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密切磋商6

A+A-

    福瑞昌众人的到来,让华兴人对燕朝的了解更加深入,定居之事要想办成,还真不是州城这些官员能够决定的,甚至连府城、省城也办不成,还得大燕朝廷给出指示,



    在梁继盛心中,不管他们现在如何强势,毕竟只有区区千余人,如果燕朝铁了心要拿下他们,除了投降,还真没啥好办法。



    曹洪等人的出现,给这个无解的僵局带来一线生,要是能打通宫中关系,或许还真能解决所有问题。



    只有安稳定居下来,才能谈到未来的美好生活。



    相比华兴这边日夜商议,寻找破局渠道,曹洪等人也是紧密筹谋,如果能利用好华兴这个意外遇,大家的发财梦想很快就能变成现实。



    在和王海洋等人紧密会谈之后,施耀便返回红沙村,向曹洪汇报相关情况,并起自己失言之事,虽然有所不当,但结果却是令人兴奋的,华兴人不仅合作诚意极高,更是万事皆通,加上不缺银子,咱们这趟算是来对了。



    曹洪并未对施耀的失言横加苛责,反而认为施耀顺水推舟,显示出曹家实力,才是稳妥之举,要是咱们事事藏着掖着,哪能快速取得人家的信任。



    随后,曹洪亦将自己和梁继盛的沟通情况与施耀,认为此时时已到,只要能帮华兴人解决定居之事,各种合作项目便会水到渠成,到时候可不仅仅是发财,咱福瑞昌怕是要一飞冲天,纵横广海啦。



    



    为了能静心详谈,梁继盛邀请曹洪和施耀登上飞鱼号,直接在甲板上摆了张桌子,这样边吃边聊,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华兴这边,除了梁继盛之外,孟庆祥、岳文雍也参与其中,周向辉不在,王海洋亲自张罗起服务工作,于龙则拿着个本,准备做记录,将场面搞的十分正式。



    曹洪和施耀虽然不解,但也见怪不怪,反正华兴人的奇异举动又不是一桩两桩了,他们入乡随俗即可。



    大家的底都摸的差不多了,此时再谈,便直奔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妥善解决华兴人的定居问题。



    关于之前和李树信谈的几种定居方案,梁继盛都和曹洪交代过,反正不管怎么样,只要能让华兴集团持续发展,给个什么名头都不重要。



    曹洪的想法很直接,先不管结果如何,先和朝廷那边接上头,有曹如和江守泰居中筹谋,总比大家蒙头瞎想强的多。现在的问题是,曹洪可以进京项,华兴这边,是不是也要出些人,当面和京城权贵打打交道,这样下来,成功率也许会更高。



    派人进京?曹洪上来便出如此建议,完全出乎梁继盛等人的意料,面对陌生的大燕朝,直接去人家京城,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会谈从一开始便出现意外。



    梁继盛看看孟庆祥和岳文雍,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问起如此建议的理由。



    曹洪的理由倒也实在,如果华兴人不出现,曹如、江守泰如何会相信自己的辞。来榆林港之前,尽管黄平的天花乱坠,曹洪自己还是将信将疑,要不是诱惑太大,也不可能跑这一趟。



    要想服曹如、江守泰,甚至他们背后的乔仁发力,总要拿出足够的利益,而这些东西,显然靠曹洪空口白牙是不清楚的。按照之前福瑞昌的操作过程,显然双方都不太满意,京城那边没有撤股,也是因为投入不大,还抱有一些幻想而已。当下曹洪的信誉,还真谈不上有多高。



    



    按道理来,他们可是异国之人,没有朝廷圣旨,是不能入京的,曹洪带他们入京,那也是冒了极大风险的,其中关窍,便出在同宗同族之上,算是一个不大不的漏洞。



    来去,还是要把利益放在首位,在这方面,曹洪直言,银子是很重要,但光有银子,怕是分量还不够足。



    此话一出,众人不由深思起来。



    大家正在谋算其中利弊时,码头上传来吵闹声,李树信追了过来,坚决要求登船。



    梁继盛没有起身,而是意味深长地看向曹洪二人,孟庆祥看向岳文雍,正要开口话,见岳文雍目不转睛地盯着曹洪,瞬间明白过来,忙将口中话语咽了回去。



    曹洪轻叹一声,拍了拍施耀肩膀,示意他下船听信。



    施耀坐着没动,而是看向梁继盛,询问是否有必要将他们的谈话内容,向李树信公开。



    梁继盛点点头,表示华兴和州城相处和谐,如果不能诚信以待,恐怕很快便会迎来刀兵之争。至少当下,他们还没做好和州城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准备。如果福瑞昌方面有所疑虑,定居话题可以延后再谈,先把李树信应付过去再。



    将李树信拉入会谈,最大的坏处,便是将福瑞昌放到明处,和华兴人紧密捆绑起来,若是未来出现变故,大家只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然,这样做也有好处,那就是将州城拉进来,以后背锅的时候,还能有个同伴。如果关系过硬的话,将黑锅甩给州城,也是有可能的。



    施耀倒是想不了太深,见梁继盛话的圆滑,便知人家根本没准备瞒着州城,此时自己离开,和认怂有什么区别。



    心中计议已定,施耀随即向曹洪表示,既然自己已经参与进来,哪有中途退场的道理。



    见施耀意志坚定,曹洪才向梁继盛拱,言称兹事体大,让州城参与进来,当是稳妥之举。



    



    李树信住在村中,也没什么具体的事情,要么在村里转转,要么去工地瞧瞧,要么就在屋中看书,有时岳文雍也会过来,和他聊些州城事情,时间宽裕的话,也会拿起燕朝书籍,在李树信的指导下,看上几页,倒也能叙谈一番,增长些见识。



    今日一早,李树信在屋中看书,许久不见岳文雍过来,便自行走出院子,在村中闲逛起来。谁知转了许久,不仅没看到岳文雍,连平时风风火火的梁继盛和孟庆祥也不见踪影,心中起疑,便拉住一个华兴人询问起来。



    对于李树信的日常行动,村中的华兴人早已习惯。这位学正大人知书达理,是个非常好相处的人,大家平时有事,也不刻意对他隐瞒。此时李树信问起梁继盛等人的去向,这位华兴哥们也没在意,直接让他去码头,好像领导们在船上谈事情。



    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树信越琢磨越不对味,便朝码头方向走去,路上又问了几个人,才知曹洪和施耀也上了船,这下算是通透起来,合着是抛开自己,悄悄开起了会,当下便有些着急,站在码头上,向船上呼喊起来。



    



    听到众人所谈议题,李树信头皮阵阵发麻,自己是吃饱了撑的吗,上赶着掺乎这等破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