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野菜窝头

A+A-

    宇文衍没想到孙思邈一口就答应了。



    这样的药方,要是放在后世,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强身健体养生酒”。



    不过,想到他在历史上的风评。



    一个大公无私,胸怀宽广,心系百姓的神医。



    如此珍贵的金方不当一回事,也就不奇怪了。



    “谢大叔!”



    宇文衍端起酒,郑重地敬了他一杯。



    席间气氛融洽,有有笑。



    酒足饭饱后。



    几人来到院中乘凉。



    孙大叔在陶盆中燃起一种草药,用于驱蚊,效果还挺好。



    元氏兄弟把白天丢到古井中的甜瓜捞了上来。



    削皮切块。



    每人吃上一块,冰凉爽口。



    山里的夜晚,比起长安城来,凉快多了。



    孙思邈惬意地躺在躺椅上,一吃着甜瓜,一摇着蒲扇。



    椅子轻轻摇晃,好不悠闲自得。



    宇文衍吃完甜瓜,悠然吟道:



    月明星稀夏夜凉,



    虫鸣蛙叫乐韵长。



    卧看牵牛织女星,



    蒲扇轻摇胜扶床。



    “好句!”



    “公子,此种诗句新颖独特,别有一番韵味。”



    孙思邈轻吟了几遍,不禁道。



    皇帝上次来,也是吟了这么一首绝句诗。



    “大叔,这是七言绝句,不过我吟的只能算是打油诗罢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最为流行的是古乐府诗,其代表作就是孔雀东南飞。



    另外,还有散文诗,代表则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五言,七言绝句到了唐朝的时候才出现。



    “甚好,甚好!”



    大叔不由点头,脸上尽显赞许之色。



    



    月光如水,一夜好眠。



    众人在一阵鸡鸣声中起床,晨练。



    孙思邈早已在院中打起了太极拳。



    宇文衍静静地看着,心中不由地赞叹了一声。



    短短几个月时间,大叔就领会了太极的精髓。



    动静之间,已然有了几分韵味。



    对于他来,或许这就是“道”之所在。



    “多谢公子!”



    孙大叔收势回神,再次感谢宇文衍传授他太极拳。



    修习过之后,他是越练越有心得。



    阴阳合一,道法自然!



    晨练完。



    趁着太阳还没出来,几人帮忙又把粟米地的青苗浇了一次水。



    随后,便告辞下山了。



    孙思邈把他们送到险崖处。



    凝望沿着蜿蜒山路渐渐远去的身影,嘴角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



    回到山下。



    元胄从一处密林把马匹牵了出来。



    经过昨日歇脚的那棵大树时,又看到了劳作的百姓。



    用行囊里的所有干粮和他们换了几十个野菜窝头。



    没有过多停留,上马赶回京城。



    宇文衍这次上山,本想看看孙思邈是不是掌握了火药。



    因为。



    后世有一部分人认为,火药是他总结炼丹方士的经验发明出来的。



    现在看来,至少四十岁以前的他是没有发现火药的。



    回宫后。



    宇文衍当即宣召三省六部诸位大佬。



    “陛下,您这么快就回来了?”



    君臣见礼后,郧国公韦孝宽开口问道。



    此去终南山,大佬们是知晓的。



    大家都以为皇帝是到山上的别宫避暑去了,也不以为意。



    “嗯,回来了!”



    皇帝示意大家入坐。



    



    而后,让墨言给每人发了一个野菜窝头。



    “今天朕请诸位爱卿吃点你们从未尝过的吃食”



    宇文衍着。



    自己也拿起一个,张嘴咬上一口,吃了起来。



    众臣满面笑容,心想这样的皇帝真好。



    每次进宫,陛下都不会亏待他们。



    看到皇帝开吃,一个个笑呵呵地拿起窝头放进了嘴里。



    刚一入口。



    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成了苦瓜色。



    这是什么鬼玩意,简直太难吃了。



    “吃,快吃”



    宇文衍几口把中的窝头吃进嘴里,并催促众臣也快点吃。



    诸位大佬见状,强忍口腔的不适。



    把中的窝头塞进嘴里。



    不要皇帝还带头吃了,哪怕他不吃,众臣也不敢打马虎眼。



    “怎么样,这样的吃食味道如何?”



    看到大佬们把嘴里的窝头艰难地咽了下去,皇帝沉声问道。



    这时。



    众臣满嘴苦涩,胃里一阵翻腾,一股不适直往上冒。



    吏部尚书宇文贞更是干呕几下,差点就吐了。



    被其兄长宇文贤狠狠瞪了一眼,这才强忍下来。



    “朕告诉你们。”



    “这就是长安县的百姓,平常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



    皇帝拍案而起。



    声音蓦地拔高,近乎是吼了出来。



    “朕是真没想到啊,皇城脚下,朕的子民,竟然是以野菜裹腹”



    “而京城的权贵们,却是穿金戴银,锦衣玉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何不食肉糜?”



    “诸位爱卿,悲哀,莫大的悲哀啊”



    



    皇帝对着众臣好一通情绪输出。



    其实。



    他心里非常清楚,这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常态。



    但是,他肯定不愿大周一直都是如此。



    就算不能改变现有的制度,至少也得造一个太平盛世出来!



    看到皇帝面沉如水,听其悲怒交加的声音。



    众臣心中忐忑。



    全都低眉顺眼,不敢直视那两道犀利的眼神。



    “陛下息怒,臣等有罪!”



    不论如何,首先得把态度摆出来。



    皇帝不开心了,肯定是臣子的错,不论是不是锅,先背下来再。



    一通发泄之后。



    皇帝心中的那股戾气平和了许多。



    “平身吧!”



    “朕也知道,这不是你们的错”



    “大周百废待兴,四面皆敌,诸卿,任重而道远,共勉吧!”



    宇文衍抬了抬双,恢复平常的语气道。



    众臣平身。



    眸光熠熠地看着上首这位年仅九岁的天子。



    谁也不知道,此时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大佬们的眼神。



    把皇帝给看得心里直发毛。



    心中嘀咕,这群大佬不会是想弄死自己吧?



    “陛下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乃大周之幸,亦是臣等之幸”



    韦孝宽,李穆,尉迟迥拱道。



    他们都是黄土快埋到脖子的人了。



    从宇文衍身上,看到了中兴之主的希望。



    当是老怀甚慰,激动万分。



    “臣等愿为大周,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其他人全都站起身来,齐声道。



    皇帝都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如此统一的。



    就像事先排练过一样。



    “众卿忠君为国,朕心中了然。”



    “百姓乃一国之根本,大周如舟,百姓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官者,心中得有百姓呐”



    “上位者,不能脱离百姓,要到百姓中去,这样才能把政事做好!”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