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月氏

A+A-

    河西走廊。



    商队往来,驼铃声声。



    合黎山下,黑水河畔。



    一座颇具规模的遗址废墟,似乎还残留着些许往日繁华。



    在西北狂风的呜咽声中,透出阵阵凄凉。



    “阿爷,这里就是我们康国的祖地?”



    十岁的康艳典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内心涌出一股别样的心绪来。



    似乎与这里有着某种莫名的牵连。



    “不仅仅康国,也是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国的祖地。”



    “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月氏(z)。”



    康父爱怜地摸了摸儿子的头,耐心道。



    “匈奴当真可恶,杀月氏王,占我祖地”



    “大汉扫灭匈奴,也算是为月氏祖先报仇了。”



    康艳典对于月氏的历史很是清楚。



    这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训示,每个人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月氏。



    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祁连山西部,是张掖、敦煌一带的游牧民族。



    其兴起时间比大漠草原上的匈奴还要早。



    与大汉一样,皆被匈奴视为敌人。



    汉文帝时,月氏打败敦煌附近的一个游牧部落——乌孙。



    杀乌孙王难兜靡,夺其领地。



    王子猎骄靡刚出生不久,被部族带着逃往匈奴。



    月氏和匈奴之间,由此展开了长期的战争。



    可是,月氏最后败了。



    月氏王被杀,头颅被匈奴单于做成了酒器。



    月氏大多数部众带着极大的屈辱向西迁徙。



    到了西域伊犁河谷及太清池(伊塞克湖)附近,中原称其大月氏。



    而少部分留在河西走廊的部族称月氏,成了匈奴的奴属。



    原居于伊犁河谷的塞种人,武力不如大月氏,被迫南迁到赤山(兴都库什山)一带。



    并在那里建立了大夏国。



    三十多年后。



    乌孙王子猎骄靡在匈奴的帮助下,替父报仇。



    率领部众西击大月氏。



    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在此建立了乌孙国。



    大月氏战败被迫南迁,过大宛国,定居于妫水(阿姆河)北岸。



    此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月氏也由游牧逐渐转变成农业定居。



    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正是想联合与匈奴有生死大仇的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等到张骞历经千难险阻,找到这里明来意时。



    发现当时的月氏:“地肥饶,志安乐,殊无报复之心!”



    月氏王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不愿东还了。



    妫水发源于葱岭(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海拔4900多米的高山冰川。



    是西域地区水量最大的内陆河。



    它与发源于天山山脉的药杀水(锡尔河)一起,自东向西,一南一北,平行流经“河中地区”。



    最后汇入雷翥海(z)(咸海)。



    妫水和药杀水流域是后世中亚文明的摇篮。



    也是历史上,唐王朝安西都护府的统辖区域。



    再过了几十年。



    大月氏发展壮大后,又把妫水以南,赤山一带塞种人建立的大夏国给灭了。



    并在大夏国土上设置五部翕侯,进行分片统治。



    有点类似于中原分封制下的诸侯国。



    大量月氏人迁居于此,把这片肥沃的土地纳入自己图。



    塞种人只能再次南迁,进入天竺西北部克什米尔地区。



    打败当地一些国家后,在那建立了好几个国家。



    真可谓是:



    大汉打匈奴,匈奴打月氏,月氏打塞种人,塞种人又打阿三。



    由此也可以推断出,阿三自古以来就是战五渣的实力。



    从几千年前他们的祖宗开始,就扮演着挨揍的角色!



    大月氏灭掉大夏国一百多年后。



    月氏王对五部翕侯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大概西汉晚期。



    



    五部之一的贵霜翕侯逐渐强大起来,首领“丘就却”自立为王。



    随后。



    陆续吞并了其它四部翕侯,建立了——贵霜帝国。



    经过百来年的发展。



    成为与同时期的大汉王朝,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并列的大势力。



    这时的贵霜王春风得意,傲气满满。



    他向当时镇守西域的班超提亲,要求迎娶东汉公主。



    被班超断然拒绝了。



    贵霜王恼羞成怒,发兵七万翻越葱岭进攻安西都护府。



    结果被班超打得找不到北,所率军队十不存一。



    心下大骇的贵霜王,何曾见识过战斗力如此强悍的军队,当即送出重礼请和。



    班超牛刀试,连名字都懒得问,上书时仍称其为月氏王。



    大汉,匈奴,月氏,乌孙,塞种人之间恩怨情仇,就是人类民族史上典型的弱肉强食。



    中原周边的游牧民族,虽然与中原王朝争霸失利。



    但其向西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实力也是霸主级别的存在。



    贵霜帝国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繁盛了几百年。



    后来慢慢走向衰落。



    于公元420年左右分崩离析,分裂成几十个部落国、城邦。



    还保留相对血统纯正的月氏族人,以撒马尔罕为中心,形成了“昭武九姓”诸国。



    保持了自己的部落政权和民族根源。



    撒马尔罕城,如今是康国的王城。



    到了当下,葱岭以西的这些国和高昌、龟兹、于阗等国一样,被北面的突厥汗国所奴役。



    妫水和药杀水流经的河中地区。



    是东西交汇路口,丝绸之路上的枢纽。



    居住于此的昭武九姓月氏人,大多以行商为生。



    形成了一种游走天下,逐利四方的地域文化,被称为——粟特人。



    养成了一种能会道,善于沟通,敢于冒险,不畏艰难困苦的民族特性。



    自从张骞凿空西域后,他们的先祖就开始前往中原经商。



    用中原丝绸等珍贵物品换取西方的珠宝,再把珠宝卖到中原,以此牟利。



    但在魏晋南北朝的混战年代,东西方贸易往来被迫中断。



    如今。



    在皇帝的推动下,重开丝绸之路。



    特别是解决河西走廊的安全问题后,西域商人终于可以大胆地前往中原了。



    在这条连接东西的丝路上。



    随时都能看到往来的商队。



    骆驼和马匹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每一个昭武九姓的商队经过张掖时,都会到昭武古城遗址瞻仰月氏人的祖地。



    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他们,内心深处蕴含着寻根访祖的情结。



    哪怕过了六七百年,这种口口相传继承下来乡愁仍然存在。



    “走啦,儿子”



    “往东经过武威,翻过乌鞘岭,离长安就不远了!”



    看到康艳典盯着昭武古城废墟发呆,康父喊了一声。



    商队稍做休整后,继续踏上前往长安的道路。



    



    此时。



    正在张掖的裴矩于数日前收到了朝廷诏书。



    任命他为大周使者,带着长安来的使团一并出使西域各国。



    一是建立官方联络。



    二是寻求商贸往来。



    这是大周第一次官方派遣前往西域的使团。



    数百人的规模,行走在河西走廊上也是很壮观的。



    他们携带了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二锅头烈酒等商品。



    既是使团,也是一个商队。



    另外,还有数十把横刀,以作国礼之用。



    之所以组建数百人的使团,那是宇文衍准备在各国设立——“大周使馆”。



    为以后中原去的商队,行商提供一个驻点。



    在大航海到来之前。



    这条连接东西方的丝绸古道,就是唯一的黄金之路,或者财富之路。



    是当下全世界的经济命脉之所在。



    因而。



    不论花费多大的代价。



    宇文衍也要确立大周在丝路上的绝对话语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