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爨氏也要造反?

A+A-

    宇文衍的密诏就是要滕王常驻交趾。



    永镇南疆!



    后续还需建造官学,大周钱庄等,完善各县之间的驿路交通。



    甚至是设立军府,选拔当地百姓为府兵。



    另外,皇帝还让其在红河入海口设海防镇,建造港口、码头。



    以后将作为中原船队沿西线航路前往南洋的补给港。



    此前,从扬州港出发的船队都是走东路航线。



    也就是经流求东海岸,过吕宋,到南海,抵达婆罗洲,爪哇诸岛这条航线。



    而从广州港出发的商船则是过琼州海峡,到桂林、交趾二郡南部的北部湾海域。



    沿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以及林邑国的东部海岸线南下。



    抵达中南半岛的真腊,赤土国,盘盘国,狼牙修国等地。



    再向南则到达干陀利国,堕婆登,皮宗国,诃陵等南洋诸国。



    海防港位于西部航线的中间地带,位置极为优良。



    朝廷既然决定对交趾进行直接管辖,皇帝必然不会浪费此处良港。



    叛军贼首李佛子及其一众头目伏诛后,被俘的数千士卒成了官方私奴。



    正好用来修建海防镇,以及港口、码头。



    五支船队,留下一支。



    另外四支将继续南下,前往南洋,购买当地特产,并于年后返回扬州港。



    这是出征前就计划的好行程。



    京城,皇宫。



    得到捷报的宇文衍甚是兴奋。



    望着疆域图上交趾的位置摩拳擦掌,一声接一声地叫好!



    他不是为朝廷大军得胜叫好。



    而是对交趾即将开启的新纪元激动不已。



    让一位王爷坐镇中原贵族眼中的南蛮荒芜之地,那可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在交趾,宇文衍根本不用担心滕王或是其后人割据一方。



    他要的是以官方的名义长期实际管辖此地。



    宣扬华夏文化,教化当地土人部落,不让这里的百姓产生独立的国家观念。



    哪怕其后人在此割据一时,也切不断与中原本为一体的事实。



    只有思想上迫切想要拥有它,并且长期产生联系,才会成为属你的一部分!



    若总是不闻不问,弃之不顾,哪怕是亲生子女,也不会认你这个爹。



    宇文衍对于历史上中原王朝放弃交趾,一直耿耿于怀。



    在与政事堂大佬商议后。



    朝廷将从江南、江西、岭南三道的官员中,选拔太守、县令,以及各级官吏前往交趾、九真二郡任职。



    皇帝将赏赐五千藩邦娘子给平叛大军。



    虽然如今物部龟田的肥皂生意没了。



    但与高句丽王淮,百济朴不尚,新罗金大钟三位藩商还在继续贸易。



    依然有一部分数额是以娘子作为交换的,只是数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这些娘子本就是皇帝作为增长大周人口所用。



    一万大军要长期镇守交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那成家,开枝散叶!



    另外,朝廷还将从南方五道移民一万户,大概五、六万人口迁居交趾。



    皇帝口谕是:



    采取自愿原则,不能强制移民!



    毕竟,统一后,朝廷可是作出过承诺,不会强制百姓离开现居地的。



    不过,这都是事,在利益的驱使下,肯定有人愿意前往。



    况且,各道官员要是连这点思想工作都做不好,那仕途也算是废了。



    滕王交趾平叛大捷,被朝廷诏告天下,大肆宣扬。



    让大周百姓也知道,在南方的南方,有数郡之地。



    自古以来便是华夏领地,是神州百姓永远不能放弃的国土。



    同时,朝廷犒赏物资,以及皇帝的赏赐,第一时间由兵部官员送往。



    其中有大量的蚊帐,蚊香,酒精,药材这些实用之物。



    



    以及金银绢帛,酒水、肉脯、干果等吃食,肥皂、香皂、衣物这些生活用品。



    宇文衍还从内库出资二十万贯,用于改善驻军的居住生活环境。



    为了交趾之地,他也是不吝钱财,反正钱用出去才能体现其价值。



    如今,九洲商行财源滚滚,内库充盈,皇帝就是土豪一个,不差钱!



    平定叛乱,经营交趾。



    宇文衍龙颜大悦!



    不过。



    有一事却让其蹙眉。



    滕王战报中奏言,自从大军登陆,一直到叛军伏首,始终不见爨氏人马。



    也就是。



    西南土皇帝爨氏违抗朝廷命令,也没把皇帝的旨意放在眼里。



    就连样子都懒得做,直接选择了无视!



    “陛下,爨氏称霸西南,久沐圣恩,却不思报效朝廷,公然抗旨,实属大逆不道”



    蜀国公尉迟迥火气有点大,言语间大有用兵之意。



    三十多年前,侯景之乱。



    梁武帝萧衍饿死于建康台城,几年后,侯景在睡梦中被部下羊琨所杀。



    萧衍第七子湘东王江陵称帝,也就是那个焚书罪人梁元帝。



    而先他一步在益州称帝的武陵王萧纪,不满足现状,率大军出川要与其兄长萧绎争夺梁朝正统。



    梁元帝萧绎闻听很是惶恐,遂请求宇文泰出兵讨伐萧纪,以解江陵之危。



    宇文泰闻讯大喜,言称:“取蜀制梁,在兹一举”!



    意思是拿下益州不但扩大了领土,还能以此制衡南梁,可谓是一举两得,于是决定出兵益州。



    领兵出征的正是他的亲外甥,也就是当今蜀国公——尉迟迥。



    萧纪率军出川攻打江陵萧绎,蜀地空虚,被尉迟迥领兵攻占。



    他也正是凭此战功获封国公爵位!



    如今。



    蜀地南面的土皇帝竟敢不听朝廷诏命,令其大为光火。



    按他的逻辑,凡不听话者就打到他服。



    一次不行,就多打几次!



    像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西南夷酋孟获,那都太温柔了。



    以他蜀国公的脾气,成王败寇,打不赢我,就碾死你。



    “启禀陛下,大周立国伊始,爨氏便奉我朝正朔,至今整三十载。”



    “眼下情况不明,臣以为不宜刀兵相向”



    义国公乐运生怕皇帝被尉迟迥拾掇着盲目出兵,连忙出言劝谏。



    “承业之言有理,把事由弄清楚再做决断不迟。”



    临国公颜之仪也不希望陛下一言不合就起兵事。



    “此事恐怕有些不妙!”



    郯国公王轨沉吟半晌,神色凝重地道。



    看到众人投来询问的目光,遂接着:



    “黔中道,云南道虽由爨氏实际管辖,但朝中亦派有少量官员任职。”



    “让爨氏出兵交趾之事,也是给他们传过信的。”



    “爨氏抗旨不遵,迟迟未出兵,按理应该早就有消息传回京城了”



    王轨这么一,众人亦是反应过来。



    唯一的解释就是朝廷派遣的官员被爨氏控制了,传不出任何消息。



    难道爨氏也要造反?



    几位大佬脸色都难看起来!



    真是如此,那爨氏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大周与北齐,突厥,南陈争霸天下时,他们尚且乖乖听话,从未出什么幺蛾子。



    如今北齐覆灭,突厥分裂,南北一统,大周国力如日中天。



    你爨氏竟还敢跳出来搞事情?



    那不就是纯纯地找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