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九年义务教育

A+A-

    胡亥的一番操作,非但没能得到嬴政的同情,反倒是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来人,给朕取竹鞭来,朕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逆子!”



    胡亥都没会一句话,嬴政已经派人取来了一根竹鞭。



    “父皇,父皇不要啊!”



    看到那根竹鞭,胡亥瞬间想起了自己之前在赵玄哪里受到的屈辱。



    可惜,嬴政可不会同情他。



    命人将胡亥控制起来,嬴政二话没就是一顿鞭子伺候。



    “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这就回原庄,放过我吧父皇!”



    胡亥被一顿抽,哭天抢地,连连求饶起来。



    嬴政抽了半天之后,或许是累了,这才扔下竹鞭。



    “胡亥,朕往日对你太过宠溺,才导致你养成这无法无天的性格,此乃朕之过错!”



    嬴政冷冷的看着胡亥,眼神中没有半点同情。



    “往日,朕忙于政务,对你缺乏管教,直到你去了原庄,朕才知道,你到底被惯成了什么样子!”



    “玄儿身为你的皇兄,愿意替朕来约束教导你,可你非但不服管教,还敢偷跑,朕岂可轻饶你!”



    “这次算是对你的一番惩戒,若再敢有下次,别怪朕不顾亲情!”



    嬴政警告完胡亥,又看向了赵高。



    “陛下,奴才身为公子之师,没能管教好公子,此乃奴才之错,请陛下降罪!”



    赵高心思玲珑,不等嬴政话,已经是跪在了地上请罪。



    “哼,赵高即日起卸任中车府令一职,陪胡亥一起去原庄吧,开春之后,若是胡亥再无长进,你自己了断吧!”



    胡亥的一番神操作,不但害的自己又挨了一顿鞭子,连带着赵高都被撸了下来,真可谓是坑队友的典范。



    为了惩罚胡亥,嬴政特意派人,盯着胡亥,让他一步一步走回原庄。



    天可怜见,胡亥的屁股都被抽肿了,动一下都疼,更别提走那么远回原庄了。



    但是,嬴政的旨意他也不敢反抗,只能强忍着剧痛,一步一步朝着原庄的方向走去。



    赵高被撤除中车府令职位,即便是满心不爽,也只能跟随胡亥一起。



    赵玄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并没有太过意外,他早想到胡亥不会那么轻易服软的。



    不过,经过这次嬴政的教训,暂时胡亥是不敢有什么其他想法了。



    至于赵高被一起赶了过来,这个赵玄也真没想到。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赵



    高现在有父皇压着,应该不敢有什么想法,反正也还有点利用价值!”



    按照赵玄原本的打算,是准备找个会弄死赵高的。



    不过看他现在还有点利用价值,不如先榨干之后再。



    正好,自己明年开春之后,就准备扩大造纸工坊,顺便活字印刷术也可以一并推出。



    赵高的书法,在大秦还是比较出名的。



    正好缺一个刻字模的工具人,赵高被派过来正好。



    对于赵玄的安排,赵高也不敢有任何怨言。



    和赵玄之间的争斗,以胡亥的失败告终哪天,赵高就知道,自己输了。



    现在虽然被贬,最起码还能保住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另一边的淳于越也没能闲着,赵玄将经过修改之后的千字文,拿给了淳于越,让他负责抄录并教导原庄的孩子。



    “公子文采斐然,这篇千字文堪称绝世文章!”



    淳于越拿到千字文之后,便是迫不及待的熟读两遍。



    千字文通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条理清晰,虽然没有多少深刻的含义,不过用作孩子的识字启蒙读物,简直不要太合适。



    “以后,这千字文就作为学堂的教材,务必让学堂的



    孩子早日掌握!”



    “公子放心!”



    淳于越离开后,赵玄开始考虑起了学堂的事情。



    在这个时期,上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些儒生开设的学堂,想进去学习,要求十分苛刻。



    首先光是昂贵的束脩,就挡住了最底层的贫困百姓。



    除此之外,老师收弟子,还有许多要求。



    甚至有些比较看重身份的儒生,弟子若是无姓无氏,不收!



    姓氏这种东西,放到后世人人都有。



    但这个时候,姓和氏,只有那些贵族才配拥有。



    赵玄深知,大秦想要崛起,光是致富还不够,知识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因此,赵玄管理原庄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在的学堂。



    不过,光是这点规模还不够,要普及扫盲,就要普及到全国才行。



    因此,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同时,赵玄还决定,按照后世的学校,设立各个层次的学校。



    学,中学,高中,大学!



    而赵玄要建立的,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所大学。



    “要建立大学,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资源,这次必须求助父皇了!”



    一所顶尖的大学,必须要融合百家之长,最好是



    能将诸子百家的佼佼者全部请过来当老师。



    赵玄可没那么大的本事,这件事只能求助嬴政去做。



    回去之后,赵玄很快写了一份奏折,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全部告知了嬴政。



    “大学?看玄儿的想法,倒是和春秋时期的稷下学宫有点像,不过这分级层次制度,还有这九年义务教育有点意思!”



    嬴政摸着下巴,将赵玄的奏折翻来覆去看了两遍。



    “若是九年义务教育真的普及,所需要耗费的资源可不是一个数目,玄儿终归是想当然了!”



    很快,嬴政发现了赵玄奏折中的一个缺陷。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且不从哪里找那么多的老师,光是建立学校,购买书本,甚至老师的工钱,这些加起来,把大秦国库掏空怕是都不够吧。



    “此事还需再商议一番!”



    半个时辰后,嬴政召集了冯去疾,李斯,蒙恬,王贲等一众大臣准备共同探讨九年义务教育是否能普及。



    “陛下,若是这份奏折施行下去,我大秦必将人才辈出,知识将不再被贵族垄断,人人都可识字读书,十年之后,大秦将人人如龙!”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