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新会城劝降

A+A-

    城头上巨大的爆炸,引起了城内百姓的恐慌。



    此时,杜信的学生们,也开始聚在书院,讨论着局势的发展。



    “没想到,大宋有如此强悍的武器。”



    “飞天的孔明灯,还有会爆炸的震天雷,这简直就是完美的结合。”



    “没错,飞到草原骑兵的头上,一通乱炸,再强悍的骑兵,也经不住这样的武器。”



    “我等整天研究四书五经,竟然不知道外边的世界,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了。”



    “我等不能整天活在故纸堆当中,得睁眼看看这个世道了。”



    其中一个学生忽然提议道:



    “要不,我们去”



    李星辰此时正在天上的热气球上,通过望远镜,看到城里的百姓惊慌失措,不断地乱跑,躲避轰炸,心中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民生不易。”



    此时,不由得想到杜家姐妹。不知道她们有没有成功劝杜信去劝降。



    但转念一想,这个时代,女性的话语权极低,估计杜信根本不会相信两个女儿的话。



    为此,李星辰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杜信的身上。



    劝降的事情,还得自己来。



    于是,下令集中炮火,全力轰击南门城楼,把城门楼和瓮城给轰塌。



    接下来,放出两个热气球,在城内撒下劝降书。



    主要的意思是,大宋王师军纪严明,只为光复大宋。进城之后,秋毫无犯。城内百姓不要帮助守军抵抗王师,不然那玉石俱焚之类的话。



    守城的将领韦齐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南城门楼已经被轰塌,于是征集百姓开始重修。



    为了保证守军士兵的口粮,于是勒令城里的百姓除了留下部分口粮,多余的粮食,必须全部上交。



    一时间,城内的百姓怨声载道。



    斥候把这情况告诉李星辰之后,李星辰就觉得时差不多成熟。



    但是攻城,确实会造成伤亡。



    为了减少自己的士兵,以及城内百姓的伤亡,李星辰觉得还是再等一等杜家姐妹的信息。



    于是派出斥候潜入七星书院。



    此时,杜信正在犹豫不决。



    虽然守军中的一些将领,是自己的学生。



    平时都会称呼他为恩师,但是关键时刻,能否听从他的劝谏,确实没有把握。



    于此同时,李星辰下令炮轰刚修好一半的南城门,持续给守军制造压力。



    斥候潜入的时候,杜信独坐书房,中拿着毛笔,正在犹豫是否要写信劝降自己在军中的学生。



    成功则救了百姓,不成功,那就连累家人,可能会被抄家灭族。



    斥候进来,杜信非常惊恐地站了起来。



    “你是什么人?”



    斥候笑道:“杜大人莫要惊慌。我是越王派来的。”



    “越王?”



    “正是。越王之前让您的两位千金回来,就是想服您劝降您在军中的那些门生的。为了满城百姓免于战火波及,王爷等了两天,依然没有见到有人出城投降。”



    “光复大宋,刻不容缓。王爷让我来问一下杜大人,能否劝降。如果不行,大军明日攻城。”



    杜信听了,顿时焦虑不已。



    搓着,在房间来回踱步,低头陈思,又坐下,站起来。



    想了好一会,道:“满城百姓的安危,我不得不慎重考虑。谁能确保大军进城之后,百姓不会遭到掳掠?”



    斥候不屑地道:“我宋军将士,就是来自百姓的子弟兵。怎可能掳掠百姓?王师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们都争先恐后箪食壶浆。”



    “你能保证王师进城,不会危害百姓?”



    斥候被逗笑了。



    “杜大人,您怎么,也是大宋的进士。为何如此看低王师?”



    杜信心想,王师?什么王师?之前贾似道当权,军队腐化不堪,当街掳掠百姓,强抢民女,杀人放火的事情,难道还少?



    “不是我不相信王师,只是我得对得起那些军中的学生,对得起满城百姓。”



    斥侯此时已经没有了耐心。



    “王爷还等着回话。如果杜大人下不了决心,那我就回去告诉王爷。明日攻城的时候,还请杜大人紧闭大门,以防草原人逃跑之前抢掠。”



    斥候刚要离开,杜家姐妹忽然叫住了他。



    “请等一下。”



    



    “杜姐?”斥候有点惊讶。



    其实杜如冰和杜如雪早就一直暗中观察自己的父亲,也猜到李星辰会派人到来接应。



    杜如冰走到杜信面前,再次劝道:“父亲,还写什么信?赶紧派人去把那几个将领请来,让这位军爷和他们当面谈,不就行了?”



