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扫荡

A+A-

    等到两位可汗的军队返回各自牙帐驻地。



    贺若弼率领的轻骑。



    早已赶着牲畜,抱着女人回到科尔沁草原了。



    麾下一众叶护统领捶胸顿足。



    却是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可汗回来再!



    从来都是他们抢掠中原王朝,这次却是反了过来。



    他们也尝到了被抢的滋味是何等的苦涩!



    一方欢喜!



    一方愁!



    有了这三万多匹战马。



    营州便能打造一支万人以上的骑兵。



    怎么能不让贺若弼欣喜异常呢!



    收获满满地回来后。



    留一部分役力加固潢水河谷上游的堡垒要塞。



    所有百姓全都投入到了辽西的秋收之中。



    除了粟、麦、高粱、大豆这些。



    最为关键的是水稻试种成功了!



    金灿灿,沉甸甸的谷穗。



    预示着不但成功了,还是丰收的景象!



    辽西郡治所龙城所在地,官府早已修缮了粮仓。



    为秋收储备粮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官府还安排了府兵巡逻队,保证秋收时期周边的安全。



    贺若弼本人则亲率本部五千人马,紧守河谷要塞。



    以防突厥恼羞成怒,派兵攻打。



    当庵逻和步离可汗急匆匆赶回自己的牙帐。



    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连大可汗的王庭都遭受了洗劫,他们也一样在劫难逃!



    “大汗,杀过去,把东西全都抢回来”



    “对,狡滑的周人,不讲武德,绝对要他们好看。”



    庵逻虽然也是心中恼怒,但却没有听从部下的建议。



    他性格柔弱,要不然也不会因为大逻便的辱骂,就把汗位让出去。



    在他看来,这样的损失,主要责任在沙钵略身上。



    根本就不应该和大周开战。



    本来都和亲了,等到三年孝期一过,便能迎娶大周公主。



    双方保持边境和平,各过各的日子不好么?



    为什么非得打来打去?



    步离可汗也是一脸铁青地坐在牙帐内。



    他虽然是佗钵可汗册封统管东面突厥的可汗。



    但在沙钵略上位后,明显有排挤、打压他的意思。



    把漠东水草最肥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封给了第二可汗庵逻。



    而他只能守着燕山北麓的坝上草原,以及狭长的锡林格勒草原。



    这里临近张家口,东面又正好与潢水河谷接壤。



    大周在掌控辽西之后。



    使得他的地盘成为整个草原最不安全的区域。



    因而,他对沙钵略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庵逻这个大侄子也是恨铁不成钢。



    倘若庵逻不把汗位让出去,那漠东地区全都是他的地盘。



    摄图只能在西部和达头去争斗。



    哪轮得到他对自己呼来喝去?



    但是碰到性格软弱,难以成事的庵逻,他也只能是一声长叹。



    



    上善殿。



    “陛下,您过目。”



    颜之仪把起草的一份国书递到宇文衍面前。



    汝,无视先帝及已逝大汗秦晋之约。



    侵我山河,杀我军士,百姓,掠我财物,女人。



    实乃豺狼虎豹,野蛮无理之辈,德行鄙陋,不配为我大周姻亲。



    朕不耻汝之行径,即刻取消和亲盟约!



    大周无惧任何敌人,你要战,那便战——不死不休!



    汝等好自为之!



    既然沙钵略撕破脸皮率先开战,皇帝当即借此会,把和亲给取消了。



    如今。



    不用再借助突厥的势力牵制北齐,哪还容得你颐指气使。



    



    “嗯,不错,就这样。”



    宇文衍看后,也给其他几位大佬传阅了一番,便把这份国书发了出去。



    此次防御战,不但斩杀数万突厥士兵,还缴获几万匹战马。



    但有一半战马,或死或残,只能杀来吃肉。



    不过也好,就当给前线将士们改善伙食了。



    北境防线。



    稍做休整后,凉州总管梁士彦,夏州总管虞庆则,并州总管高颎,幽州总管阴寿,各率五千轻骑出塞。



    气势汹汹地杀向大漠草原。



    这是对沙钵略举兵南下的强有力回击。



    用行动告诉你,大周不容侵犯,否则将受到无穷无尽的报复!



    对于未曾教化的蛮夷,就得以暴制暴,先打服了再。



    刚刚被捅了腚眼的突厥。



    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仅仅是开胃菜。



    接下来的大扫荡才是真正的大餐。



    给突厥的国书发出后。



    宇文衍和几位大佬商议。



    组建劳军团,把朝廷的慰问给各州边镇送去。



    包括皇帝的谕,大量的烈酒、美食、生活用品。



    另外。



    还有管弦乐队和舞蹈团,届时给将士们进行乐舞表演。



    等他们赶到边境各州。



    出塞扫荡的将士们也应该回来了。



    此次突厥南侵。



    宇文衍愈发意识到张家口的重要性。



    此处长期处于北方游牧势力的控制范围。



    因而只是修建了一些简单的要塞,堡垒。



    他认为,非常有必要建一座坚固的边塞城堡。



    几位大佬也表示赞成。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皇帝为此处要塞取名为——“大境门”。



    这也是历史上,明朝在此修建边关重镇所用的名字。



    宇文衍和建筑大师宇文恺,进行了十多天的设计、画图。



    把大境门的建造图纸绘制了出来。



    在他的设想中,此关塞不仅仅是一道防御雄关。



    同时。



    也是以后沟通南北,进行贸易往来及文化交流的边镇。



    因此。



    除了强大的防御功能,还是戍边将士和边民的生活之所。



    不仅要有众多民房,还需要大型的坊市以及林立的商铺。



    可以,这就是一座边城。



    “安乐,此城建设便全权托付给你了,朕会让高颎和阴寿全力配合”



    “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宇文恺当即应了下来。



    “对了,你去找工部尚书,让他调拔几个工匠给你,到时造些推独轮车,用来建城之用”



    独轮车用于建筑工地,一定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另外宇文衍还了,不用拼命赶进度。



    无须征召过多的役力。



    不能把人往死里用,可以采用两班轮换制。



    在古代,当朝廷有大型工程建设时,都是把人当牲畜来用的。



    死了直接丢乱葬岗。



    一个工程下来,死个几千上万人那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皇帝却是格外看重人口。



    服劳役都是-59岁之间的男丁,是承担繁衍任务的中坚力量。



    死一个宇文衍都觉得心疼,何况几千几万的死。



    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增加人口数量,是大周未来几十年的重中之重。



    “回陛下,臣记下了!”



    宇文恺对于皇帝的话有些意外,但也心中欢喜。



    他一直都很重视工匠,从不认为他们低人一等。



    面对做苦力的民夫。



    他也时常感叹百姓生活的艰辛。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