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韦孝宽

A+A-

    王鹰见皇帝收下元氏兄弟,心里也很是高兴。



    作为宇文衍的保镖头子,他一眼便看出了这兄弟俩武力非凡。



    有他们护卫皇帝左右,自己的压力也一些。



    李穆回去之后,便把李筠吊起来胖揍了一顿。



    警告他以后别去惹元氏兄弟。



    临走前,皇帝可是和他了:



    “元氏兄弟很不错,朕甚是喜欢。”



    他当然明白,这是让他告诉自己的孙儿,以后别再找不痛快。



    宇文衍可不管他怎么教训后人,该的话已经了。



    李穆自然也听出了宇文衍的意思,至于以后会怎么做那就得看他自己的了。



    此时的皇帝正带着元氏兄弟,给他们讲解驻地内的各种训练设施。



    “陛下,这些都是您所想所设?”



    “呃,这个确实是朕画的图纸,冬官府的工匠们打造的”



    宇文衍感觉脸颊发烫,这可是照搬后世的那一套,和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元胄和元威却是震惊不已。



    且不论是不是真的有效,但一个七岁孩童能弄出这么一套东西来,也是很唬人的。



    



    太上皇宇文赟自从东巡回来,一直呆在天宫,数天没有出门半步。



    在旧都洛阳,他搜罗了不少当地的美人带回宫。



    正按宇文衍送他的三十六式春宫图,一式式地享受那飘飘欲仙的感觉。



    十天后。



    时间来到四月。



    墨言和另外九名内侍太监的伤势已经痊愈。



    经过王鹰甄选后,他们暂时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其中两人得以获知肥皂配方,墨言则回到皇帝身边服侍。



    挑选了五十名私奴由这九名内侍太监统领,负责肥皂的生产制作。



    “百宝阁”的玉皂日销量已达上千块,已为太上皇挣得近两万贯的收入。



    随着销量的上升,将来哪怕是日进万贯也不足为奇。



    墨言等十名内侍太监得到了跟随皇帝晨练的赏赐。



    练习十禽戏和军体拳。



    这可把他们激动坏了,十分珍惜皇帝赏赐的这个会,每个人都学得特别的认真。



    元胄兄弟俩成了宇文衍的贴身侍卫,全天十二个时辰,随时都有一人留在他身边。



    平时也是跟着一起晨练,军训。



    皇帝甚至允许他们跟随王鹰练习岳王枪。



    不过兄弟二人似乎不太喜欢使枪。



    元胄的武器是双锤,元威使的是狼牙棒。



    宇文衍也不会强求他们习枪,每个人都有自己趁的兵器,以及一些家传技法。



    驻地内。



    军士们增加了军体拳和搏击对练的项目,每天都有喊杀声传出。



    对于搏击之术,元氏兄弟那可是欢喜的紧。



    每天均要陪同军士们玩命的练。



    不过受苦的可是那些军士们,每次都被这兄弟俩揍得不轻。



    长安城。



    不少朝中官员和普通百姓都认为皇帝在驱使军士作乐。



    宇文衍着人追查了一下,发现这些言论的背后似乎有某些黑在推动。



    就是想要败坏宇文皇室的威德,在百姓心中产生一种宇文皇室已是江河日下的错觉。



    这个时候,皇帝只能做好自己,对于这种流言蜚语暂且不管不顾。



    期间,他接见了大周第一武将,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



    韦孝宽比申国公李穆还大一岁,已是七十高龄。



    当下为徐州总管,统领徐州、兖州等十一州诸军事。



    总管府原本是地方性军事构,统辖邻近各州军马事。



    北周时总管一职兼任所驻州刺史,相当于军政大权一把抓。



    重要地区则置大总管府,除所辖州外,还统辖邻近若干总管,像韦孝宽这种即是大总管。



    韦孝宽经历了北魏、西魏、北周三朝。



    南征北战,功勋卓着,武帝灭齐时更是献上三策。



    



