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棘手的西南地区各种问题

A+A-

    万历十七年(59),叶梦熊到任贵州后,立即展开了走访调查。



    在调查走访中,叶梦熊发现,当地的各族民众,还有迁居而来的汉人百姓,对大明朝廷的认同感都不强。



    因为这里的汉人百姓,大多数都是这上千年的历史中,不是逃难而来的,就是被历朝历代流放而来的。



    想要推进改土归流,遭遇了层层阻碍与困难重重。



    加上部分土司的阳奉阴违,表面配合大明官府在西南地区设立州县,但私下却煽动部族民众抵制新的赋税制度,故意曲解朝廷政策,称“改土归流是要夺走百姓的土地”,



    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民众心生恐慌,拒绝登记户籍。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不屑的言道:“什么叫故意曲解朝廷政策?”



    “这改土归流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夺走当地百姓与民众的上的那将土地与权利给夺走吗?”



    百姓乙亦赞同道:“改土归流的初衷或许是好的,对王朝国家而言,也或许是好的。”



    “但是,在西南地区没有发现有大量的矿产资源时,各朝各代的王朝,可曾真心管过,可曾投入过财力去进行开发过?”



    “而西南地区如今的面貌,还不是那些一代代被流放过去的汉人,与当地各部民众,一共发展起来的?”



    “现在桃子熟了,就有人坐不住,就想借朝廷的名义,给他们谋取私利了。”



    百姓丙:“就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大明王朝就是因腐败而灭亡的,百姓们对他们的任何的怀疑与猜测,现在都是合理的。”



    百姓丁:“再,那杨氏一族在播州地区都统治了百多年,比大唐,大宋,大明的国运都还要长。”



    “凭什么,他朝廷的一句话,一个政策,就想收走?”



    



    尤其是大明的流官,在处理当地的纠纷事务时,因不熟悉当地复杂的民族关系与习俗禁忌,只能照搬大明律法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反而激化了更深的矛盾。



    比如在解决一起山林归属争端时。



    流官依据大明契约文书判定归属,却忽视了当地传承了上千年以部落传统祭祀为界的习俗。



    从而引发涉事部族强烈不满,认为朝廷官员偏袒他族,对改土归流愈发抵触。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冷言道:“看看,我的没有错吧,只要大明的贪官看上的土地,就可以凭借一纸大明文书收走,换成是谁都不愿意。”



    “要是那片山地,在从大唐时期,就归当地部族所有的。”



    “现在换成大明王朝之后,想要一纸大明文书,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最重要的是,所有被以朝廷名义收走的土地,最终会落入到贪官污吏的上。”



    



    除了土地归属之外,还有各部民众,若犯过错,均不报官处理,而是采取各部的民族长老与土司,进行判罚与惩处。



    对此,把大明王朝国家利益,视为高于一切,以维护大明王朝统一坚定立场的叶梦熊来,这是不能被容忍的。



    叶梦熊深知,这种“法外之地”的自治模式,看似维系着部族传统,实则暗藏危。



    土司们可以凭借世袭权力掌控当地的生杀予夺,不仅削弱了朝廷律法的威严,更让西南边陲成为政令难达的“化外之域”。



    



    私刑之下,有冤屈无从申诉,民心渐生怨怼,长此以往,朝廷对边疆的掌控力将如沙上筑塔,随时有崩塌之险。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继续冷言道:“叶梦熊所想的确实也不错,呵呵,但你叶梦熊,也不看看大明的朝堂都腐败糜烂到什么样子了?”



    百姓乙:“所以站在大明的角度,站在叶梦熊的角度来看,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只可惜,大明的病根,早从内瓤里烂透了。”



    “即便,他叶梦熊能整顿得了西南边疆之地,但他能管得了朝堂上那些喝人血的‘蛀虫’吗?”



    百姓丙:“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叶梦熊,也知道他在做什么。”



    “但叶梦熊最终的选择,还是大明王朝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暮色中,叶梦熊伫立在府里的回廊下,望着远处土司城寨的袅袅炊烟,指头在大明的疆域图中上划动。



    随后,叶梦熊喃道:温和派的改土归流,可时才能收到成效?



    叶梦熊的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他答案,同样温和派的作法,也不是他叶梦熊的处事风格。



    然而,对于以上的种种问题,在西南地区,在播州之地更是存在已久。



    叶梦熊在走访时,曾向当地的汉人百姓询问过。



    而祖上从中原逃到这里的汉人百姓的回答却是,汉人没有来到这里之前,这里的习俗一直都是如何。



    既便是大唐,大宋,大元,乃至到了如今大明的王朝时代,中原的朝代,都已经更换了数个,这里的习俗与规则,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言下之意,就是在,中原王朝在不断的更替,王朝颁布下达的法令政策,更是换了又变,还不如按照原来的习俗族规来得安稳。



    入乡随俗,不就好了,天下动乱了这么多年,他们也没有辜负过汉民族,他们始终都是汉人。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这是公公有理,婆婆有理,入乡随俗确实维护地方安稳的最好办法。”



    “但也削弱了中原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管辖与统治力。”



    “于百姓民众而言,大多数应该都会选择,入乡随俗的治理方式。”



    “但对于大明朝廷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然而,于大明的贪官污吏来,自然是万万不能被允许的。”



    “因为,西南地区发现了大量可用的矿产资源,万一那天西南地区有人,生出了野心,又获得了大明火器的制造工艺之后,那不就很容易就造反了吗?”



    百姓乙:“所以,这西南地区问题,对大明王朝来,就是一个相当难解的问题。”



    “这看似是两方势力在台面上进行角逐博弈,然而在暗地里,却是不知道有多股势力在较劲与争夺。”



    



    面对这些长达上千年积累下来的地方习惯与族规,即便是叶梦熊这种的态度坚决的强硬派,也找不出更符合大明国情的方法,来推进这‘改士归流’的政策。



    然在叶梦熊到达贵州的第二年,事情就迎来了转,也为强硬派带来了,他们认为最好的破局之与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