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阿拉伯数字

A+A-

    暗卫大院这边,工匠们开始在庭院打造训练设施。



    前院的一间厢房按照宇文衍的要求改造成了学堂的模样。



    上设讲坛,下摆书桌案台。



    让冬官府的工匠打造一块大木板,刷上黑漆,用作黑板。



    再用石灰粉和石膏粉加水混合,制作成指粗细的粉笔。



    别把古人想得那么落后。



    油漆,石灰,石膏这些东西,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经广泛使用了。



    只不过制作方法相对原始,产量不及后世而已,品质不定还更好。



    当王轨,乐运,颜之仪三人看到黑板和粉笔,也是眼前一亮。



    看似简单的东西,但是用于学堂之上却是能发挥绝妙的作用。



    宇文衍开始给暗卫们上课。



    连同李靖,墨言,王鹰,元胄、元威兄弟也一起学习。



    第一次上课,王轨,乐运,颜之仪三人也到场旁听。



    首先教他们的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可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据是古天竺人发明的。



    只不过是由阿拉伯人传播出去,故而被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不得不,这是古天竺人的一项伟大成就。



    阿拉伯数字方便了日常的数字表达及运算,对数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黑板上,宇文衍用粉笔横排写下汉字的大写“零、壹、贰”到“拾”。



    在其



    最下边则是阿拉伯数字的“0、、2”到“0”。



    三者一一对应,一目了然。



    汉字表达数字的“”到“十”,比繁体的“壹”到“拾”要简易很多。



    但相对于阿拉伯数字还是繁复了些。



    特别是在数学运算的时候,没那么简便、直观。



    这些阿拉伯数字简单易学,对于成年人来,只是接受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没有什么难度可言。



    皇帝通过举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字运用,以及大数目的表达。



    众人很快就体会到了阿拉伯数字的优势。



    “陛下,这些数字您是怎么想出来的,着实不凡啊”



    颜之仪率先发话,王轨和乐运也是好奇地盯着他。



    真不知道陛下的脑瓜里装了多少奇思妙想。



    颜之仪在和番邦商人打交道过程中,便要涉及数字的运用。



    若是换成这种数字表达,便变得一目了然了。



    “这个子升啊,朕也是闲来无事,琢磨着好玩,算不得什么”



    宇文衍虽然脸皮厚,但却也有些心虚。



    但是,却不会去言明这是万里之外的天竺人所创。



    从天竺传入的佛教已经给中原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可不能再给他们添光加彩。



    何况,这个时候天竺人还没有创立出这些数字呢。



    在这方历史时空,他宇文衍还真就成了创立者。



    到天竺,就不得不提佛教。



    据传。



    天竺高僧达摩和尚在南北朝时,走海路至广州,从南往北,在神州大地传教。



    大概时间是南朝宋、梁时期。



    而在此之前。



    东汉时期,佛教已经从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传入了中原地区。



    魏晋南北朝,长期的战乱以及政权的频繁更迭。



    使得这个时期的人内心极度空虚、迷茫,急需精神上的寄托。



    佛教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野火蔓延,在中原大地恣意传播开来。



    而统治阶级也在寻求加强王权统治的方法,二者一拍即合。



    在国家上层意志的支持下,佛教呈泛滥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活了6岁的南朝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位期间,精研佛经,大修寺庙。



    甚至提出“三教同源”之,信口开河,言称老子和孔子都是佛祖的弟子。



    



    为了礼佛,他曾任性地三次舍身“同泰寺”出家。



    大臣共花费了4亿钱(四十万贯)才将他赎回。



    皇帝尚且如此荒唐,耗费国家钱财不,对当时佛教的泛滥,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杜牧江南春诗句云: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南朝佛寺泛滥的景象。



    据,梁武帝还接见过达摩和尚。



    但是两人却话不投,鸡同鸭讲,最后尴尬收场,不欢而散。



    而达摩也被萧衍给整抑郁了,折芦苇投至江中,踏苇而行,渡江北去。



    “一苇渡江”的典故正是出自于此。



    而“一苇渡江”的轻功,也成了少林寺的七十二大绝技之一。



    离开南朝后,达摩和尚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



    在少室山足足面壁了七年,这才抚平萧衍给其带来的“心灵创伤”。



    回顾历史。



    佛教盛行给这个时期的中原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占用土地,修建佛寺,塑造佛像。



    从上至下,天天拜佛念经,不事劳作生产。



    已然成了百无一用的社会蛀虫。



    也难怪周武帝铁了心也要行灭佛之举。



    “陛下,臣以为,此数字应当让国子监大力推行,对我朝大有用处”



    乐运很快意识到了阿拉伯数字的优势,出言道。



    平时不太爱话的乐运能看到这一点,宇文衍不由对他高看几分。



    “承业所言甚是,老臣也赞同。”



    “臣附议!”



    王轨,颜之仪也认同阿拉伯数字的作用。



    “莫急,任何一样事物从出现到普及,都需要一个过程。”



    “只要能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或好处,那就一定能够传播开来”



    宇文衍笑着道。



    “陛下圣明!”



    众人对宇文衍佩服有加,甚至心中升起陛下乃“天选之子”的想法。



    第一次上课,皇帝只教了阿拉伯数字,然后让大家练习书写。



    论接受能力,李药师和墨言最强。



    其他人差不了多少,大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古代。



    人人以写一好字为荣,凡读书人,书法都不会太差。



    若有稿传至后世的话,铁定是瑰宝级别的存在。



    就算是阿拉伯数字,在他们中用毛笔书写出来,也是结构合理,线条圆润,甚是好看。



    古人云:



    用心读书,用心做学问,用心当官,用心领兵,用心为民



    其中深意全在于“用心”二字。



    用心即是沉浸其中,用心感悟,用心行事。



    而不是虚浮其面,花里胡哨,徒有其表。



    如后世所谓“丑书”、“射书”、“吼书”、“明星书”、“领导书”



    等等稀奇古怪的书法作品,完全与“用心”二字背道而驰。



    到最后也只能落一个哗众取宠,贻笑大方的污名!



    当天授课结束后。



    王轨三人觉得黑板和粉笔甚好,让冬官府也制作一块送到正阳宫。



    用于教授皇帝时使用。



    不得不,他们在接受新生事物方面比很多人都要开明。



    不像有些老古板,固步自封,视新生事物如异端,如遇虫蚁蛇蝎,唯恐避之不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