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开春

A+A-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耕,春播时节。



    南方的水稻种植如火如荼进行着。



    经过两年的推广,水排、耕牛、曲辕犁、脚踏式打谷等先农具得以大量普及。



    劳动效率成倍增长,稻谷亩产量大有提升。



    在北方。



    因冬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春播时节,种植的大多是粟,高粱,棉花等作物。



    宇文衍极其重视农业生产。



    自打亲政后,便设立农学馆,给大周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齐民要术这部农学巨着被充分利用起来,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



    如今,大部分百姓都摆脱了饥饿。



    朝廷营建的几处大型粮仓,储备粮食日渐丰盈起来。



    三月。



    登州,泉州,广州传来好消息。



    三处造船场首次下水两艘型宝船,以及船队其它配套海船。



    意味着大型海船的建造船场增加至四地。



    同时,扬州船场的造船工艺得以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扬州船场规模扩大,今年下水四艘型宝船。



    如此一来。



    大周一下子增加了十支大型船队。



    加上之前的九支。



    能够进行远洋航行的船队达到十九支之多。



    眼下,除了华夏商行旗下两支船队,以及九洲商行和交趾各一支船队。



    另外五支全都在执行此次前往南洋的出使任务。



    新增的十支船队,将在西南季风来临后进行北上试航。



    前面九支船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过洋牵星术,经纬测量,海象气候观测,航行经验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海图也比几年前更加的详细,精准。



    加上成熟的航线,使得安全性大大提升。



    如今的试航已经不像一开始那般危险重重。



    大周的远洋航行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准。



    此次试航。



    船队一样会给张须陀所在的汉至平原带去一些移民。



    这是皇帝定下的规矩。



    逐步提升中原人士在阿伊努人中的占比。



    这些移民有自愿前往的百姓、商贾,也有罪犯,流民。



    另外。



    登州下水的两支船队到达釜山港后,将沿着北部海岸线北上。



    前往海参崴,以及更北面的库页岛。



    沿途探索航线,并进行相关测绘,竖立主权碑。



    同时。



    对东北沿海一带的靺鞨部落宣扬华夏文明,让其进一步接受中原王化。



    



    澜沧江出海口。



    滕王宇文逌,长孙晟,元威,刘焯,徐辉,宇文衎,宇文术,萧瑀等人齐聚港口。



    他们这是为李药师送行。



    经过一个月。



    真腊新王率领支持他的官员、势力,迁往普农奔城。



    割让的澜沧江三角洲地界,也已全部勘定。



    至于生活在此的土人,滕王颁布均田令,由他们自行决定去留。



    最后,有半数,近两万户选择不走。



    真腊新王不敢半个“不”字,一切听从朝廷安排。



    接下来。



    随行的数千工匠以及两万多军士,对西贡城进行了相应的修缮。



    加固城墙,修建瓮城,挖掘护城河。



    将原本简陋、脆弱的真腊王城打造成一座坚固城池。



    



    以后。



    此城将作为柬郡治所,行使中原王朝的实际统辖权。



    李药师从云南道带来的一万军士,将留在交趾屯田。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为朝廷驻守南疆!



    至于真腊国的一些顽固分子,以及不服王化的贵族。



    统统成为了俘虏,将由李药师押解回京,向皇帝献俘。



    真腊国于数十年前武力征服传承了近千年的扶南国。



    财富积累不可觑。



    此次。



    获得真腊国库半数财物,金银财宝,各种好物不计其数。



    虽然皇帝有言在先,南征缴获无须上交朝廷。



    但滕王不能真就这么听话。



    选择了一些精美的金银器物,以及一些波斯琉璃制品。



    加上大量当地的象牙,香料,黄腊石,紫檀,翠鸟羽等土特产。



    另外,还有千余名“处理”好的昆仑奴。



    所有这些,全部由李药师带回长安,敬献给皇帝。



    北归乘坐的是留在交趾的那支宝船船队。



    从西贡港启航后,至象林郡,接上林邑王范梵志等一众俘虏。



    沿海岸航线一路向北,返回中土。



    兵部的劳军团也将一同回京。



    而长孙晟率领的使团,有五个副使率领队出使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和城邦。



    堂明国,堕罗钵底国,罗涡国,直通国,骠国等。



    长孙晟则随船队继续南下,前往南洋诸国。



    



    长安城。



    上善殿。



    宇文衍端坐茶台后的太师椅上。



    一边品着功夫茶,一边阅览最新一期的报纸。



    大周邸报已经发行了七期,平均每期刊印量达到了百万份。



    要营业额的话,一百万份报纸也就五千贯钱。



    这点钱根本算不得什么。



    但其强大的宣传效果,以及带来的热烈反响,不是区区几千贯钱可以比拟的。



    比如,最新一期的头头条就刊登了真腊杀害大周使者的事件。



    文章声色俱厉地谴责了这种卑劣行径。



    并言辞激烈地表明,朝廷绝不姑息,必然报仇雪恨!



    两国相交,不斩来使!



    这是华夏文明中约定俗成的外交底线。



    消息一经报纸传开,引得大周百姓义愤填膺。



    尤其是一众学子,把不知道死活的真腊国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同时,对于朝廷有仇报仇的果断决策大加赞赏。



    特别是那句“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看得众人热血沸腾,骄傲满满。



    大周邸报发行至今,从发行量来看,已经取得巨大成功。



    从此。



    宇文衍上,有了一把对抗世家文化垄断的利剑。



    如今,大周邸报一炮而红,已成气候。



    就算这些世家反应过来也迟了。



    哪怕他们想要模仿,可是没有活字印刷技术,根本做不到批量印刷。



    当报纸失去了时效性和群体效应。



    那它发挥出来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欧阳询和虞世南主持报业司,全权负责大周邸报的发行。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宇文衍是百分百的满意。



    两人也从报纸这个新鲜事物上收获良多。



    甚至可以,思想层面都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这时。



    墨言从殿外进来,上前禀报道:



    “陛下,商业司苏大人殿外听召。”



    “宣!”