    或许他是汉人的缘故,韦孝宽尽管战功显赫,却只能长期镇守边城,无缘进入中枢。



    直到宣帝登基,才进位上柱国,却已是古稀之年,垂垂老矣。



    历史上。



    杨坚掌控军政大权后,尉迟迥起兵,韦孝宽便站在了杨坚为首的“朝廷”一方。



    以平定叛乱的名义向尉迟迥开战。



    搞笑的是,两军决战之时,竟有数万百姓现场观战看热闹。



    韦孝宽统领的军队久攻不下,杨坚的谋臣高颎献上一毒计,向百姓射箭,造成战场混乱。



    百姓四处乱窜,竟然冲散了尉迟迥军队的阵型。



    韦孝宽抓住会,强势击败尉迟迥。



    最后,尉迟迥“清君侧,还政于宇文氏”的军事行动宣告失败。



    大多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成就了杨坚的夺权篡位。



    和之前见过的李穆一样,韦孝宽也是其中关键性人物。



    要不是他击败尉迟迥,杨坚想要“以隋代周”绝对没有那么轻松。



    可以,韦孝宽站队杨坚,和他在北周不得志有很大的关系。



    加上宇文皇室再难出一个像武帝一般的君王。



    而杨坚又是一个极为推崇汉文化的人。



    作为胡汉融合下成长起来的崇汉人士,抛开当时本就不被怎么看重的忠君思想。



    在家族利益、政治前途面前,夺权篡位就成了改变家族命运的冒险选择。



    两对比下,韦孝宽选择了“崇汉”的杨坚,助其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



    宇文衍可不想他走上历史的老路。



    临死前还帮杨坚扫清“尉迟迥兵变”那么大的阻碍,岂不是便宜了那老子。



    所以在见他的时候,皇帝极力吹捧了他一番。



    什么神功盖世,谋略无双,实乃天神下凡,战神转世



    什么为国为民,忠勇有嘉,定然青史留名



    最后夸到这老头脸都红了。



    以前受过的所有委屈,似乎在这一刻消失殆尽。



    接着,皇帝又对当今天下大势进行了不同一般的预测。



    同时表达希望快些长大,以承武帝“平突厥,定江南”的遗志。



    更重要的是。



    体现出自己对汉文化的推崇备至,明确表示应该重用有才能的汉臣。



    并展望了一番在汉文化治理下,国家迅速发展,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繁荣景象。



    打造一个国富民强,万邦来朝的盛世王朝!



    皇帝一番长篇大论,让七十岁的韦孝宽惊呆了!



    不可置信地盯着眼前这个年仅七岁的傀儡皇帝。



    在他看来,这些真知灼见,就算是武帝在世,也不一定能看得这么远。



    武帝虽然也推动汉文化,但同时又得兼顾鲜卑贵族的利益,汉化得不够彻底。



    北周的很多大臣都曾用过鲜卑姓,比如普茹六坚,大野渊。



    但按照皇帝的论述,却是要全盘融合。



    如果真是这样,几十年后,鲜卑将会完全被同化。



    最后。



    宇文衍还给他看了当初他所勾画出的大周疆域图。



    告诉他神州大地很广阔,但却不是全部。



    域外仍有大量无主之地、野蛮之地等着大周去开拓与征服。



    “郧国公,朕之志:再现大汉神威,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此话一出,韦孝宽震惊到嘴巴能塞下一颗鸡蛋。



    死死地盯着皇帝坚毅又清澈的双眸,自己眼中迸发出炽热的光芒。



    那是一朵剧烈跳动的火焰!



    那是一腔发自血液的豪情!



    那是他毕生渴望重现的夙愿!



    自强汉以后,五六百年来,这是多少中原儿女念念不忘的豪言壮语。



    谈话在韦孝宽一句:“老臣愿为陛下之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结束。



    皇帝龙颜大悦。



    他就是要凭借自己弱的身躯,扛起恢复宇文皇室威德之重任。



    只要朝中重臣对宇文皇室的未来重拾信心,那杨坚就算是三头六臂也翻不起大浪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