷入僵局。



    安禄山决定派出大军南下攻取各郡,夺取富饶的江南之地,想断绝大唐军队的钱粮供应。



    于是,安禄山让令狐潮又与叛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4万余人往东南进军,围攻雍丘,夺取睢阳(河南商丘)。



    安禄山又派田承嗣和武令珣率兵数万,南下进攻南阳郡(河南南阳)。



    南阳郡地理位置关键,它是大唐王朝在中原地区的重要屏障,攻下南阳郡,叛军便可长驱直入占据荆州各郡。



    这两路南下大军,只要一路大军取得成功,都会破去叛军此时陷入的困局。



    汉楚王韩信:“这后世大唐的叛军之中,亦是有懂得战略之人的。”



    武侯诸葛亮:“荆州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安禄山的叛军,南下夺得荆州,那这后世的大唐王朝,极可能会因此被一分为二。”



    唐太宗李世民:“这场叛乱能持续数年之久,难道是因为荆州之地,或是江淮之地,全被叛军夺了去?”



    “又或者是荆州之地与江淮之地,两者之中有一者被叛军夺了去吗?”



    



    山南节度使,南阳太守鲁炅,得知叛将田承嗣与武令珣率兵数万叛军来犯,立即收拢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各地兵马,共五万军队驻扎在叶县。



    叛军令狐潮,李怀仙等率领兵四万余人来围攻雍丘,声势浩大,浩浩荡荡,根本没将雍丘城内的张巡与数千兵马放在眼里。



    叛军令狐潮认为,张巡乃一文人书生出身,本就一真源县令,若见数万大军来犯,定然会吓破胆出城投降。



    然让叛军令狐潮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人书生出身的张巡,居然敢亲自率领千人,分数队,突然从城中直冲叛军阵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