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臣同至
A+A-
“皇儿年幼,希望能召朝中有德之臣入正阳宫请教治国之道,望父皇恩准!”
宇文衍此举是想着与一些对大周忠心可靠的朝臣拉近关系。
“哈哈,皇儿关心国事,好学上进,允了!”
“父皇,正阳宫不是设纳言、御正等官么,皇儿想让乐运,王轨,颜之仪三人迁任”
了那么多,这才是他的另一个目的。
这三人对北周忠心耿耿,且都是有才识之臣。
可在历史上,除了颜之仪,另两人都不受宣帝待见。
王轨身为国公、上柱国,都被他给弄死了。
宇文衍正是没人可用的时候,怎么可能让他给祸祸掉。
“这”
“罢了,既然皇儿想要,那就允了”
宇文赟稍作犹豫,有几缕恨意一闪而逝,最终还是应允了。
这三人中,颜之仪在宇文赟做太子时便是他的侍读。
是宣帝信任、亲近的臣子,把他给了皇帝,可能还有点舍不得。
而乐运和王轨却是极不讨其喜欢,可有可无,甚至恨不得杀之!
王轨是周武帝的近臣,多次立下功勋,但却看不上当时的皇太子宇文赟。
多次劝武帝改立太子,由此被他给记恨上了。
乐运却是见不得他登基后的种种昏庸,曾抬棺上朝指出他的八项过失,气得宇文赟差点当殿杀人。
宇文赟把对他父皇的恨波及到武帝的近臣身上。
凡是武帝重视、重用的朝臣,全都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这也是历史上,北周最后被杨坚抢了江山的一大因素。
能扛事的朝臣全都被莫须有的罪名清理了,宠信刘昉,郑译这等奸佞之人。
对于国丈杨坚忌惮到咬牙切齿,但却又不得不用。
宇文衍此举算是彻底改变了乐运,王轨的命运。
“父皇保重龙体,皇儿这就回去准备玉皂之事!”
目的达到,他也不想多留。
看到昂首阔步离开的皇帝,宇文赟沉思了几息时间,脸上露出些许欣慰之色。
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儿子,他就算再昏聩,望子成龙的心也还是有的。
这一刻,他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理解他的父皇了。
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就在脑海中那么一闪而过,恨仍然是他内心的主旋律。
回到正阳宫。
皇帝差人给两位两位太皇太后,太后,送了些玉皂过去。
这个时代,对于孝看得很重,哪怕是皇家,也是一样。
所以,宇文赟在武帝驾崩后的所做所为,在史书上亦留下了极大的不孝之名。
很快。
宝桂便带来了宣帝诏令。
选拔正阳宫亲军,召见朝臣具备了合法性,也就名正言顺了。
领了诏命,着墨言,吴勇随宝桂前往宫外宅院安排制作玉皂事宜。
宇文衍唤来王鹰商量选拔之事。
宿卫军之六率人马,轮流驻守城内,全天候护卫正阳宫。
其他五率人马平时便驻于城东一处军坊之中。
只有皇帝出巡、御驾亲征,或是正阳宫有变时才会调派。
“子昌,十二位左右武伯如何?”
之前宇文衍顺口提了一句,要是能把他们收为心腹,那就相当于掌控了所有的正阳宫宿卫禁军。
“陛下,他们中有六位是和末将冲锋陷阵过的生死弟兄,另外六位曾是大司马帐下军士”
我去,杨坚这老儿果然图谋不啊!
都已经伸到正阳宫宿卫禁军中来了,这布局也够长远的。
“嗯,传令下去,集合二十五岁以下宿卫军士,朕要亲自选拔这一千亲军!”
宇文衍没去纠结那几个左右武伯,他们只是杨坚布下的几颗棋子罢了。
暂时连杨坚自己都压力山大,太上皇对他是越来越不顺眼了,能不能走到那步他心里也是没底的。
颜之仪,乐运,王轨几乎同时来到正阳宫。
三人见到后都有几分诧异,后两人脸上更是露出了几分无奈之色。
他们觉得这是太上皇冷落、排挤他们的最强信号。
倒是颜之仪比较平静,盖因太上皇随口和他了一嘴,可以听出宣帝对皇帝有莫大的期望。
作为宣帝的近臣,他对太上皇的所作所为也颇有微词。
若幼帝乃可造之君,他也定当尽心辅佐。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福!”
三人进入暖阁后,齐齐躬身行礼问安。
“三位爱卿免礼,赐座!”
“谢陛下!”
“三位爱卿皆是高祖(周武帝)倚重之臣,乃大周栋梁之才,朕年幼无知,望诸卿教之、辅之”
完,宇文衍对着三人躬身行了个大礼。
三人脸色一变,连忙起身回礼。
身子微侧,不敢真正受皇帝的如此大礼。
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能在皇帝鼻子底下做官的人,哪个不是演技精湛。
皇帝能在言语上高看一眼,他们也乐得配合演上一演。
但真正面对国之大事时,他们却又能做到冒死直谏,为国为民而置生死于不顾。
实乃为官之典范,这也正是宇文衍敬重他们的地方。
“大周灭齐,统一北方,陛下认为我朝之重心应放何处?”
王轨资格最老,不仅参与了诛杀权臣宇文护,辅佐武帝亲政。
还参加了灭齐之战,又带兵大败过南朝陈军,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郯国公。
历史上,他深知宣帝上位后定会找他秋后算账。
对他亲近的人:“我一心为了国家,才不为个人考虑”
“徐州控制淮河以南,与强敌相邻,要想为自己脱身考虑,易如反掌,只是忠义之节,不可违背。”
王轨没有投敌,在徐州总管的位置上坐等着被宣帝派去的人将其处死。
忠君爱国的气节为人所敬佩!
宇文衍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无形中救了他一命。
接到诏命后,他二话不,直接来正阳宫觐见。
在他看来,去做徐州总管和在正阳宫任职,性质都是一样。
都表明宣帝已经开始对他有所行动了。
王轨如此一问,宇文衍知道这是考校他的意思。
稍作思虑后,缓缓道:
“大周连年征战,耗费甚巨,军士阵亡无数,百姓亦苦不堪言,北方一统后,我朝理应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大力发展生产”
皇帝侃侃而谈,这也是历史上隋灭陈之前实行的政策。
北方一统,北周朝廷需要时间去消化、解决内部所面临的一些矛盾,同时恢复元气,积蓄力量。
三人越听越不淡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眼神中皆露出惊讶之色,同时,内心也是惊喜交加。
如果这是皇帝自家之言,那可真是太了不起了。
七岁的君王,能有如此见地,比一心贪图享乐的太上皇强百倍、千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