    杜信犹豫了片刻,觉得这是个办法。



    “你先等一下。我这就让人去把我的学生请来。具体的事情,你们谈。”



    斥候笑道:“请抓紧时间。大军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攻城了。如果我在日出之前回不去,大军毫不犹豫,全面进攻。”



    此时,守军中几个军官,见到了杜信派来的仆人。



    “恩师请我们去他府上?有重要的事情?”



    几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蹊跷,但是“天地君亲师”,尊师重道之礼不可废。



    于是疑惑地跟着仆人的脚步,赶到了杜信的书院。



    “恩师,深夜请我们来,所为何事?”



    杜信指了指旁边的斥候。



    “这位是大宋越王派来的——对了,还没请教壮士姓名。”



    斥候笑道:“在下无名无姓,只有代号。在下的代号是二零八。”



    “二零八?代号?”众人一脸疑惑。



    斥候笑道:“军中保密条例,执行公务的时候,不能透露姓名。还请谅解。请称呼我的代号即可。”



    “那好,二零八,你们的王爷,能否保证投降士兵的性命安全?能否不反攻倒算?能否不追求之前的事情?”



    斥候笑道:“我大宋王师,从来都是优待俘虏。不但不杀,而且保证俘虏及家人的的生命财产。大军进城之后,一切如常。而且,我们还会增加城市规模,建设各种工坊,提供大量的活计给百姓。只要有有脚,就能养活自己以及家人。”



    接着斥候把其他城池发生的事情都另一遍。



    “清溪城、琼州、雷州、端州和广州,甚至最近的三水,都是如此。现在,只要新会能够开门投降,未来的好日子就会到来。”



    几个军官听了,仿佛听天书一般。



    “这怎么可能?城池扩建三道城墙,还有坚固无比的住宅,能够容纳几百人的工坊。这怎么可能?”



    “就是,百姓都有活计,男有活计也就算了,女人也有活计?”



    “孩还能免费读书?如今的私塾,就算康之家也觉得贵,何况贫困之家?”



    面对质疑,斥候笑道:“我的,你们不信,可以问一下杜姐。两位姐亲自参观了三水城,应当知道那边的情况。”



    杜家姐妹急忙表示斥候所都属实。



    “我们刚从三水城回来,那里的发展,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且人人都有活计,生活富足。”



    众人听了,如同天书一般。



    一个军官疑惑道:“怎可能?三水就是一个偏僻镇。”



    另一个军官也表示不相信:“三水?不是我们南边的镇?怎么成了城了?”



    在他们的印象中,三水就是个镇,贫穷落后,人口凋零。且附近盗匪横行。



    看着这些信息闭塞的军官,斥候笑道:“我们王爷了,三水地理位置优越,在江边,且靠近广州城,作为拱卫广州城的重要支点,必须发展成大城市。”



    随着东方越来越亮,斥候催促道:“天快亮了。天亮之前,我要是没有回去,越王会毫不犹豫发动进攻。你们如果没有决定好,那就只能战场上见了。”



    几人又商量了一阵,争论不休。



    有主张投降的,也有主张不投降的。



    争执不休,后来,几人忽然集体地望向杜信。



    “恩师,还请帮我们决断。”



    这一下,皮球踢回到杜信的脚下。



    “尔等从军十数载,怎能如此犹豫不决?军人当果断!”



    “恩师有所不知,我等守卫的却是东门。东门还有韦齐的副将谢皓炫。此人生性残暴,据出生于西方蛮夷,那里的人好吃人肉。我等要是举事不济,死不足惜,可是我等家人定遭此獠毒。”



    杜如冰有点听不下去了,从斥候的腰间掏出他的短管火枪。



    “你们真是窝囊。跟着我,我去把那什么谢皓炫干掉,然后开门迎接越王!”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把众人都惊呆了。斥候没想到,这个娇弱的杜家大姐,居然趁他不备,夺走了他的火枪。



    于是,反应过来的斥候,脚步一挪,瞬间把火枪抢了回来。



    “杜姐,下次莫要夺我们的武器了。这些武器都有编号,丢失了,毁掉脑袋的。再了。你一个娇滴滴的大姐,如何对付得了那些嗜杀成性的武将?”



    “我就是见不得如此优柔寡断的军人。”杜如冰气愤地道。



    斥候此时,脸上焦虑起来。



    催促道:“天快亮了。这样,我舍弃这条性命,陪你们走一遭。你们扭送我到东门去见那谢皓炫,就我是你们抓到的斥候。等他审问我的时候,我立刻将他击杀。”



    其他人一听,这个计划还不错。



    “好,那就这么办。对了,你的武器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