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阿波觐见

A+A-

    第494章阿波觐见



    时间进入十一月。



    冬麦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关中平原,西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自耕农自发地改种。



    能够多收一茬豆子,对于地里刨食的农民来简直不要太美好。



    当初,皇帝设立农学馆,在贾仲明的带领下大力研究以齐民要术为主的一众农书。



    将前人总结出农业方面的智慧结晶充分运用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创新。



    特别是把育种作为重中之重,培育更加优良的农作物。



    宇文衍弄出来的大棚种植,也在农学馆的钻研下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



    反季节蔬菜已达十数种。



    不过,暂时还不能普及,因为制作温室大棚所需的玻璃可是稀罕物。



    上善殿。



    墨言送来了报业司的统计数据。



    大周邸报已经发行到第三期了。



    第一期总共发行四十万份,京城售出十五万份。



    第二期发行五十万份,京城售出二十万份。



    十一月的第三期也已经出。



    京城各大客栈,茶楼,戏院的评书人,从此多了一项读报、评报的曲目。



    报纸在短短两月内就展现出极强的影响力。



    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天地,吹牛打屁的信息来源。



    就这第三期,头头条刊登了滕王和李药师南征首战告捷的消息。



    并且,对林邑国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报纸一经发售。



    当即在京城引起轰动,朝野内外,议论纷纷:



    “这个林邑真不是东西,弹丸国,竟敢打中原王朝的主意?”



    “原来是叛乱之国,还敢侵吞我华夏故土,属实该死”



    “米粒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夜郎自大。”



    “这李药师真猛啊,刚刚平定爨氏叛乱,又领兵南征了!”



    “他可是陛下的侍读,灭陈时才4岁就是先锋将军了,能不猛么?”



    “要,最令人敬佩的还是皇帝陛下,你看看他亲政后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大事”



    “是啊,天下之幸,华夏之幸也!”



    “吾皇威武!”



    



    如果不是报纸,不要大周百姓,就是很多官吏都不知道所谓的林邑国。



    更不要其与中原王朝之间的瓜葛了。



    只有让百姓更多地了解神州大地,激发人们心中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拓展华夏疆域,实现迷人老祖开疆拓土,天下大统的宏愿。



    宇文衍翻看着第三期的报纸,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经过前两期的发行。



    欧阳询和虞世南已经完全理解了报纸的深层逻辑。



    两人本就是腹有诗书文章的饱学之士。



    做这个工作简直就是如鱼得水,信拈来。



    报业司招募的人员已达数百人,基本框架已经建立。



    招募标准才华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胸怀社稷,心系天下,忠君爱国,体恤百姓!



    宇文衍不是把报纸当成维护皇权统治,愚弄百姓的工具。



    而是希望通过报纸宣扬华夏文明,维护国家统一,倡导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同时。



    也能起到引导舆情,监察百官,对抗世家文化垄断的作用。



    十一月。



    初十。



    



    阿波可汗携家眷、部落贵族,以及仆从、侍卫三千余人抵达长安。



    他们从漠西大湖盆地出发,穿过大漠戈壁,于鸡鹿塞入关,在后套平原的朔方城进行短暂休整。



    而后沿着“秦直道”南下,来到关中平原。



    宇文衍命中书令、临国公颜之仪,门下侍中、毕王宇文贤,兵部尚书梁士彦,以及鸿胪寺一众官员迎接至十里外长亭。



    高规格的接待阵容,使得阿波可汗有些受宠若惊。



    可以,若不是大周朝廷,他大逻便面临的就是身死族灭。



    献上归顺奏疏,还有一份长长的礼单。



    阿波可汗及其家眷,还有贵族代表进城安排宅院,其他人暂时驻扎城外。



    当晚。



    鸿胪寺以国宴标准接待阿波可汗一行。



    颜之仪,宇文贤,梁士彦全都到场作陪。



    大逻便会一些简单的中原官话,借助传译人员,与三位朝廷大佬相谈甚欢。



    别看他满脸络腮胡,五大三粗的,对中原礼节却颇为了解,言谈举止中规中矩。



    嗜酒如命的他对中原的“神仙醉”赞不绝口。



    中原的商队早就把烈酒卖到了大漠草原,阿波可汗初尝后便深深爱上了。



    但用于商品贸易的酒水,肯定比不上皇家御酒。



    其他贵族成员自从进入长安城,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



    目光所及均充满了新鲜和好奇。



    首先就是被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豪华建筑所惊到。



    和他们平时居住的毡帐比起来,简直就是仙殿一般。



    还有琳琅满目,令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且美味无穷的精美菜品。



    恢弘大气的宫廷曲乐,仙气飘飘,仪态万千的舞蹈。



    无处不彰显文明的气息,不由地令人感慨万千,心生向往。



    他们知道中原物产富庶,国家繁荣,但所见所闻后才知还是远远低估了。



    十五日。



    正武殿大朝会。



    殿内庄严肃穆,殿外侍卫夹道而立,英姿挺拔,威风凛凛。



    号角长鸣,鼓声擂动!



    阿波可汗在内侍太监的引领下穿过一道道朱门。



    感受到两侧全副武装侍卫的凌厉眼神全都落在自己身上。



    哪怕身经百战的他都有些汗毛直竖的感觉。



    走上大殿前的汉白玉石阶,阿波候在殿外静候听宣。



    殿内。



    宇文衍身穿青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冠冕,端坐九五至尊宝座之上。



    礼部尚书宇文善出列,按流程禀报阿波可汗归顺大周,进京面圣之事。



    皇帝点头,了一句:



    “准”!



    墨言随即高喝:



    “宣突厥可汗大逻便进殿!”



    殿外阿波可汗整了整衣衫,深吸一口气,跨步进入大殿。



    “北境臣民,突厥阿波可汗部,大逻便参见大周皇帝陛下!”



    阿波右按于胸前,用有些拗口的中原官话觐见宇文衍。



    完后,躬身九十度行礼。



    “免礼!”



    “闻名不如见面,卿当真如季晟所言,高大威猛,一表人才”



    阿波身高八尺,圆脸大眼,浓密的络腮胡子。



    若是给他一根丈八蛇矛的话,像极了燕人张翼德。



    “谢陛下!”



    在传译的解释下。



    知道大周皇帝夸自己。



    顿时咧嘴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