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 河中铜鼎!

A+A-

    “寻九鼎,镇国运?”



    “玄儿,你确定你能找到周鼎?”



    咸阳宫,嬴政以及一众大臣,正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赵玄。



    农圣加封仪式迫在眉睫,所有人都处在忙碌当中。



    结果,今天一大早,赵玄突然跑了过来,并且提出了要在农圣加封仪式之前,寻到丢失的豫州鼎。



    鼎,在所有华夏人的心目中,都属于意义非凡的东西。



    九鼎同样也象征着王权至高无上,是国家统一昌盛的代表。



    因此,华夏历代王朝,上至夏商,下至唐宋,都有过铸造九鼎的记录。



    九鼎又称九州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之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造而成,分别象征九州。



    后来到了商朝,鼎也成了王室贵族专属的物品。



    并且,对贵族所用的鼎,商朝也有明确严格的规定。



    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可用五鼎,诸侯可用七鼎,而九鼎,只有天子才配使用。



    在祭祀天地祖先时,更需要行九鼎大礼。



    也正是因此,鼎在各王朝的意义也就愈加沉重。



    自从东周,周王朝衰落,诸侯强大起来之后,曾数次想要从周王室中夺走九鼎以令诸侯。



    一直到



    了秦昭襄王即位,周王驾崩,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而迁西周公于惮狐。



    后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然而,秦灭东周之后第二年,在将九鼎运回咸阳的途中,其中豫州鼎不慎落入泗水,不得其踪。



    这么多年,秦王室先后派出很多人前往泗水打捞豫州鼎,但都不得其法。



    而这一点,也成为了不少人认为天命不在秦的证据。



    如果赵玄真的能找到豫州鼎,并且在农圣加封仪式之前,将其亮出来,这对大秦来,绝对是个收拢民心的好会。



    只是,嬴政很明显对赵玄没什么信心。



    毕竟寻找豫州鼎又不比治国打仗,这就是靠人力去找的。



    大秦找了这么多年,都没找到豫州鼎的踪迹,除非赵玄有千里眼,能一眼看到豫州鼎的下落,不然他亲自去也没用。



    “敢问父皇,您派人去寻找豫州鼎,是否是去泗水下游寻找?”



    “是啊,水往低处流,豫州鼎落水后,自然会被冲往下游!”



    嬴政理所应当的道。



    “这就难怪您找不到豫州鼎的下落了。”



    赵玄轻笑摇头。



    记得时候在上学的时候,他曾学过



    一篇文章,名叫河中石首。



    当时赵玄看完之后,还是十分好奇,为什么沉重的石狮子,在落水之后,会被冲到上游。



    后来,他又百度了很多相关资料,查阅了各种理论分析。



    不过,上的答案众纷纭,也没有个确定的答案。



    有人这是纯属杜撰的,也有人拿出了很多高大上的理论分析,试图求证。



    主要原因大抵是因为,由于外部因素的不同,所以才导致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情况。



    对于豫州鼎是否是一样的情况,赵玄其实也不清楚。



    但是没关系,他有外挂,系统商城中,只有赵玄想不到的,,没有系统商城中找不到的。



    



    豫州鼎的下落,光是兑换所需要的功德值,就高达一百点。



    不过赵玄还是毫不犹豫的兑换了,主要是有这个条件,区区一百功德值,分分钟就能赚回来。



    根据系统的提示,豫州鼎的确是沉没在了泗水上游。



    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子,赵玄也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分析,只能将河中石首的故事,稍微改变了一下,然后讲给嬴政等人听了。



    “铜鼎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听



    着赵玄神神叨叨的话,嬴政等人听得一阵云里雾里。



    “老师,这就是反作用力吗?”



    一旁的胡亥,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赵玄讲完之后,他更是眼前一亮,然后开始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了起来。



    “差不多吧,只不过由于外界环境,时间等因素的不同,所以结果也可能有偏差。”



    “我明白了老师!”



    胡亥有些兴奋的点头,不经意间又增加了一些有用的知识。



    至于嬴政等人,看到胡亥都明白了,顿时都是老脸一红。



    亏他们还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呢。



    结果,向来以不学无术出名的胡亥,都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他们却是根本听不懂。



    但是听不懂又能怎么样呢?总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承认自己还不如胡亥吧。



    于是,现场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



    嬴政等人俱是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随后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这道理如此浅显通俗,我等居然没有想到,看来是被常识束缚了思想。”



    “振国君这一篇河中铜鼎值得记载下来,为后世流传!”



    一边,冯去疾已经抄起毛笔,在一张宣纸上开始记录刚才



    赵玄念出来的文章。



    赵玄的文采,在大秦已经是出了名了。



    他随口念叨出的诗句,都能广为流传。



    虽然赵玄自己从没有发表过什么意见,不过关于他的诗集却是已经整合了近百首。



    最关键的是,这几百首诗词中,各种风格都有,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人能写出来的。



    “若是真如振国君所言,能在泗水寻到豫州鼎,更要在泗水河畔刻石颂功!”



    嬴政大一挥,直接下达了一道旨意。



    当天,嬴政组织的寻鼎部队,便是马不停蹄从咸阳出发,准备前往泗水。



    若是能寻得豫州鼎,在农圣加封仪式上,顺便集齐九鼎,这对大秦来,绝对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



    集齐九鼎,加封农圣,到那时,大秦的气运将达到一个顶峰。



    那些文人士子不是最爱用天命之来攻击大秦吗?



    现在象征着王权的九鼎被集齐了,大秦还出了一位农圣。



    到那时,所谓的天命不在秦的流言,瞬间就会不攻自破。



    “一定要找到啊!”



    嬴政亲自带人送走寻鼎分队,眼神中满是期盼。



    他们所寻求的,根本不是一个区区豫州鼎,而是大秦的天命所在。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