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大明腐儒强硬派的底气:大明火器

A+A-

    大明兵马在集结,朝廷正式下令讨伐杨应龙的消息传到播州。



    杨应龙虽中心早有所预感,但还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此时的杨应龙,并没有想要起兵造反大明朝廷,但大明朝廷都已经已经下令动兵了,杨应龙知道,不能坐以待毙与束就擒。



    于是,杨应龙立即召集心腹将领,并通知各族土司与各族首领,言明朝廷此次朝廷动兵显然是早有预谋之事,自己反不反抗,都会沦他们案板上的鱼肉。



    如若不反抗,必然会成为大明贪官中,随时都会被他们宰割的羔羊。



    于是,杨应龙命长子杨朝栋镇守娄山关,此乃入播州的咽喉要道,又令麾下悍将穆照在松坎一带设下伏兵,专等明军深入。



    同时杨应龙,也在各处紧要之外设下伏兵与哨岗。



    并对所有参战的人员告知,他们是在保护先祖给他们留下来的土地财产,不被官狗腐儒霸占的正义之举,这不是造反,也不是背叛大明,是对抗腐败狗官的正确段。



    



    大明神宗界。



    民间:



    有百姓喃道:“我仿佛看到了,西南宁夏哱拜之乱的情景再现。”



    旁边的百姓亦赞同道:“这不就是典型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犯的一个事件吗?”



    有百姓反对道:“虽,朝廷的腐儒贪官很多,也有很多人在借着大明朝廷的名义,行大肆敛财之事。”



    “但西南地区之事,终究是要去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维护王朝政权统一性,又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情。”



    “只是段与名义上不太好听,不太好看罢了。”



    “你想啊,他杨应龙与他的杨氏一族在播州统治了七百多年,势大根深,即便杨氏一族的每一任首领,都忠心于朝廷。”



    “但是,杨氏一族的族人呢?长此以往下去,他们杨氏族人就会认为播州之地,是属于他们杨氏的。”



    “这播州也就是他们杨氏的,这样一来,他们不就成了大明王朝之中的一方诸侯了吗?



    在这一个世里,对播州之地,对杨应龙与杨氏一族,还有大明朝廷的作法,已经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主张在这一世里,长痛不如短痛,就应该学那后世大清王朝的满人一样,直接以武力推行‘改士归流’的政策。



    也有人的认为,这是天道给出双方都能重新选择的契,是让杨应龙能与大明朝廷,真正有见识的人,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的契。



    还有的人认为,在这一世里,大明朝廷的贪污之风不改,朝廷中的腐败贪官不清除,他杨应龙在这一世里,就不要与大明朝廷进行谈判。



    看看在这场天道盘点结束之后,大明王朝乱不乱。



    因为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他杨应龙就是被大明王朝的腐儒给逼反的。



    并且有人建议,在天道盘点结束之后,他就杨应龙就应该行动起来,做好一切布置,以防重蹈天道盘点中的覆辙。



    毕竟大明的贪官污吏,只会鱼肉百姓,在他们的眼中,也只有他们利益,他们在得权得势之后,只会不顾一切的敛财,不顾一切的走私,不断蚕食大明王朝的根基。



    



    在新任四川巡抚王继光的一场令下,四川的三路人马,同时向播州进军。



    



    看着大明精锐将士,带着大明的火器出征,王继光相信,只要大明的军队一到,大明火炮对准杨应龙等人时。



    在点火一炮下去,必定会让杨应龙等人,惊恐无比,没了斗志,到时他们当中,自然就会有开门投降。



    大明火器,这就也是大明朝廷‘改士归流强硬派”最大的底气,因为李如松在平壤城之战中,就已经用于实战,并一举将平壤城的城墙给轰上了天。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我呢,后世大明朝廷的腐儒文官,为何敢如此强硬,原来是李如松的平壤城一战,以及大明火器给足他们底气。”



    百姓乙:“有没有一种可能,也就是因为李如松在平壤城的一战,才让大明朝廷中的那些官老爷们,更看重了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



    百姓丙:“这种可能很大,并且是非常大的那种,你看那重型大将军炮的威力,还有那二级火箭火龙出水的惊艳,以及一窝蜂火箭的百虎齐奔满天飞火。”



    “哪一个不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还有那叶梦熊所发明的叶公神铳,哪一件不是大杀器?”



    



    然而,蛮荒之地,终究是蛮荒之地,即便到了大明时代下,已经开辟了很多道路,以及方便两百百姓与客商进出的官道。



    但山路终究还是山道。



    四川的三路人马虽是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征的,但在出发之前,在王继光的主导下已经制定好了作战计划。



    然而,三路人马中,却只有东路军的都司佥事(正三品)王之翰部,率先带领队抵达娄山关前。



    在出兵之前,都司佥事王之翰就听过娄山关的险要,但是当都司佥事王之翰,真正见识到娄山关时,才发现自己收到关于娄山关的情报,有不少的偏差。



    同时,王之翰见娄山关城头旌旗密布,四周之地也同为险要之地,便不敢就此关前扎营,而率军后退十数与火器部队汇合后扎营。



    王之翰认为,待次日,自己将娄山关的地形摸清楚再做打算。



    



    由四川总兵(正二品)刘承嗣,率领八千精兵,并且做为此次三路大军的主帅,兼中路军主将,刘承嗣所携带火器,也是三路军中最多的一路。



    并且刘承嗣,认为自己是率军攻打的海龙屯,是杨应龙与杨氏一族的老巢。



    所以刘承嗣所携带火器,还有多门大明大将军炮这等重器,加上山道难行,其进行速度却是较慢,前面几天的行程,均没有到达事先所预定的位置。



    



    而,由参将郭成率领的西路军,从合江出发后,很快就逼近了松坎。



    参将郭成认为,自己军队配置的火器,不管是火铳,还是火炮,都是大明制式火器,不是插州地区的制造简陋粗糙的土枪土炮。



    加上一路上,并没有遇到抵抗,更有了轻敌之意。



    即使率军进入到,山势地形较为险要,丛林较为密布的地方,也只是让斥候轻装简行开路,并且没有起到很好重视。



    当郭成部的西路军,进入播州地区的松坎一带时,一支突兀破空而来的箭羽,在射中郭成部的前军将士时,正式拉开了这播州之乱的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