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五王就藩

A+A-

    老吴在家里待了六天。



    拜会同姓宗族的长辈,请他们吃了一顿好酒好饭。



    在贵族豪门垄断式的统治下,底层的平民百姓也很重视宗氏团结。



    特别是同姓宗族,各家在辈分高、有声望的族长主持下,团结一心,互相帮助。



    当大家都身处水深火热的境地时,这种以血缘传承为纽带的抱团,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家族的延续。



    这时的宗族是真正能发挥其作用的。



    不像后世,修宗祠、族谱已然成了有钱人显摆自己的一种段。



    瞧不起没钱的宗氏成员,祭祖时甚至出言侮辱:



    混那么差还有脸来见祖宗?



    不过。



    在南方沿海一带,这种宗氏传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形成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宗族文化。



    经过家里人的慎重考虑,侄孙吴山将随其前往长安。



    吴勇希望大牛从军,用身家性命去为家族搏一个未来。



    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让他们一家摆脱土地的束缚,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老吴带着大牛前往沙河县。



    等两人赶到山谷,十多辆马车已经整装待发。



    “前辈,看来您这是做好决定了啊!”



    吴勇笑呵呵地握住綦毋怀文的双,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老夫思虑数天,陛下所言,句句在理,老夫垂垂老矣,若是能将冶铸之术发扬光大,也就死而无憾了。”



    綦毋怀文这是下定决心了,全家数十口一并随他前往。



    只留下几个家奴照看谷中的一切。



    车队开拔,浩浩荡荡地向长安方向进发。



    



    正阳宫。



    颜之仪带来朝中消息。



    宣帝再次对宗室诸王有所动作,在四地分别设藩:



    洛州襄国郡设赵国。



    齐州济南郡设陈国。



    丰州武当、安富二郡设越国。



    在潞州上党郡设代国。



    在荆州新野郡设滕国。



    令赵王宇文招(七子)、陈王宇文纯(九子)、越王宇文盛(十子)、代王宇文达(十一子)、滕王宇文逌(y)(十三子)各赴其国,食邑一万户。



    这些都是太祖宇文泰的儿子,周武帝的亲弟弟,宇文赟的亲皇叔们。



    也是宣帝认为对他的皇位最有威胁的几个人。



    在他看来,让他们前往各地就藩,远离京城,便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近臣刘昉一开始献上的策略,是让他们走齐王宇文宪的路,斩草除根。



    最终被宣帝否决了,选择了这条相对温情很多的路。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



    宣帝宇文赟并不像史书上所述的那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



    为了稳固自身皇权,在朝中有功勋、有声望、有实权的齐王宇文宪必死。



    能看清其中利害,明他不傻,而且很有政治头脑。



    登基当月便对齐王痛下杀,明其果断、心狠。



    对于五个没有实权的叔叔,他没有选择痛下杀,而是给了权力之外的荣华富贵。



    这明他不是一个六亲不认,嗜杀成性的暴君。



    但宣帝沉迷酒色,纵情享乐却又是真真的。



    等到五王就藩,离开京城。



    宇文赟认为自己的皇位坐得更加的稳当了,一定要以美人来庆贺。



    三十六式轮番玩上个几天几夜。



    于是。



    



    就在当月,天元皇帝下诏在京兆及各州挑选百姓之女,充实后宫。



    在太上皇尽情玩乐的时候,北边的突厥却突然进犯并州(太原)。



    好在有李穆坐镇,而且驻守的军队也是大周的精锐,突厥讨不到什么好处。



    之前不是和亲了么,怎么又打起来了?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边和亲,一边冲突不断。



    宣帝在二月下诏封赵王宇文招之女为千金公主,与突厥和亲。



    暂时只是订下了和亲意向,公主还没接走。



    和亲之后,大周要求突厥交出他们扶持的北齐皇室余孽高绍义,却被突厥拒绝了。



    于是,边境上打闹的冲突一直没有断绝过。



    对于突厥的挑衅,宣帝不想与其开战,而是征召太行山以东各州的百姓修筑长城,以防御突厥的进犯。



    王轨,乐运,颜之仪三人对于太上皇的不抵抗颇有微词,却又无能为力。



    “陛下,北方突厥之患真的无事?”



    王轨问道。



    “郯国公,之前大周与伪齐一道把他们喂得太饱了,突厥屡屡进犯无非就是想从大周获得更多的好处”



    “你以为他们真的那么想打仗么?”



    “大周灭齐后,国力大增,兵强马壮,突厥想要全面开战也得好好掂量一番。”



    “若真有必胜把握,佗钵可汗还和个什么亲,直接开打不就行了”



    宇文衍之所以言之凿凿,也是知道历史上这个时期中原王朝和突厥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直到隋朝时,才对突厥开战,并使得突厥分裂,从此有了东、西突厥。



    “陛下言之有理,但突厥终究是我朝大患,还需早些做好应对之策为好”



    “子升所言甚是,突厥狼子野心,喂不饱,也喂不熟的。”



    颜之仪、乐运和王轨一样,把突厥对大周的威胁看得很清楚。



    “暂时先忍忍吧,等会成熟了,便是大周与他们清算的时候。”



    皇帝目光坚定,双拳紧握,掷地有声地道。



    三人听了为之一震,他们的幼帝似乎对于突厥之患胸有成竹。



    却又想不出皇帝的自信源自何处。



    宇文衍所的时成熟,那自然是解决了杨坚夺权篡位之后。



    如今宣帝一心享乐,无心对突厥开战。



    周武帝一年前便是驾崩于讨伐突厥的征途中。



    要是他不死,不定早就把突厥收拾了。



    历史上,杨坚以隋代周后,很快就对突厥开战。



    解决了大后方的隐患,这才发兵灭南陈,实现南北统一。



    也就是,如今的大周根本不怕突厥进犯,甚至有打败他们的实力。



    三人没再纠结突厥的问题。



    作为宣帝近臣,颜之仪都无法改变他的看法。



    就更不要完全被弃用的王轨和乐运了。



    “药师,若是给你十万精兵,你可有把握打败突厥?”



    宇文衍看着一直没有出声的李靖,突然向他发话道。



    李药师没想到皇帝会向自己问话,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



    其实。



    刚才大家在谈论突厥时,他便一直在脑海里思考这个问题。



    “陛下,何须十万精兵,给我一万铁骑,便可把突厥搅他个天翻地覆”



    三臣闻之一怔,随即乐了。



    “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别瞎乱话”



    “药师啊,跟你舅舅(韩擒虎)学习带兵打仗可以,但千万别学他吹牛皮哦”



    “年纪,有志气是好的,但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好高骛远。”



    李药师是他们举荐给陛下的侍读。



    王轨,颜之仪,乐运三人听罢,连忙出声口头教育了一番。



    可不敢让他在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