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安由说船2

A+A-

    场院内,大约有十数名华兴人,正围着那台大型蒸汽来回忙活,旁边的归义民工匠,只能打打下。



    汤岱没敢带着二人靠近,而是远远观察,并略作讲解。



    据汤岱介绍,这台铁家伙叫作蒸汽,其主要功能,便是用来锯木头。



    像龙骨、肋骨、横木、桅杆等大型部件,均会在此地完成切割,其效率之高,更是强出我等十倍、百倍。



    据华兴工匠所言,由这台器锯出来的型材,其精确程度,即便是燕朝最好的工匠,也难以望其项背。



    看到这里,高祥猛然发出一问。



    华兴人造的船,与我等广船,可有区别?



    汤岱笑了笑,表示华兴所造之船,依托的是佛郎规制,与广船、福船均无关联。



    白了,人家根本没看上咱们广船。



    从场院走出,三人来到码头附近,只见前方围着不少人,似乎在议论着什么。



    走过去一看,却发现长长的岸线上,距离码头边缘不远处,居然多了一道缺口,斜斜的,竟然人为开出一道抹坡。



    原属金家的那艘佛郎货船,此时就驻泊在附近。



    汤岱笑着告诉二人,再过不久,金色世界号就会被拖到岸上,作为参考模型,配合新船制造。



    再看看不远处的那艘四百料的大型广船,似乎落寞许多。



    用汤岱的话来,林辛佬的那艘旗舰,如今只能作为训练船只,在附近海面活动活动,基本派不上大用场。



    来回看了大半天,高祥心中暗自惊叹,华兴人如此作为,成本岂不高到天上去了?



    待将心中疑惑出时,汤岱只能无奈地摊摊,表示他也不清楚,反正据陆总所言,整个安由船厂,最多可设置三到四处船架,同步展开工作,若是按三月一艘的速度来算的话,费用比咱家船厂高不了多少,但规制、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待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渐渐形成规模,成本定会迅速摊薄。



    当下的造船厂,愁的不是费用问题,而是急需大量船匠前来务工,进而扩大人员规模,为将来大规模建造储备力量。



    最后,高祥颇为期待地询问新船规模,应该不会为了搞个两百料大的船只,就如此大动干戈吧?



    汤岱给出的答案是一千料左右。



    按照陆总的法,铁力木就那么高,龙骨长度最多不会超过二十米,肯定无法造出更大的船来。



    若是能找到更好的船材,华兴完全有能力造出佛郎那样的大船来。



    当然啦,拼接龙骨也没问题,但在陆总眼里,那和凑合没啥区别,未来在大洋航行,倾覆的概率极大。



    一日参观,高祥终于明白,华兴人的志向,绝非广海一隅。



    



    回到院,三人一边用些吃食,一边静候陆冠南等人归来。



    直到傍晚,才见陆冠南带着舒桐,匆匆返回。



    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白天太短,夜晚太黑,没有灯光的古代,实在是太耽误干活了。



    有归义民从屋中端出饭团,热茶,让二人先垫垫肚子。



    陆冠南倒是没啥讲究,一口茶一个饭团,吃的相当惬意。



    舒桐倒没急着吃饭,而是端起茶杯,大口将茶水一饮而尽,随后发声询问。



    看了一整天,不知有何感想?



    高祥叹了口气,表示首长们干的都是大事,我等自愧不如。



    



    关于船匠招募一事,定会尽心竭力,鼓动大匠们尽速前来。



    有钱赚,还能学到惊世本领,愿意前来务工的人群定然不少。



    听高祥作出表态,陆冠南插话表示,不要局限在船匠上面,遇到艺不错的木匠、铁匠,亦可一并招来。



    造船这种大工程,高高低低的艺人,都能派上用场。



    另外就是各种工器具,同样需求巨大。



    高掌柜除了卖船,周边生意,也要同步兼顾起来。



    听陆冠南随意唠叨几句,高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有钱真好。



    华兴人造船,完全不计成本嘛。



    聊到造船本身时,高祥颇为困惑地询问,陆总真要复刻那艘金色世界号吗?



    陆冠南笑着摇摇头,表示新船设计采用夹板船规制,但在船型上,可要比金色世界号好看的多,未来航行海上,无论是船速,还是转弯半径、借风便利度等等,都要强大许多。



    借鉴和照抄,完全是两码事。



    涉及到相关技艺,高家若是想学,华兴绝不会气、藏私。



    依着陆冠南的想法,还是希望高祥关了船场,直接来安由入伙得了。



    等把本事学到,有的是挣钱的会。



    经过一天的考察,高祥也有些意动,他自己肯定脱不开身,但弟弟高顺同样精通造船,若是能带一批人前来学习,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边高祥刚刚出想法,陪在身边的姚成林便有些发急,一旦高家关闭船场,他家的木头,又该如何处置?



    像高家这样的大主顾,可不是随便就能找来的。



    见姚成林发声抱怨,高祥连忙作出承诺,他家的船场,短期肯定不会关闭。



    新会、新宁一带,最不缺的就是造船工匠,即便纷纷前来三亚,也不会影响你我合作。



    一年两艘广船的供应量,还是要倾力保证的。



    随后,高祥又就着一天见闻,问出许多问题。



    陆冠南、舒桐交替回答,有些高祥一听便懂,还有一些,则完全不知所云。



    及到最后,高祥才蓦然醒悟,论起造船,正如汤岱所言,华兴理念之先进,绝非燕朝可比。



    



    清晨,高祥、姚成林再次来到院,发现陆冠南、舒桐等人已经去了工地,仅留下汤岱等着他们。



    一边吃饭,汤岱问二人还想去哪里看看?他会一直陪同。



    高祥看了看姚成林,表示先把正事办了,再四处转悠不迟?



    造船的事算是清楚了,姚成惠久久未归的问题,还需讨个办法,只是贸然去找梁总、孟总,是否有些唐突?



    涉及到金鸡纳树种植事宜,只能由管委会给出意见。



    听高祥出诉求,汤岱建议他们最好先找陆总商议一番,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管委会此时已搬到临兴,相比去年在红沙村,管理上要严格的多,若是无人引荐,怕是连门都进不去。



    从保亭返回榆林后,汤岱一直在安由忙碌,并未去过临兴,显然不能凭脸熟,带他们进去。



    既然如此,高祥和姚成林商量过后,决定去找陆冠南问策。



    不久之后,舒桐领着二人离开船厂,准备先去湳西农庄,向符思南寻求帮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