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多方反应

A+A-

    百济东面。



    金城,新罗王宫。



    金白净爽朗的笑声响起,连声叫好。



    他主张攀附的宗主国成了真正的大树,怎能不令他兴高采烈。



    “来人,速速安排,派使团前往长安,向大周朝贺!”



    “给釜山港秦将军也送上一份贺礼!”



    金白净二十出头,十五岁继承王位,已经做了七年的新罗王。



    此子看似年轻,却颇具眼光,埋藏心底的野心也不。



    新罗以“辰韩”部落为主体立国。



    后又吸收了被百济击溃的“马韩”,以及吞并伽耶国后的“牟韩”。



    逐渐形成相对明确的“民族”观念,视百济和高句丽为入侵者。



    历史上,正是因为他确立“死抱中原王朝大腿”不动摇这一国策,借大唐之灭了高句丽和百济。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无力顾及半岛之地。



    新罗近水楼台,渔翁得利。



    逐步蚕食唐朝征服的领土,最后完成半岛统一。



    晚唐国力衰弱,经不起折腾,不得已之下,只好承认新罗的合法性,并予以册封。



    虽然一直都是中原属国,但自此半岛有了统一的国家观念、民族思想。



    给后世华夏留下一个极其恶心的邻国。



    唐亡后。



    新罗也被高丽所取代。



    到了明朝。



    高丽大将李成桂篡位改朝换代,自己称王。



    并叩请朱元璋赐名朝鲜,一直延续到后世。



    新罗王年纪不大,却挺会来事。



    黄金白银,珍珠玛瑙,新罗婢,野山参,上等毛皮,不当数似地往长安送。



    试问。



    在羁縻当道的唐朝,如此懂礼节,明事理,还大方的藩属国,有哪个皇帝不喜欢?



    宇文衍若不是拥有后世记忆,不定也会对这样的新罗国开一面。



    金城百里之外。



    釜山港锣鼓喧天,一片喜气洋洋。



    从扬州出发的两支型宝船试航船队,给这里的国人带来了南北统一的好消息。



    统领秦谱下令举行盛大的集会,和这里的同胞一同庆贺。



    如今。



    釜山港往来商船络绎不绝,码头随时都是一幅繁忙的景象。



    年前的时候,张须陀来了一趟。



    同秦谱商谈后,开通了前往汉至平原的航线,促使两地商贸往来成为常态。



    辽东城。



    总管府贺若弼,刺史府崔仲方,都督府韦云起聚在一起,接受东北四部使者的道贺。



    早前得到统一消息,贺若弼大喝一声:



    “陛下真神人也!”



    回想起五年前,皇帝移民十余万,让其经营辽西。



    再看现在辽宁道的局面:



    高句丽被赶出辽东之地,总共移民七十八万,加上接收东北四部的定居者,户籍人口已达百万。



    科尔沁大草原,如今是朝廷三大牧场之一。



    饲养战马十万余,牛羊皆以万计。



    辽西龙城,辽东城发展成了东北两大商贸之城。



    吸引了大量突厥,库莫奚,契丹,室韦,靺鞨的商贾和牧民前来贸易,定居。



    在刺史崔仲方的主持下,辽宁道修建了大量的官办学堂,招收各族孩童。



    辽宁道在既定方针的指导下,稳步发展,已然取得喜人的成果。



    贺若弼对于宇文衍除了敬佩,更多的是感恩。



    正是因为皇帝的钦点,让他在东北之地屡立战功,打出赫赫威名!



    道贺的奏章早已送出,连同一起的还有东北特产。



    其中的干货就有各种野生动物的“神鞭”。



    在贺若弼看来,陛下已经十四岁,可以枪指玉壶,力战群芳了。



    想到这。



    他嘴角露出一丝猥琐的坏笑。



    脑海里浮现出府中胡姬翘伏于案的婀娜身姿。



    那是天元四年,也就是前年年底回京述职时,宇文衍赏赐给他的。



    胡姬身材高挑,前凸后翘,丰腴有致。



    



    声音妩媚,眼神勾魂,作风狂野。



    与其大开大合的战场风格简直就是绝配。



    “辅伯,辅伯”



    “辅伯兄,你嘴角咋还流口水了?”



    崔仲方和韦云起的呼唤让贺若弼回过神来。



    “嘿嘿,想到好吃的了”



    吸溜一下,抹了一把嘴角,贺若弼心虚地解释了一句。



    “辅伯兄,你那淫荡的笑容已经出卖你了,那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娇娘子吧!”



    韦云起倾身探头,低声笑问。



    他比贺若弼十五岁,两人私下关系尚好,视其为兄长一般。



    “去你的,尽瞎!”



    贺若弼笑骂。



    各部使者献上方物,转达首领的恭贺之词。



    四部落首领很清楚,他们三位就是朝廷在东北的脸面和话事人,平常搞好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看到四大归附部落如此上道,三人也是相视一笑,满意地点头。



    热情招待后,派出队护送使团前往长安朝贺。



    漠北。



    突厥王庭。



    沙钵略可汗持金樽,坐在虎皮汗座上。



    目视前方,却没聚焦在奋力扭动曼妙身姿的胡女身上。



    他刚刚得到消息,大周灭陈,中原地区南北统一了。



    去年底。



    他便知晓了大周举兵伐陈。



    而且,还是他的皇帝女婿御驾亲征。



    对于周、陈之间发生战争,相互消耗,他是乐见其成的。



    甚至搬出了板凳,准备做一回坐山观虎斗的吃瓜群众。



    自从双方和亲以来,他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喝酒吃肉睡女人,闲来无事打阿波。



    这便是这几年来他的生活主旋律。



    边境安宁,贸易繁荣。



    突厥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中原输入大漠草原。



    比起野蛮抢掠,风险近乎于零,何乐而不为呢?



    尝到甜头的沙钵略加大了双方的贸易规模。



    鼓励突厥牧民前往居延城,河套三城,大境门进行贸易。



    大周除了严格限制铁器的贸易量,其他日常商品几乎都是畅通无阻。



    丝绸绢帛,茶叶,瓷器,漆器,金银玉器,纸张,马鞍辔头,衣物靴子,粮食,盐,烈酒等等,应有尽有。



    此时,突厥还没有文字,宇文衍趁加大文化输出力度。



    在长孙晟一番口吐莲花地吹嘘和规劝下,给突厥送去数百名记事官。



    并且在突厥王庭以及第二可汗的呼伦贝尔,步离可汗的坝上草原开设孔子书院。



    用拼音教授突厥贵族子弟学习使用汉字和大周官话。



    且不论这种文化输出能持续多久。



    只要时局允许。



    宇文衍就会敦促朝廷竭尽全力去做。



    沙钵略享受两国交好带来的诸多好处,专心一致地与西突厥的阿波开战。



    双方每月一战,三月一大战,互有胜负。



    史万岁周旋于双方之间,偶尔出兵一次,给宇文衍的老丈人一定的武力支持。



    更多的还是箭矢这种消耗性装备的支持,用交易的方式,双方各取所需。



    这样的交易,和西突厥的阿波也在悄悄进行。



    沙钵略刚刚和阿波干了一仗返回都斤山王庭,便得到了大周灭陈,统一天下的消息。



    原本打了胜仗的好心情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于公。



    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不利于突厥的发展。



    于私。



    战事刚刚开打就宣告落幕,没能做成吃瓜群众,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很是不爽。



    因而。



    此时的大可汗观舞无趣,饮酒乏味,心里空落落。



    空洞的眼神中透出一丝落寞。



    一丝寂寥。



    一丝郁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