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诊所往事

A+A-

    方医生站在诊所的窗前,望着外面熙熙攘攘的街道。十年前,他刚从德国留学回来时,这条街还没有这么繁华。如今,西装革履的商人与身着旗袍的太太们来来往往,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



    \"方医生,程家的人来了。\"护士声提醒道。



    他转过身,看见沈若兰扶着程夫人走进来。最近这段时间,程夫人经常会感到头晕,今天总算服她来看看。



    \"程夫人,请坐。\"方医生示意护士搬来椅子。



    程夫人坐下后,有些不好意思地:\"麻烦方医生了。其实就是有点头晕,本来不想来的,但若兰非要我来看看。\"



    方医生一边为她把脉,一边:\"沈姑娘做得对。身体的毛病要及时治疗,不然拖着容易变大。\"



    沈若兰站在一旁,关切地问:\"方医生,我婆婆这是怎么了?\"



    听她自然地称呼程夫人为婆婆,方医生不禁想起了这对婆媳的故事。他在上海滩行医多年,见过太多因为家庭矛盾而生病的人。但程家这对婆媳却格外和睦,常常一起来诊所,互相照顾。



    \"程夫人最近太操劳了,\"他一边写处方一边,\"要多休息,少操心。\"



    程夫人笑道:\"这哪能不操心?家里生意这么大,若不是有若兰帮忙,我怕是早就累倒了。\"



    方医生点点头。他还记得几个月前,程夫人第一次带沈若兰来诊所的情景。那时的沈若兰还有些拘谨,但举止已经很得体了。



    \"方医生,\"沈若兰突然问,\"您在德国学医的时候,也见过很多这样的病例吗?\"



    方医生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勾起了他的回忆:\"是啊,不过在德国,太太们生病的原因往往是社交应酬太多。而在我们这里,大多是因为操劳。\"



    \"这就是东西方的区别吧,\"程夫人感慨道,\"听洋人的太太们整天就知道跳舞喝茶,也不用管家里的事。\"



    沈若兰若有所思:\"可能她们也有自己的烦恼。我听周夫人,那些洋太太虽然表面风光,但也要应付各种社交压力。\"



    方医生欣赏地看了她一眼。这个年轻女子不仅有经商头脑,还很善于观察和思考。难怪程夫人这么看重她。



    正着,外面又进来一个病人。是个衣着朴素的老太太,里还牵着个女孩。



    \"方医生,\"老太太气喘吁吁地,\"我家孙女发烧了,您给看看。\"



    方医生让护士把女孩抱到诊疗台上。这个病人他有印象,是附近一个贩的女儿,前些日子因为感冒来过。



    \"多久了?\"他一边检查一边问。



    \"从昨天晚上开始的,\"老太太焦急地,\"本来想着熬一熬就好了,但今天越来越烫。\"



    方医生皱起眉头。女孩的体温确实很高,而且呼吸有些困难。



    \"需要打针,\"他,\"不过\"



    他没完,但老太太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西药和打针的费用可不便宜,对一个贩家庭来是笔不的开支。



    



    就在这时,沈若兰站了出来:\"大娘,您别担心,我来帮您付医药费。\"



    老太太连连摆:\"这怎么行?您是程家的少奶奶,我们怎么能\"



    \"大娘,\"沈若兰温和地,\"您不用客气。等孩子好了,让她爹卖菜的时候给我们多放点葱姜蒜就是了。\"



    这个插曲让方医生想起了自己刚开业时的情景。那时候,很多病人都付不起西药的费用,他经常赊账,有时还会免费施药。后来渐渐有了名气,来看病的达官显贵多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初心。



    给女孩打完针,护士又端来了程夫人的中药。这是方医生的特色:中西医结合。虽然他在德国主要学的是西医,但回国后又专门跟着老中医学习,把两种医术融会贯通。



    \"方医生,\"程夫人接过药包时,\"您这样的好医生,怎么不去大医院?在这诊所里,太委屈了。\"



    方医生笑着摇摇头:\"我觉得挺好的。大医院规矩多,反而不如在这里自在。再了,这里的街坊邻居都熟悉了,有个头疼脑热的,随时都能来看看。\"



    沈若兰:\"方医生这是悬壶济世的情怀。\"



    确实,这些年来,方医生见证了太多人生百态。有人带着重病来求医,有人为了家人四处借钱,也有人在病愈后感恩戴德。这些故事,都成了他行医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



    送走程家婆媳后,方医生坐在诊室里,翻看着多年来记录病例的本子。每一页都记载着一个故事,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



    他想起前几天来看病的一个年轻人。那人是个学生,因为熬夜读书得了胃病。谈话中才知道,他正在准备出国留学。



    \"方医生,您我去德国学医怎么样?\"那个年轻人问道。



    方医生沉默了一会儿才:\"如果是为了学医术,去哪里都一样。关键是要有一颗仁心。\"



    这句话是他的老师教导他的。当年他在德国求学时,也曾迷茫过。西方的医学那么先进,是不是要完全抛弃中医?后来他明白了,医者仁心才是根本,至于采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治好病人。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程家的事。他听程远山最近在码头上投资,生意做得很大。但每次程夫人或沈若兰来看病,都是那么平和,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烦恼。



    \"方医生,\"护士进来报告,\"外面又有病人了。\"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白大褂。无论病人是达官显贵还是贫苦百姓,他都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这是他的原则,也是他坚持行医的意义所在。



    走出诊室前,他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那幅字画。那是一位老病人送的,上面写着\"医者仁心\"四个大字。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这四个字始终指引着他前行。



    夜深了,诊所终于安静下来。方医生坐在桌前,写着今天的病历。窗外的街道依然热闹,传来阵阵人声。



    突然,有人急促地敲门。他连忙去开门,看见一个满头大汗的年轻人。



    \"方医生,求您救救我娘!\"



    方医生二话不,拎起药箱就跟着去了。在这个上海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每一个病人都需要医治。这就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选择。



    诊所的灯依然亮着,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这盏灯不仅照亮了病人的希望,也照亮了这个城市的人性之光。



    而方医生,就这样默默地守护着这盏灯,守护着这个城市中需要帮助的人们。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医者仁心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