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好吃不过火锅

A+A-

    正阳宫暖阁。



    皇帝居所内。



    光禄寺卿易太仲亲自把燃起的炭火放进铜火锅的内腔。



    一边指挥着下人把各种调料及处理好的食材摆放好。



    熬煮好的鸡肉汤底舀入锅内。



    不一会,金黄色的汤汁开始翻滚,香气四散飘逸。



    “郯国公,把那盘冬瓜段倒进去”



    “承业,你面前的那盘萝卜也放一些”



    宇文衍拿了个碗开始调配他的秘制蘸料。



    一边指挥王轨和乐运把一些食材放进铜锅。



    调料加好,舀了些鸡汤到碗中,用筷子抖拌均匀。



    啜了一下筷子头,尝了一口,咸淡正好。



    分别给他们三人碗中倒了一些调好的蘸料。



    等到锅中汤汁再次煮开。



    宇文衍夹起一片牛肉伸入滚烫的汤汁中,随意翻转几下。



    数息之后,起锅沾过蘸料,放入口中。



    顿时,一股鲜香麻辣不断刺激着口腔味蕾,记忆中久违的感觉瞬时传遍全身。



    以麻为主,辣得不够彻底,但宇文衍已经相当满足了。



    “爽”



    “你们也吃啊,看着朕干嘛!”



    皇帝开始大快朵颐,根本停不下来。



    要这光禄寺庖厨的刀工那可真是高,肉片切得薄若丝帛,隐约能透过光来。



    此时此刻,众人终于了然,这个器物原来是用来如此煮食的。



    只是这样的吃法实在是闻所未闻,新鲜至极。



    有样学样,三人也夹着肉片伸至锅内烫煮,然后沾着蘸料吃了起来。



    也许是从来没有这么吃过的缘故,三人都觉得分外的好吃,味道美极了。



    “子升,你们尝尝这野兔的肉,鲜香嫩滑,太好吃了”



    “还有这獐子肉也不错,野猪肉却是一般,肉质太老。”



    皇帝一边吃一边品评,听得站在一旁的易太仲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哪里做得不好。



    “我去,易胖子,你什么意思,整根的鹿鞭你都弄来了”



    “就这么一根怎么分,多弄几根来,给三位爱卿好好补补!”



    宇文衍完,盯着三人嘿嘿直笑,那模样要多贱有多贱。



    易太仲听到前一句正要跪下请罪,转而见皇帝并没有生气,连忙吩咐下人马上再去弄几根鹿鞭来。



    颜之仪和乐运看起来四十多岁,正是阳刚生猛的年纪。



    倒是王轨被皇帝看得不好意思起来。



    他都年过五旬了,不过府中确实有几房妾,都是十多岁的娘子。



    “郯国公,你老人家是不是不行了,要是不行的话,等会鹿鞭便全部给子升和承业吃算了”



    宇文衍哈哈一笑,拿王轨开起了玩笑来。



    “陛下此言差矣,老夫老当益壮,一树梨花压海棠,行得很!”



    “哈哈,还一树梨花压海棠,国公爷你就吹吧”



    颜之仪和乐运听了在一旁起哄,心中却直呼妖孽。



    一个七岁的孩子,似乎连男女之事也很懂的样子。



    “快吃,多吃点,冬瓜、萝卜也熟了”



    “还有这韭菜,可是壮阳草,你们多吃点”



    宇文衍心情大好,不时给三人夹上一筷子菜。



    “陛下,这韭菜当真是壮阳草?”



    王轨吃了一口,看着皇帝问道。



    “哈哈,谁吃谁知道,朕咋晓得,还不是听他人的。”



    三人对他的话半信半疑,不过明显对韭菜多伸了几次筷子。



    



    火锅配上白米饭,不仅吃得爽,还吃得饱。



    最后来上一碗鲜香的鸡汤。



    嗝,满足!



    宇文衍吃撑了,放下碗筷,看着他们吃个不停。



    本来皇帝放筷子后,他们三人也不敢再吃了,却是宇文衍让他们继续。



    “三位爱卿,觉得此火锅如何?”



    火锅?



    众人听后,都觉得这个名字很是恰当。



    “陛下,此火锅实乃寒天吃食神器,边吃边煮,不论多久也不会凉。”



    “对的,而且佳肴美味,令人欲罢不能。”



    “国公爷和子升得太对了,关键是沾上陛下调制的蘸料,味道美极了,还特别下饭”



    三人全都给出了上好的评价。



    不过想想也是,能在后世成为一大主流吃法,肯定有其独特的魅力。



    况且在北方寒冷的天气下,火锅的确戳中了饭食易冷的痛点。



    “易爱卿,还有这么多菜,你也尝尝,看能不能做些改进,届时给父皇,太后,太皇太后他们也尝尝”



    易太仲没想到自己也能在正阳宫混到一口吃食。



    而且还是皇帝自创的吃食方式——火锅。



    谢恩后,很是认真地品尝了一番,越吃眼神越亮。



    火锅吃法虽然稍显粗放,有些难登大雅之堂,可能为豪门贵族所不齿。



    若在民间推广或许能得到百姓的欢迎。



    但此吃法为当今皇帝所创,出自正阳宫,谁又敢火锅难登大雅之堂呢?



    “陛下,此火锅的确是神来之笔,看似普通,却能让人吃出烟火之气,大善,当报太上皇让史官实录”



    易太仲话音刚落,几道目光同时落在他身上。



    你这老子的马屁功夫可真是炉火纯青啊,一个铜锅放些炭火,就可青史留名?



    这是王轨,乐运,颜之仪三人此时共同的心声。



    在他们看来,堂堂大周皇帝需要这么一点名声么?



    何况,为了吃食竟然自创一种吃法,对于皇帝的名声到底是好还是坏?



    “青史留名就不用了,再这也不是朕自创的。”



    “你看能不能在口味上做些改进,希望以后将此法传遍天下寻常百姓家”



    宇文衍一锤定音,一顿火锅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光禄寺众人收拾好后便离开了。



    三臣和皇帝坐而论政一番后也都匆匆离去,脸上都有几分急不可耐之色。



    看来每人两根鹿鞭下肚,加上韭菜,效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了。



    面对宫内众多身姿曼妙,风情万种的娘子,二十多岁的灵魂只能对着七岁的身体一声:



    “屁孩,快快长大吧”



    



    宇文衍登基快两个月了,颜之仪给他带来朝中消息。



    太上皇宇文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复的旧都洛阳宫完工了。



    下诏让原先迁走之户都可返回洛州之地,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可以迁到洛州定居。



    自从禅位后就没上过一次朝的太上皇准备东巡,到原北魏都城洛阳去看看。



    顺便在新建的洛阳宫开上几场无遮大会,岂不快哉!



    在宣帝心中,当皇帝便应当如是,无拘无束,快意人生,纵情声色,为所欲为



    洛阳,作为数朝古都,很长时间内都是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周实现北方统一后,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方便是都城长安,东都洛阳,原北齐都城邺城(河南安阳)。



    贸易中心便是洛阳。



    在其西阳门外有方圆十里的大市。



    商铺林立,贩夫走卒,大商人云集于此从事商贸活动。



    因为许多贵族和官僚也或明或暗地参与经商,使得洛阳的商业活动十分的繁荣。



    贸易对象更是有突厥,吐谷浑,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南朝等地的商贾。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