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视察冶铸作坊

A+A-

    开征商税。



    是宇文衍亲政后,推行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策令。



    标志着大周不再把赋税局限于一亩三分地上。



    以后。



    随着商税份额占比的提高,就能逐步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



    慢慢激发出社会活力,促进消费和人口增长。



    形成良性循环。



    “子昌,随朕到冶铸作坊看看去。”



    宇文衍换上便服,带着王鹰,李药师,墨言三人,骑马出宫奔东门而去。



    皇帝嫌辇驾太慢,马车太颠。



    除非正式场合,一般他都是骑马出行。



    骑马是当下主要出行方式。



    朝臣上朝或是前往衙门,离得远的话,都是骑马。



    包括女子出行,大多也是选择骑马。



    当然,养不起马的普通人家就只能步行了。



    走进作坊大门。



    各式建筑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



    经过几次扩建,作坊如今占地面积达万余亩。



    所有工匠、役力连同他们的家属,全都居住在园区内。



    作坊俨然形成了一个镇的规模。



    道路两旁,移植过来的树木长势良好,郁郁葱葱。



    人力独轮车,两轮马车作为运输工具,穿行在道路上。



    如今,制造一部每天都能生产出一定量的农具,铁丝、铁钉、铁皮、铁锤、铁链等铁制品。



    二部制作钳子、扳、螺丝刀等工具。



    还有利用水力所需的轴承、齿轮、曲轴传动装置,脱谷传动装置。



    最近。



    制造二部依据皇帝之前绘制的那些图纸,制作出了弹簧和链条。



    链条配合齿轮,也是一种传动装置。



    “老臣参见陛下!”



    綦毋怀文带着儿子,孙子向皇帝行礼。



    “前辈无须多礼!”



    皇帝上前扶了一把。



    对于綦毋怀文,他始终保持敬重。



    “车床进展如何?”



    宇文衍端起綦毋冶子泡好的茶喝了一口,微笑道。



    “回陛下,这大半年来,车床动力传输的稳定性有了长足进步”



    回答的是老人家的儿子,綦毋干将。



    他从一开始就跟着父亲研究宇文衍提出的车床。



    整个过程都亲自动操作,已是颇有心得。



    綦毋怀文年纪大了,继承衣钵就靠他的儿孙以及十八个徒弟。



    他也有意把作坊的相关工作慢慢交接到他们上。



    作坊大力招募相关方面的人才,改善水力传动装置。



    使得车床钻头的高速转动趋于稳定。



    同时。



    他们还研制出了活动闸门,通过控制进水流量来调节钻头的旋转速度。



    “车床推广情况怎样?”



    年前。



    宇文衍让他们把现在的车床技术全部推向民间。



    并提供精钢铸造的各种锉刀、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



    “陛下,老臣让人在作坊几里外,还有洛阳,扬州,邺城,益州四地,各建造了一台水力车床。”



    “凡感兴趣者,都可自行前往观摩。”



    “想自建的话,作坊也提供技术和设备所需零件的支持”



    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得一些喜好之人去钻研。



    只要放开限制,甚至提供一定的支持。



    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将促使这个新事物在民间快速发展起来。



    虽然这项技术放在当下似乎超前了一些。



    



    但是华夏先民械方面的应用,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先秦时的记里鼓车,双马战车,汉时的浑天仪,地动仪等。



    都是械方面的实际应用。



    宇文衍要做的就是提出一些概念,引导人们朝某个方向去探索。



    “很好,前辈,作坊的所有技术最好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整理成册”



    “以后可以作为工匠培训的书籍,也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创新。”



    璀璨的文明,最为关键的就是文字记录与传承。



    有史料可查,有实物可考。



    依靠文学创造,艺术加工杜撰出来的文明,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经不起考究。



    “回陛下,老臣和您所想无二,每项工艺,技术都已详细记录在册”



    不用皇帝提醒,作坊早就这么做了。



    宇文衍满意地点了点头。



    找到綦毋怀文,真的是捡到宝了。



    为他的工业设想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冶子,你打造出来的宝剑相当好,可以批量制作一些”



    之前,皇帝赠给孙思邈的长剑,就是出自綦毋冶子之。



    完全由他实验,改进,最终把工艺确定下来。



    工艺质量达到了唐刀,陌刀,锥枪这些神兵利器的水准。



    在武器铸造方面,确实天赋卓绝。



    也难怪綦毋怀文那么放心把这一项工作完全交给他打理。



    “谢陛下,臣一定再接再厉!”



    在作坊改进水力传动装置后。



    水力摧动的双动式活塞风箱大大提高了鼓风效率。



    还有就是水力推动的自动起落水锤。



    极大地节省了人工锤炼所需的役力。



    这两项技术如今已经应用到工部军器监,及民间众多铁匠铺。



    宇文衍此次来。



    主要是看军器组研制的神臂弓和八牛床弩。



    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改进,终于攻克数道难关。



    把弩的实际威力做到了武备要略上所记载的程度。



    军器组最先研制成“冷锻甲”技术。



    并设计了人和马披戴的铠甲样式,确立制造工艺。



    如今,冷锻甲已经在军器监批量打造。



    众人来到军器试射场。



    这里摆放着数十张神臂弓和两台八牛床弩。



    工匠们见到皇帝驾临,纷纷下跪行礼。



    皇帝抬,示意他们起身。



    由负责人给他介绍两种弩。



    “子昌,药师,言子,你们上试试”



    宇文衍持一把神臂弓。



    弩身三尺三,弦长二尺五。



    用坚韧地山桑木和坚实的檀木,还有特性钢制成。



    上弦时需要借助双脚踩压拉拽。



    凹槽内放上箭矢,利用望山瞄准,扣动弩,就能进行发射。



    经测试,射程达四百米,有效射距一百多米。



    一百米内,当下主流铁甲破防。



    五十米内,主流重甲破防。



    而五十米的距离,换成“冷锻甲”,抵御了神臂弩的射击。



    留下一坑,没能洞穿甲片。



    冷锻甲相比当下的主流重甲,其防御能力还要强上几分。



    “陛下,此弩不论威力、精度、射程,都比当前的主流弩要强!”



    王鹰反复尝试了十数箭,最后得出结论。



    墨言也点头表示认同。



    “突厥再过一百年,不,两百年,也造不出此等神弩。”



    李靖仔细打量着中的神臂弩。



    神情亢奋,还不忘拿突厥做个对比。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