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棉制品

A+A-

    上善殿。



    奉命前往终南山的元威返回皇宫复命。



    “二郎,孙大叔一切都好吧?”



    “回陛下,神医很好,让臣给您问好。”



    快过年了。



    皇帝让元威给孙思邈送了些生活用品上山。



    并赠予了一副金针,一副银针。



    顺便把神医收集的一些医药典籍借来抄录,印刷。



    之前,把皇宫的收藏赠给他,都是留了备份的。



    不过。



    皇帝看到他那里有一些连皇宫和太医署也没有的孤本。



    便准备借来抄录,到时交给书坊雕印刷。



    自从朝廷下诏求书以来。



    如今,已经收集了不重复的书籍三万余册。



    加上大周原有的收藏,各式典籍已达十万多册。



    宇文衍下诏设立——“文渊阁”。



    专门用于存放,管理这些典籍。



    皇帝准备把文渊阁打造集藏书和研读于一体的模式。



    所有书籍分门别类,编号登记,按顺序摆放在书架上。



    专设“文渊阁学士”一职,负责日常管理以及书籍的整理、校对等。



    此职暂时不限人数,有兴趣,有才能者皆可担任。



    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到文渊阁阅览书籍,并且允许摘写、抄录。



    当然,也可以花钱购买一册自己喜欢的书籍。



    都是书坊雕印刷的,字迹清晰,排合理。



    甚至,还有识文断句的标点符号。



    “等书坊把那些书籍抄录后,你便给大叔送回去。”



    “是,陛下。”



    书籍是文化传承的媒介,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源泉。



    皇帝一心想着要大力发展大周的教育事业。



    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书。



    让大周学子读有用的书,做有用的人!



    朝廷下诏广设蒙学、乡学、县学、郡学等官办学堂,书院。



    便是开启教育普及的第一步。



    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甚至很艰难。



    但他一定要去做,而且是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达成。



    年后。



    这些学堂,书院便会开始招收学子。



    除了儒学典籍,算术和农学也是必学课程。



    到了州学还得增加一门专业课程。



    这些专业包含农学,算术,天文地理,建筑,陶瓷,纺织,冶炼,军器,械等各行各业。



    有关专业方面的书籍和教纲还在收集,整理,编纂当中。



    为此。



    皇帝设立了一个教育司,负责相关事宜。



    直接独立于国子监的教育体系之外。



    数月来。



    宇文衍花了一些时间,把拼音字母表给弄了出来。



    这个时候有注音,没有拼音,很多字的发音很难统一。



    有了字母拼音,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把声母,韵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书写和发音教会几个人。



    至于怎样把字母拼音与当下的官话适配起来。



    那就是教育司的事情了。



    字母对于算术馆和国子监的一些博士和读书人来,已经很熟悉了。



    因而,接受拼音字母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对于这种新奇的注音方式,很快就吸引了一批感兴趣的读书人。



    他们聚在一起。



    利用这些字母发音,给所有汉字进行注音。



    凡事有了合适的方法和明确的目标,就能快速的发展起来。



    相信经过一些时日,大周的汉语拼音就能初步成形。



    朝中一众大佬见识了这种奇特又准确的注音方式后,也是啧啧称奇。



    恨不得扒开皇帝的脑袋瓜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总能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



    



    



    “陛下,毕王来了。”



    这时,墨言进殿禀报。



    “快宣!”



    皇帝放下狼毫笔,接过宫女递上的热毛巾擦了擦。



    “臣参见陛下!”



    宇文贤走进大殿,上前行礼。



    “王叔免礼,坐吧!”



    皇帝泡好茶,给他倒了一杯。



    “谢陛下,这茶真香!”



    毕王端起轻咂了一口,顺嘴夸了一句。



    “陛下,少府监给皇宫缝制的棉被,棉服等物已经做好了,臣特地送过来。”



    棉花作为新生事物,最先享受到的就是皇宫的人。



    “那敢情好啊,待会朕试试看。”



    “你着把棉花被服作坊运转起来,设计一种耐磨保暖的军服。”



    “冬天的时候,北境和东北那些地方,寒冷刺骨,将士们有了棉服就会好过许多”



    “是,陛下!”



    宇文贤没想到,皇帝考虑的竟然是受冷的将士们。



    皇帝把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给他听,让其在被服作坊实行起来。



    这和书坊的模式差不多,每人负责一道工序。



    随后。



    君臣二人就工部的工作事宜进行了一番交谈。



    在毕王离开后。



    皇帝让人把他送来的东西搬到太后的宫中。



    “皇帝哥哥,快来和我们一起玩丢绢。”



    皇后正带宇文娥英,宇文衎,宇文术兄妹三人玩游戏。



    丫头一眼看到了宇文衍,冲上前来拉着他的嚷嚷道。



    “见过皇兄!”



    兄弟二人虽然有些调皮,但在皇帝面前却是特别的乖巧懂事。



    “臣妾参见陛下!”



    司马令姬上前福了一礼。



    “免了!”



    “先别玩,朕给你们送新衣服来了”



    宇文衍揉了揉两个弟弟的头,又捏了一把丫头的脸蛋。



    拉着他们走向殿内。



    “好耶,好耶”



    公主一听有新衣服,高兴地又蹦又跳起来。



    都忘记抗议皇帝捏她的脸蛋了。



    “儿臣给母后请安!”



    “皇儿来啦!”



    朱满月看到皇帝,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放这里,打开!”



    宇文衍让侍卫把东西放在殿内。



    打开包裹的布料。



    里面正是少府监制作的棉被,棉服,棉鞋这些棉制品。



    “母后,您看看,这是棉被,这是用来垫的,这种是用来盖的。”



    朱满月抚摸着丝绸被面,轻轻按压了几下。



    顺滑,柔软,给人一种暖温的感觉。



    “嗯,晚上盖这个被子睡觉肯定很舒服,暖和。”



    “那是当然!”



    “娥英,过来,这是你的棉衣,穿上看看。”



    所有衣物都是按照各自尺寸量身订做的,上面做有标记。



    皇帝拿起一件棉衣,给丫头穿上。



    “哇,好暖和啊,舒服得很”



    宇文娥英眸里闪着亮眼的光芒,喜欢得不得了。



    “还有,这是棉裤,棉鞋,帽子,套”



    宇文衍把一顶能遮耳朵的帽子套在公主头上。



    见其全身肥嘟嘟的模样,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这套装扮穿上虽然稍显臃肿。



    但绝对是冬天的御寒神物。



    以后普及开来。



    必然给大周百姓的过冬生活增添一丝暖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